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狂怒結局影評觀後感

2023-07-31 20:20:53

  影片結局是前來支援的同伴對唯一活下來的諾曼—「machine」說:「你是英雄。」
  他確實是英雄。
  一如從前的俗套劇情,善良懦弱的少年諾曼在戰爭的洗禮中不斷成長,當他終於真正融入「fury」時,這個家一般的存在,好似諾曼的錯覺一般,出現的時候那麼猝不及防,消失的時候卻又毫無徵兆。
  最讓我在意的是諾曼的眼淚,好比影片的主線一般,從少年出場後就一直貫穿到了結尾:初次經歷戰場的恐懼、失艾瑪的悲痛,看著「胖子」為了保護他和戰友將引燃的手榴彈壓在身下、目睹了「聖經」血肉模糊的屍身以及最後「老槍」對他的保護,獲救後的諾曼坐上營救的車,漸行漸遠的他看著悲壯的「fury」再次紅了眼眶。諾曼的眼淚並不可笑,反而在慘無人道的戰爭中現出人性的光輝,溫暖了影片殘暴冰冷的格調。
  狂怒無疑又是一部濃重的個人英雄主義片。之所以會出現美國版「狼牙五壯士」,則因為「老槍」獨特的個人魅力是凝結「fury」的支柱,所以影片結尾,在大敵當前戰友們選擇與「老槍」一併堅守信念。雖然看了開頭的我們一下就能猜出故事的後續發展,但多虧了出色的音效和細節的處理,真實的畫面感多少減輕了最後30分鐘的帶給觀眾的惡俗感。
  「idealsarepeaceful,historyisviolent.」沉悶的天空,泥濘的道路,四起的硝煙,影片的開篇便被沉重的灰色所籠罩;盟軍的陣地裡堆著大量的屍體,全是戰爭的犧牲品,大量傷殘的士兵更是為破舊的陣地添上一抹悲涼。僅剩下的六輛坦克剛進行完補給,又要奔赴新的前線。被迫打仗的孩子們,掛在小鎮上無辜的德國人的屍體,以及為盟軍指路的老人突然被射殺,更是將氣氛提升到了另一個高度。也許最震撼的場面並不是槍火交戰,反而這一幕幕不起眼的畫面才跟讓人感同身受。影片的開頭和結尾都是給屍橫遍野的戰場特寫,非人性的一面似一塊碎骨一樣卡在我的喉間,雖不至於受傷,但卻異常難受。
  影片的最後是漸行漸遠的諾曼,紅著眼眶的他不知是否已從恐懼和悲痛的噩夢中清醒過來。強硬又義氣的「老槍」逼迫他第一次殺人;格雷迪充滿歉意的對他道歉,說他是一個好人;博德安撫他初次殺人的恐懼;特裡尼認真的教他使用槍枝。不知這些基情滿滿的過往,他能否銘記一生。除小基情的畫面,讓我眼前一亮的便是士兵間的生活,沒有情慾的軍旅,士兵互相吐槽講著亂七八糟的話,真實的讓人親切。
  希望寄存在新一代的身上,所以我會認為諾曼是英雄。因為他一定肩負著更為重要的責任。作為影片的唯一活下來的主角,我們從他身上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看到了世界的未來;只有接受了殘酷的洗禮,才會更珍惜眼前。雖然殺戮和殘暴充斥著世界,但美好的人性永遠是世界的主流。如同最後那個搜查塔克的納粹青年放走了投降的諾曼一般。
  從小看著抗日戰爭片長大的我,已對各種戰爭場面的感到麻木。中國抗戰片一貫以正面形象向我們展現,先不論主角始終正派的行為和一塵不變的價值觀的傳播方式,就是結尾懦弱的投降行為更不可能出現在抗日劇中,太多形式化的教育方式得不到國人太多的響應。狂怒給我最多的感觸卻是價值觀的宣傳方式,能引起我太多精神上的共鳴。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