一種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07 02:38:06
專利名稱:一種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消防逃生設備,具體涉及一種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屬於高層建築自救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高層建築越來越多。然而,當高層建築一旦出現險情,如火災、地震時,人們往往無法正常離開事故現場。尤其是當樓梯、電梯被封鎖時,人們只能從窗戶、陽臺或者房頂下降到地面逃生。但由於樓層太高且沒有合適的逃生工具,往往會發生人身傷亡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此,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確有必要提供一種具有改良結構的液壓阻尼式救生 緩降器,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所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緊湊、體積小、製造成本低且使用壽命長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其用於高層建築的逃生救助。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其包括左蓋、右蓋、封蓋、中心軸、內齒輪、中心齒輪、行星齒輪軸、行星齒輪、阻尼葉輪以及鋼絲繩;其中,所述左蓋和右蓋相配合併形成一收容中心齒輪、行星齒輪、內齒輪的空腔;所述封蓋安裝於右蓋上;所述中心軸通過一對軸承分別支承於左蓋和封蓋上;所述內齒輪樞接在中心軸上,而中心齒輪固定在中心軸上;所述行星齒輪軸成型於左蓋上;所述行星齒輪安裝於該行星齒輪軸上,其分別與中心齒輪和內齒輪相嚙合;所述阻尼葉輪固定於中心軸上,其與右蓋、封蓋之間填充有液壓油;所述內齒輪上設有鋼絲繩槽,所述鋼絲繩一端卷繞於鋼絲繩槽內,另一端延伸出空腔外。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行星齒輪軸為三根,其以中心軸為中心呈等邊三角形排布。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阻尼葉輪通過一對銷釘固定於中心軸上。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阻尼葉輪具體為工程塑料材質的阻尼葉輪。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進一步設置為於所述中心軸與右蓋之間靠近阻尼葉輪處填充有一密封油封。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進一步設置為於所述右蓋和封蓋之間設有
一密封圈。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進一步設置為其包括一對導向輪,該對導向輪安裝於左蓋和右蓋之間,且位於鋼絲繩槽的正下方。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進一步設置為於所述左蓋和右蓋之間進一步設有一鋼絲繩通孔,於鋼絲繩通孔內安裝有一彈簧套。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鋼絲繩槽呈V字形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還可設置為所述內齒輪通過一對第二軸承支承於中心軸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採用液壓阻尼技術,使該緩降器具有無損耗,無摩損等特點,因此使用壽命得以大幅度提高;同時,可使產品體積縮小,從而降低生產製造成本,因此具有性價比高;2.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填充有液壓油,從而避免了乾式摩擦突然產生打滑時而導致緩降器失靈的嚴重後果;同時,採用液壓油做為產生阻尼作用的介質,使該緩降器具有下降速度平穩,噪聲低等特點。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的剖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打開左蓋之後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說明書附圖I和附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其由左蓋I、右蓋2、封蓋3、中心軸4、內齒輪5、中心齒輪6、行星齒輪軸7、行星齒輪8、阻尼葉輪9以及鋼絲繩10等部件裝配形成。其中,所述左蓋I和右蓋2相配合併形成一收容中心齒輪6、行星齒輪8、內齒輪5的空腔11。所述封蓋3安裝於右蓋2上,兩者之間設有一密封圈12。所述中心軸4通過一對軸承13分別支承於左蓋I和封蓋3上。所述內齒輪5樞接在中心軸4上,具體的說,是通過一對第二軸承17支承於中心軸4上;而所述中心齒輪6固定在中心軸4上。所述行星齒輪軸7成型於左蓋上I ;所述行星齒輪8安裝於該行星齒輪軸7上,其分別與中心齒輪6和內齒輪5相嚙合。