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放置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23 02:58:36 3
專利名稱:套筒放置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鋼鐵冶煉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指一種套筒放置裝置。
背景技術:
冷軋總廠酸軋車間每年都要生產150(Γ2000卷需要上套筒才能生產的薄料(厚度小於O. 42_),現有的放置套筒的裝置為雙層結構,現有雙層結構的套筒放置裝置具有以下幾個弊端1)雙層結構導致套筒放置裝置的整體高度較高,同時套筒滑落的角度也較大,所以套筒在滾落到放置套筒的準備位置時動量較大,後面的套筒很容易將前面的擠落到地溝下面,從而將地溝下面的設備砸壞,造成較大的損失;2)由於雙層結構的套筒放置裝置的 套筒架子較高,所以向套筒架子放置套筒時不方便,需要幾個人同時進行操作,而且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套筒架子一旦傾斜,套筒滑落極有可能傷到軋機出口的工作人員。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套筒放置裝置,該裝置高度適中且套筒滾動傾斜角度合理,避免了套筒傷人和砸壞設備的問題。為實現此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套筒放置裝置,包括底部框架、圓弧底板、傾斜導板和定位銷,其特徵在於所述底部框架的兩個橫板的前端之間設置圓弧底板,所述兩個橫板的後端內側壁上均設置定位銷,所述圓弧底板與定位銷之間連接傾斜導板,所述傾斜導板位於兩個橫板之間,所述傾斜導板與圓弧底板的連接處高於傾斜導板與定位銷的連接處。所述底部框架上固定有吊裝框架,所述吊裝框架上固定有吊環。所述傾斜導板的傾斜角度範圍為5 15度。所述兩個定位銷為同軸布置。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套筒放置裝置設計成上述單層的結構,使得套筒放置裝置具有合理的高度和套筒滾動傾斜角。減小了套筒滾落時的動量,提高了套筒放置作業的安全性。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 一底部框架、I. I一橫板、2—圓弧底板、3—傾斜導板、4一定位銷、5—吊裝框架、6—吊環。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圖中I和2所示的套筒放置裝置,包括底部框架I、圓弧底板2、傾斜導板3和定位銷4,底部框架I的兩個橫板I. I的前端之間設置圓弧底板2,兩個橫板I. I的後端內側壁上均設置定位銷4,圓弧底板2與定位銷4之間連接傾斜導板3,傾斜導板3位於兩個橫板I. I之間,傾斜導板3與圓弧底板2的連接處高於傾斜導板3與定位銷4的連接處。上述傾斜導板3用來規範套筒位置,使套筒沿著傾斜導板3的方向滾動。上述技術方案中,底部框架I上固定有吊裝框架5,吊裝框架5上固定有吊環6。吊環6為運輸套筒放置裝置的起吊點。上述技術方案中,傾斜導板3的傾斜角度a的範圍為5 15度。上述傾斜角度能保證套筒在傾斜導板3上平緩的滑動。上述技術方案中,兩個定位銷4為同軸布置。保證套筒放置時的平整性。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為吊車將套筒放置裝置通過吊環6放置到固定位置,不 用其他固定方式,通過自重和妥善的位置足以保證裝置的穩定性。然後再用吊車將套筒放置到圓弧底板2上面,將套筒調整到和傾斜導板3 —致的方向,套筒沿著傾斜導板3的方向,順著傾斜導板3滾到定位銷4的位置,最後就是將套筒運送到套筒軌道上面,這就實現了一個套筒的進給。本裝置可以通過的套筒最大寬度是1560_,足可以滿足現場所有需要上套筒的鋼卷,具有廣泛的實用性。由於體積較小,重量只有I. 3噸左右,所以吊運非常方便,所以避免了安全隱患。
權利要求1.一種套筒放置裝置,包括底部框架(I)、圓弧底板(2)、傾斜導板(3)和定位銷(4),其特徵在於所述底部框架(I)的兩個橫板(I. O的前端之間設置圓弧底板(2),所述兩個橫板(I. O的後端內側壁上均設置定位銷(4),所述圓弧底板(2)與定位銷(4)之間連接傾斜導板(3 ),所述傾斜導板(3 )位於兩個橫板(I. I)之間,所述傾斜導板(3 )與圓弧底板(2 )的連接處高於傾斜導板(3)與定位銷(4)的連接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套筒放置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底部框架(I)上固定有吊裝框架(5),所述吊裝框架(5)上固定有吊環(6)。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套筒放置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傾斜導板(3)的傾斜角度範圍為5 15度。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套筒放置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兩個定位銷(4)為同軸布置。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套筒放置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兩個定位銷(4)為同軸布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一種套筒放置裝置,包括底部框架、圓弧底板、傾斜導板和定位銷,其特徵在於所述底部框架的兩個橫板的前端之間設置圓弧底板,所述兩個橫板的後端內側壁上均設置定位銷,所述圓弧底板與定位銷之間連接傾斜導板,所述傾斜導板位於兩個橫板之間,所述傾斜導板與圓弧底板的連接處高於傾斜導板與定位銷的連接處。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套筒放置裝置設計成上述單層的結構,使得套筒放置裝置具有合理的高度和套筒滾動傾斜角。減小了套筒滾落時的動量,提高了套筒放置作業的安全性。
文檔編號B23H3/00GK202780104SQ20122044524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3日
發明者孟顯賀, 褚玉剛, 毛利琪, 賈生暉, 李能剛, 趙剛, 羅軍, 夏鋼靈 申請人:武漢鋼鐵(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