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有揚州瘦馬嗎(明清時期達官貴人的最愛)
2023-07-23 03:18:31 1
上海名媛事件,讓名媛培訓班暴露在公眾視角下,拉開了有些所謂高級名媛的遮羞布。
古代亦有名媛培訓班,在明清時期,那些被專門培訓的,而後被有錢人買去的女子,則被稱為揚州瘦馬,是封建時代重男輕女下的產物。
這些女子以瘦為美,被挑選時猶如相馬,聚到一處,客人會聞其體香,觀其四肢、腰腹、牙齒,需窺其毛髮,如此情形,因而被稱為揚州瘦馬。
那麼為何是揚州?
明清時期,兩淮地區靠著河運要道,經濟發達。而鹽商多選擇定居在揚州,鹽商可是個暴利產業,鹽商們個個都是暴發戶。鹽商的物質上得到了滿足,他們就開始尋求精神上的滿足,投資一些文化產業和文化名人,同時他們還需要一些能拿得出手、清白的才貌雙全的女子。
這等標準的女子可是稀缺資源,為了滿足這一癖好,他們就想到了童養媳,小時候是家裡的勞動力,等長大了娶他們,也不需要給這些女孩彩禮,豈不美哉?
於是這些有錢人,為了省事做到效益最高,便拿錢給青樓,讓青樓去專門培養。於是養瘦馬這一行業應運而生,首先人販子會挑選一些貧窮人家的十歲以下的貌美的女童。
告訴這些窮苦百姓,他們的女兒將來不是用來做妓女的,這些人家養不起孩子,又不想孩子成了可憐的妓女,自然也就答應了下來。
因為不是做妓女的,人販子會以極低的價格買來這些女童,等這些女童培訓、長好後,則會被高價賣出。除了低價買來的,還有的就是被抄家的官宦人家的孩子。
那麼揚州瘦馬,又是如何被培訓出來的呢?
低價買來的女童進了妓院後,便猶如進了培訓班一般,有專門的人對其進行嚴格地調教、教導。女童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學習得慢了、或者不想學了,自然會被懲罰,因為他們就是商品,交易品自然要往高價上培養包裝。
這些女童也會按照資質被分為三六九等,經過不同的包裝,即培訓,供不同的消費群體挑選。
最低等的女童,將被培養成一個主婦,無需識字,只需要學習女紅、廚藝等生活技能,將來會被普通的人家買去。
中等的女童,將被培養成中小商販的小妾,她們即能滿足小販,又能幫助小販打點生意。這些女童除了識字彈曲外,還需要學習理財管帳,如何打理生意事情。
高等的女童,是按照大家閨秀來培養的,賣給達官貴人,除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外,也需學習打雙陸、摸骨牌之類的休閒取樂的遊戲,還需進行專業的形體訓練、化妝等等,而大家閨秀不會的百般淫巧她們都得會。
為了符合瘦馬這一標準,除了進行日常的訓練外,這些女童會被嚴格控制飲食,維持瘦弱婀娜的身材,甚至是專門吃些藥材,使其有病態美。除了以瘦為美外,這些女童還需有一雙美麗、小巧的腳,因而這些女童還需要裹腳,以三寸金蓮最為美。
儘管這些女童是低價買的,但因為在培訓的過程中,花了不少的錢,但到最後賣出去的時候,仍然能夠賺到不少的錢,畢竟頂級的揚州瘦馬,可價值千兩白銀。幾兩、十幾兩銀子購入,賣出百千兩銀子,這可不是暴利產業嗎?
而瘦馬興起後,除了本地的富商巨賈、達官貴人會買,外地的甚至會不遠萬裡前往揚州,來挑選揚州瘦馬帶回去,就連萬曆首輔張居正也沒能免俗,抄家時,家中就有瘦馬三人。
那麼這些瘦馬的命運又如何呢?最終能善終嗎?
儘管當初低價買來女童時,人販子許諾,這些女童將來不會成為妓女,但其實不然。在瘦馬的培訓過程中,一些殘次品會被踢出瘦馬之列,淪為下等妓女,飽受凌辱。
成功成為瘦馬後,還需經過買家的精挑細選,從頭到腳、從體態到聲音,都是有標準的,而剩下來的、沒被賣出去的瘦馬則和殘次品一樣,會被賣到風月場所,靠賣笑拉客維生。好點的,能找到買家贖身,壞點的,就在這日復一日的賣笑中,年老色衰,聽天由命。
而成功被賣出的瘦馬,成為小妾後,因為是被專業培訓過的,因而是極其聽話、安分守己的,但即便是再聽話,那也是買來的妾,是用來享樂、生孩子的工具罷了,地位極低,可以被轉賣、贈人。
好的成功生下孩子,安穩過完後半生;命差的,遇到個善妒的主母,打罵都得受著,甚至是被賣出去淪為流鶯,乃至折磨至死都是命。而買來瘦馬的男人看在正妻的家族上,自然不敢多言,大不了可以再買一個瘦馬。
這便是瘦馬悲慘的一生,是古代受壓迫女性的血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