所述行星齒輪軸7具體為三根,其以中心軸4為中心呈等邊二角形排布。所述阻尼葉輪9固定於中心軸4上,具體的說,是通過一對銷釘14固定於中心軸4上。該阻尼葉輪9由工程塑料製成,其與右蓋2、封蓋3之間填充有液壓油15。為避免液壓油15洩露,於所述中心軸4與右蓋2之間靠近阻尼葉輪9處填充有一密封油封16。所述內齒輪5上設有鋼絲繩槽18,該鋼絲繩槽18呈V字形結構。所述鋼絲繩10長度為10-200m,其一端卷繞於鋼絲繩槽11內,另一端延伸出空腔11外。位於鋼絲繩槽18的正下方設有一對導向輪19,該對導向輪19安裝於左蓋I和右蓋2之間,從而使鋼絲繩10在工作中伸縮順暢流通。於所述左蓋I和右蓋2之間進一步設有一鋼絲繩通孔(未標號),於鋼絲繩通孔內安裝有一彈簧套21,所述鋼絲繩10穿過該鋼絲繩通孔和彈簧套21,從而防止鋼絲繩10在工作中拉伸或收縮發生纏繞彎曲變形。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將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與設在樓層內的固定掛鈎連接固定,將鋼絲繩10—端捆套於人體的腰部上並固緊,打開窗口,將成卷的鋼絲繩10丟至樓下,要求救助人員則從窗口下落。在人體下落的瞬間,由人體下落的重力作用拉動鋼絲繩10,通過鋼絲繩槽18帶動內齒輪5轉動,並分別帶動三隻行星齒輪8做增速轉動,並帶動與行星齒輪8嚙合的中心齒輪6快速轉動,此時固連於中心軸4上的阻尼葉輪9快速轉動,並對液壓油15產生壓力,液壓油15也對阻尼葉輪9產生反作用力,液壓油15的粘度和對阻尼葉輪9的反作用力使阻尼葉輪9受到較大的制動力矩作用,迫使中心軸4急劇減速做緩慢轉動,同時也通過與行星齒輪8相嚙合的內齒輪5做勻減速轉動,直至內齒輪5轉速減慢到人體下落設定的速度,實現了被救助人員通過鋼絲繩10緩慢下降安全著地。以上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創作,凡在本創作的精神及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創作的保護範圍之 內。
權利要求1.一種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左蓋、右蓋、封蓋、中心軸、內齒輪、中心齒輪、行星齒輪軸、行星齒輪、阻尼葉輪以及鋼絲繩;其中,所述左蓋和右蓋相配合併形成一收容中心齒輪、行星齒輪、內齒輪的空腔;所述封蓋安裝於右蓋上;所述中心軸通過一對軸承分別支承於左蓋和封蓋上;所述內齒輪樞接在中心軸上,而中心齒輪固定在中心軸上;所述行星齒輪軸成型於左蓋上;所述行星齒輪安裝於該行星齒輪軸上,其分別與中心齒輪和內齒輪相嚙合;所述阻尼葉輪固定於中心軸上,其與右蓋、封蓋之間填充有液壓油;所述內齒輪上設有鋼絲繩槽,所述鋼絲繩一端卷繞於鋼絲繩槽內,另一端延伸出空腔外。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行星齒輪軸為三根,其以中心軸為中心呈等邊三角形排布。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阻尼葉輪通過一對銷釘固定於中心軸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阻尼葉輪具體為工程塑料材質的阻尼葉輪。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其特徵在于于所述中心軸與右蓋之間靠近阻尼葉輪處填充有一密封油封。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其特徵在于于所述右蓋和封蓋之間設有一密封圈。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包括一對導向輪,該對導向輪安裝於左蓋和右蓋之間,且位於鋼絲繩槽的正下方。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其特徵在于于所述左蓋和右蓋之間進一步設有一鋼絲繩通孔,於鋼絲繩通孔內安裝有一彈簧套。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鋼絲繩槽呈V字形結構;所述鋼絲繩長度為10-200m。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內齒輪通過一對第二軸承支承於中心軸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壓阻尼式救生緩降器,其包括左蓋、右蓋、封蓋、中心軸、內齒輪、中心齒輪、行星齒輪軸、行星齒輪、阻尼葉輪以及鋼絲繩;所述左蓋和右蓋相配合併形成一空腔;所述封蓋安裝於右蓋上;所述中心軸通過一對軸承分別支承於左蓋和封蓋上;所述內齒輪樞接在中心軸上,中心齒輪固定在中心軸上;所述行星齒輪軸成型於左蓋上;所述行星齒輪安裝於該行星齒輪軸上,其分別與中心齒輪和內齒輪相嚙合;所述阻尼葉輪固定於中心軸上,其與右蓋、封蓋之間填充有液壓油;所述內齒輪上設有鋼絲繩槽,所述鋼絲繩一端卷繞於鋼絲繩槽內,另一端延伸出空腔外。本實用新型的救生緩降器具有結構緊湊、體積小、製造成本低且使用壽命長等諸多優點。
文檔編號A62B1/12GK202682587SQ20122034504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7日
發明者張德芳 申請人:張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