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復位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06 22:05:06 2
專利名稱:模具的復位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的組件,特別涉及一種模具的復位機構。
背景技術:
傳統的模具包括前模、後模、頂出系統、復位機構、導向定位部件、澆注系統、熱交換系統等,其中,前模板上設有前模仁,後模板上設有後模仁,當前模與後模合模時,前後模仁對應配合共同形成一密閉的型腔,以供產品成型用。頂出系統包括一頂針板,頂針板上固定有若干頂針,在前模和後模合模過程中,頂針板在復位機構的推動下復位。[0003] 如
圖1、圖2所示,現有模具的復位機構通常是由固定在頂針板IOA上的復位杆1A構成,所述復位杆穿設定位於後模板7A上。合模時,後模板7A與頂針板10A均向前運動,直到固定在頂針板IOA上的復位杆1A與前模板8A接觸,從而推動頂針板IOA復位(如
圖1所示)。開模時,後模板7A向後運動,直到前模板8A、後模板7A分離(如圖2所示)。隨後注塑機臺的頂出裝置4A推動頂針板IOA及固定於其上的復位杆1A —起向前運動,直到一定距離後,將後模板7A型腔內的製品9A完全頂出使其脫離模具。 該結構存在以下缺點1.由於復位杆和後模具有配合關係,運動時產生的油汙會粘在復位杆上,當油汙積累過多時會向下跌落,若復位杆位於產品的上方,跌落的油汙極易粘到下方的產品上和汙染模具型腔,影響產品質量;2.位於產品上方的復位杆1伸出來後會妨礙機械手取產品;3.有些復位杆在產品的下方,如果是產品需要自動跌落的,則產品在下跌過程極易與復位杆產生相撞,而撞傷產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模具的復位機構,其在開模頂出狀態不會幹涉機械手、影響產品跌落、汙染產品及模具。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模具的復位機構,包括前模板、後模板、頂針板及固定安裝於頂針板上的復位杆,
後模板上設有復位導孔,其特徵在於所述復位杆伸入復位導孔並且在合模狀態和開模頂
出狀態始終位於復位導孔內,前模板上對應復位導孔的位置設有在合模狀態時伸入復位導
孔內頂推復位杆的復位推桿,復位推桿外徑小於復位導孔孔徑。 上述所述復位推桿通過螺釘固定於前模板上。 上述所述復位推桿底端設有卡扣卡接在前模上。 上述所述復位推桿外徑比復位導孔孔徑至少小1毫米。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可使無論在開模頂出狀態或合模狀態時復位杆留在復位導孔內部,復位杆和後模板之間摩擦產生的油汙不會被復位杆帶出後模板端面,從而粘到下方的產品上和汙染模具型腔,影響產品質量;機械手由上面下來取產品時也不會撞到復位杆,安全性能高;如產品自動跌落,也不會因為下面有復位杆而撞傷產品。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的描述。
圖1是現有技術中模具的復位機構在合模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技術中模具的復位機構在完全開模頂出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在合模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在頂出系統未運動時開模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在完全開模頂出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在合模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3至圖5所示,模具的復位機構,包括固定安裝於頂針板10上的復位杆1和頂針6,復位杆1從後模板7上的復位導孔72穿過,縮短所述復位杆l,使得復位杆1在復位導孔72內運動時,其端面11始終低於後模板的端面71,前模板8上對應復位杆1的位置設有復位推桿2,復位推桿2高於前模板的端面81,復位導孔72孔徑大於復位推桿2的外徑,復位推桿2伸入復孔導孔72時二者之間留有間距,間距最好大於0. 5毫米,否則容易產生幹涉現象。復位推桿2用螺絲3固定於前模8上。 如圖3所示,合模時,復位推桿2伸進後模板7,穿過復位導孔72與復位杆1接觸,推動復位杆1及頂針板10復位。 如圖4、圖5所示,產品成型後打開模具,產品9留在後模板7上。在注塑機頂出裝置4的作用下,頂針板10帶著頂針6和復位杆1往前走,將產品9頂離後模板7,在頂出限位塊5的作用下,頂出終止,頂出終止時復位杆1自由端面仍然在後模板7裡面。故復位杆和後模板之間摩擦產生的油汙不會被復位杆帶出後模板端面,機械手由上面下來取產品時也不會撞到復位杆,安全性能高,如產品自動跌落,也不會因為下面有復位杆而撞傷產品。[0022] 如圖6所示,復位推桿2底端設有卡扣22卡接在前模板8上。
權利要求模具的復位機構,包括前模板、後模板、頂針板及固定安裝於頂針板上的復位杆,後模板上設有復位導孔,其特徵在於所述復位杆伸入復位導孔並且在合模狀態和開模頂出狀態始終位於復位導孔內,前模板上對應復位導孔的位置設有在合模狀態時伸入復位導孔內頂推復位杆的復位推桿,復位推桿外徑小於復位導孔孔徑。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模具的復位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復位推桿通過螺釘固定於前模板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模具的復位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復位推桿底端設有卡扣卡接在前模板上。
4. 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模具的復位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復位推桿外徑比復位導孔孔徑至少小1毫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的組件,特別涉及一種模具的復位機構。模具的復位機構,包括前模板、後模板、頂針板及固定安裝於頂針板上的復位杆,後模板上設有復位導孔,其特徵在於所述復位杆伸入復位導孔並且在合模狀態和開模頂出狀態始終位於復位導孔內,前模板上對應復位導孔的位置設有在合模狀態時伸入復位導孔內頂推復位杆的復位推桿,復位推桿外徑小於復位導孔孔徑。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可使無論在開模頂出狀態或合模狀態時復位杆留在復位導孔內部,復位杆和後模板之間摩擦產生的油汙不會被復位杆帶出後模板端面,從而粘到下方的產品上和汙染模具型腔,影響產品質量;機械手由上面下來取產品時也不會撞到復位杆,安全性能高。
文檔編號B29C45/33GK201471690SQ200920194239
公開日2010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2日
發明者郭國兆 申請人:中山市登盈精密注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