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囊式安全帶的製作方法
2023-07-23 09:32:11 2
專利名稱:氣囊式安全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飛機、汽車、輪船等交通工具中的安全設施,特別是一種可緩衝和減小事故對人體傷害的氣囊式安全帶。
背景技術:
在以汽車為首的現代交通工具中,碰撞事故時有發生。為了防止和減小強烈碰撞對人體造成的傷害,目前汽車等在行駛中司機和乘客大都在身上佩戴有安全帶,但碰撞強烈時由於慣性太大,仍會對人體造成一定傷害。有的檔次較高的汽車,在其方向盤內、前方內飾面板中及門框架內側等部位均設置有碰撞充氣袋,這樣雖然可以緩衝和減小部分傷害,但這種氣袋的充氣發射方向是衝向人體的,這樣的衝擊力就象拳擊運動的皮手套一樣,會對人們(特別是弱小人員)造成另一種意外傷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交通工具發生強烈碰撞時,能及時向前彈射出充氣氣囊的人體安全帶,從而緩衝和減小交通事故中因碰撞對人體所造成的傷害。
本發明的目的由以下方案來實現它的氣囊5外由遠至近依次設置有傳感模塊1、控制模塊2、充氣源模塊3,充氣源模塊3通過接頭4與氣囊5相接,其特徵在於氣囊5的一側設置在人體上的安全帶6的前部,氣囊5前部的充氣彈起部位朝向交通工具的前進方向。
上述氣囊5摺疊後一側通過粘結或縫製設置在安全帶6的摺疊層內。
上述氣囊5的充氣口接頭4,其內的充氣口套置在導管7外,充氣口外設置一個截面為「c」形的鎖緊套筒8,套筒8的內壁設有凸形條,外壁設有螺紋,螺紋外設有鎖緊螺母9。
本發明的優點在於結構簡單,製作容易,操作簡便快捷。一旦發生交通碰撞事故,充氣氣囊立即向前方彈出,其充氣和彈出速度可以做得很快,不但能避免目前的充氣氣囊衝向人體造成新的傷害(因彈出方向是背向人體,無須考慮對人體的傷害),而且能有效緩衝和減小交通碰撞事故中車體對人體所造成的傷害。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傳統方法存在的弊端,帶來了新的功能和效果。
圖1 是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方框圖。
圖2 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3 是圖2中的氣囊5與安全帶6結合的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上附圖所公開的結構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圖中,1為傳感(器)模塊;2為控制模塊;3為充氣源模塊;4為快速接頭;5為充氣氣囊,由超薄尼龍材料製成;6為佩戴在人體上的安全帶,氣囊摺疊後設置在其內的摺疊層內;7為氣囊充氣口中的導管;8為鎖緊套筒;9為鎖緊螺母。
參見圖1、圖2,其傳感模塊1、控制模塊2及充氣源模塊3等三塊模塊為發生交通事故時起連鎖反應瞬間將充氣氣囊5向前彈出的裝置,它們均為現有技術中使用的裝置,不同之處在於現有技術中的氣囊5是設在人體前方的車體上,其充氣氣囊彈出時是衝向人體的。而本發明中的氣囊5是設置在安全帶6上,其充氣氣囊的彈出是背向人體的。
參見圖1、圖3,當交通工具發生碰撞事故時,傳感模塊1將其感應信號輸入到控制模塊2,由控制模塊2根據其要求發出充氣發射指令,充氣源模塊3將氣體通過快速接頭4中的導管7爆入摺疊的氣囊5中,氣囊5充氣向前彈出,不但不會傷及人體(因彈出是背向人體),還會緩衝和減小交通碰撞事故對人體所造成的傷害。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高速行駛的交通工具中的氣囊式安全帶,其氣囊(5)外由遠至近依次設置有傳感模塊(1)、控制模塊(2)、充氣源模塊(3),充氣源模塊(3)通過接頭(4)與氣囊(5)相接,其特徵在於氣囊(5)的一側設置在人體上的安全帶(6)的前部,氣囊(5)前部的充氣彈起部位朝向交通工具的前進方向。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囊式安全帶,其特徵在於上述氣囊(5)摺疊後一側通過粘結或縫製設置在安全帶(6)的摺疊層內。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囊式安全帶,其特徵在於上述氣囊(5)的充氣口接頭(4),其內的充氣口套置在導管(7)外,充氣口外設置一個截面為「c」形的鎖緊套筒(8),套筒(8)的內壁設有凸形條,外壁設有螺紋,螺紋外設有鎖緊螺母(9)。
全文摘要
一種用於高速行駛的交通工具中的氣囊式安全帶,主要解決目前交通工具中的安全帶在發生猛烈碰撞交通事故中不能有效防止人身傷害的問題。它是將氣囊設置在人體的安全帶的前部,氣囊前部的充氣彈起部位朝向交通工具的前進方向,氣囊外由遠至近依次設置有傳感模塊、控制模塊、充氣源模塊,充氣源模塊通過接頭與氣囊相接。當交通工具發生強烈碰撞時,上述三個模塊立即產生連鎖反應,使其氣囊馬上被充氣向前彈出,這樣就緩衝和減小了碰撞對人體的傷害。它可廣泛用於飛機、汽車、輪船等交通工具中。
文檔編號B60R21/16GK1718480SQ20051001914
公開日2006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22日
發明者王曙生, 王洪生 申請人:王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