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塵免維護推式離合器分離軸承的製作方法
2023-07-23 06:00:4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軸承,具體地說是一種防塵免維護推式離合器分離軸承。
背景技術:
現有的自調心推式離合器分離軸承結構為:在軸承外圈左側端面與外殼底部間有一支撐彈簧,外殼的右端設置一臺階,分離套筒左端與外殼臺階面接觸,通過分離套筒的斜邊,將外殼、軸承、支撐彈簧連接在一起。軸承內圈內孔與分離套筒間留有空隙,該空隙較大,在使用過程中,該空隙中易積聚大量的粉塵。積聚的粉塵容易進入軸承內部,加劇軸承內、外圈滾道及鋼球的磨損,軸承內部容易產生高溫,分離軸承極易燒死失效。
離合器分離軸承座一般為鑄鋼或鑄鐵件。在安裝使用過程中,為了潤滑需要定期對分離軸承內孔添加潤滑脂,因離合器內部粉塵、砂石較多,容易與油脂混合後結塊,造成潤滑不良,導致分離軸承提前失效,無法進行離合換擋操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防塵免維護推式離合器分離軸承,該軸承密封性能良好,能夠避免集聚的粉塵進入軸承內部,同時潤滑效果好,大幅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
按照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防塵免維護推式離合器分離軸承,其特徵在於:包括分離套筒座,所述分離套筒座的軸徑前端套設內圈,所述內圈的外側配合設置外圈,所述內圈與外圈之間設置保持架,保持架的每個安裝工位分別設置一個鋼球,所述鋼球上下兩端分別置於外圈、內圈的滾道中,所述外圈的前端與內圈之間設置第一密封圈,外圈的後端與內圈之間設置第二密封圈,所述內圈與外圈兩者通過外殼固定於分離套筒座上,並在所述外殼與第一密封圈之間設置支撐墊,且所述內圈、外圈後端均通過分離套筒座的徑向凸起限位固定。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分離套筒座內壁設置螺旋槽,尼龍筒與所述螺旋槽固定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分離套筒座上對應於內圈的後端設有讓位槽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內圈滾道的右端設置下半溝道,外圈滾道的左端設置上半溝道。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產品結構簡單合理,密封性能好,能夠避免積聚的粉塵進入軸承內部,潤滑效果好,能夠避免粉塵與潤滑脂結塊對軸承造成的影響,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產品中分離套筒座與尼龍筒的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2中,包括內圈1、支撐墊2、第一密封圈3、外圈4、外殼5、鋼球6、保持架7、第二密封圈8、分離套筒座9、尼龍筒10、下半溝道11、上半溝道12等。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防塵免維護推式離合器分離軸承,包括分離套筒座9,所述分離套筒座9的軸徑前端套設內圈1,所述內圈1的外側4配合設置外圈4,所述內圈1與外圈4之間設置保持架7,保持架7的每個安裝工位分別設置一個鋼球6,所述鋼球6上下兩端分別置於外圈4、內圈1的滾道中,所述外圈4的前端與內圈1之間設置第一密封圈3,外圈4的後端與內圈1之間設置第二密封圈8,所述內圈1與外圈4兩者通過外殼5固定於分離套筒座9上,並在所述外殼5與第一密封圈3之間設置支撐墊2,且所述內圈1、外圈4後端均通過分離套筒座9的徑向凸起限位固定。
分離套筒座9內壁設置螺旋槽,尼龍筒10與所述螺旋槽固定連接,分離套筒座9上對應於內圈1的後端設有讓位槽口
本實用新型產品通過在分離套筒座9內部增加尼龍筒10,尼龍筒10與分離套筒座9內壁開設的螺旋槽固定連接,螺旋槽加大了尼龍筒10與分離套筒座9的貼合力。由於分離套筒座9前端加長,形成Z字形的迷宮密封,保證軸承的密封性能,第一密封圈3、第二密封圈8兩者也起到較好的密封效果。
本實用新型產品的外圈2滾道的左端設置上半溝道12,內圈1滾道的右端設置下半溝道11,內圈1與外圈2之間通過上述半溝道形成溶脂空間,有效提高軸承的潤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