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零分作文:《靈魂與欲望》
2023-07-06 17:37:16 2
中考零分作文已經出爐,看看下面的範文吧,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中考零分作文:《靈魂與欲望》
自己被自己感動,這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
這種精神境界之所以崇高,是因為與批評與自我批評相比,其作為表揚與自我表揚,無論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不是一般人能輕而易舉做到的。除非信口雌黃者。
就此而言,2009年杭州中考語文作文題「被自己感動」,是一竿「己所不欲,『可』施於人」的道德髙標。
如何才能被自己感動?
柏拉圖給人下過兩個定義:一為「人是兩腳直立、沒有羽毛的動物」,一為「人不是別的,只不過是使用肉體的靈魂而已」。相比較,後者更接近於人的本質,也更切近於我們的議題。
肉身,是個體靈魂的殖民地。沒有對靈魂的拷問,就無法真正感動自己;換言之,只有具備靈魂且「吾日省吾三身」的人,才能被自己感動。難怪迅翁會借祥林嫂之口「放低了聲音,極秘密似的切切的說,『一個人死了之後,究竟有沒有魂靈的?』」沒有靈魂的不朽,人就與動物無異。
有人說集體(包含國家、社會、家庭、學校)存在的狀態取決於個體靈魂的狀態,其實更應該說個體靈魂的狀態取決與集體存在的狀態。前者之歸納孰若後者之演繹科學?!
日前,教育部發出《教育部關於當前加強中小學管理規範辦學行為的指導意見》,內容大意為:
各地要對小學、初中、高中的考試科目和考試次數在全面排查的基礎上加以科學規範。堅決制止隨意組織學校參加各種統考、聯考或其他競賽、考級等現象。學校考試命題要科學合理,考試內容要符合課程方案的基本要求,不得隨意提升考試難度,增加考試次數。積極探索以完成本學段國家規定教育目標為基本標準、以學業水平測試和學生綜合素質等為主要指標的綜合評價體系。不以升學率對學校排隊,不以考試成績對學生排名。
教育部出臺這樣一個「指導意見」,蓋因「此地『有』銀三百兩」:
最近,國內中學連連發生學生忍受不了緊張的「學習」跳樓自殺的事件,學生在校學習十七八個小時,請假回家要層層批准,吃飯時間只有15分鐘,管理之嚴酷,有如過去的包身工。學校裡面競爭激烈,氣氛緊張,沒有溫暖,沒有歡樂,因此,有些學生們寧願選擇死也不願再讀這個「書」。教育殺人已見血,一時間,網上罵聲四起,眾人的矛頭直指教育制度,教育當局。
教育部的「金蟬脫殼」計似提醒善良的人們,在如此大背景下,杭州的教育能否獨善其身「出淤泥而不染」?對此,經受了語文題海「考驗」與月考「洗禮」的杭州中考生的靈魂最清楚!
於是他們將怎樣「被自己感動」,就是一件折磨靈魂的事了。
眼下方「束髮」與「及筓」,生理尚未達到現代人成年標準,心理處於「貪玩」階段的初三孩子,竟然能超越生理與心理特徵,戰勝野蠻開發智力的應試,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中國教育的奇蹟,著實應當自我感動一番。
感動之餘,我們不妨將眼光投向我們無知的原始先民——那些赤手空拳的哺乳動物。
那些赤手空拳的哺乳動物在自然的「威權」下,是如何戰勝細菌與猛獸、冰雪與酷熱,成為萬物主宰的呢?
「有一點可以肯定:這絕非個人的力量所能達到。為了獲取成功,那時的人不得不把自己的個性如冰雪一樣融化在複雜的部落生活之中。」「原始社會被一個唯一的信條所主宰——高於一切的求生欲望。」
看來,埋沒個性於教育之集體無意識,應試教育會被一個唯一的信條所主宰——高於一切的升學欲望。
將中考作為神聖的「職責」、完美的「目標」,以升學之「欲望」替代思想之「靈魂」,是那些只受《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形式上「保護」的未成年學生,在有違教育初衷的境遇下「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的唯一秘訣。
「上下五千年」,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欲望」成為中介取代「絕對理念」,大抵是「中介」這一哲學概念的「不幸」。
被自己的靈魂感動,是唯美的;被自己的欲望感動,是唯利的。
加裡寧有一句教育名言:「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竊以為:「教師是人類欲望的工程師(包括那位操語文應試生殺予奪大權的出題者)。」這比較符合目下教師的身份。
其實,沒有將「被自己感動」斟酌為「被自己的欲望感動,」是今年中考語文命題者不可饒恕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