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罐體沼氣發生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8-01 06:11:16 1

本發明涉及沼氣發生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多罐體沼氣發生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生產沼氣的設備,大都採用一罐體獨立發酵的工藝,動物排洩物從罐體的一側進入,另一側排出,在罐體內部介質不均勻的情況下,會產生大梁的沉澱,沉澱物質的增多會使內部空間填充,新進入的發酵物失去充分發酵的機會而直接排出,這種現象導致了獨立罐體發酵前期沼氣產量高而後期產量低的現象,沼液因此也存在二次汙染的問題。
在罐體清渣時,無論罐體容積的大小,清渣工作費時費力,因此大部分清潔能源的設施會停用,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了解決罐體內部發酵不充分、排渣困難的現象,提供一種利用多罐體組合,實現動態穩定發酵,排渣順暢完全的多罐體沼氣發生裝置。
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多罐體沼氣發生裝置,包括若干獨立罐體相互連通形成的發酵區域,發酵區域的前後設有進料口和排渣口,罐體內部設有圓柱形空腔,罐體上方均設有動力源連接的轉軸,轉軸下方連接若干葉片,葉片帶動內容物轉動並向下一級罐體轉移。
優選的,所述罐體的中部設有圓環形的匝道,匝道外部設有相切設置的連接管,連接管與下一級罐體連通。
優選的,所述匝道位於距離管底1/3高度,連接管與罐體夾角45°。
優選的,所述排渣口連接控位器。
本發明有益之處在於,第一罐體將原料充分攪拌初步發酵後,循序漸進排入下一罐體發酵,多次發酵後,進入最後一級殘餘發酵,獲得沼渣純淨,發酵過程完全,避免出現清渣過程浪費人力的現象,降低生產成本,減少資源浪費。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進料口,2.轉軸,3.罐體,4.控位器,5.排渣口,31.葉片,32.支臂,33.匝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多罐體沼氣發生裝置,包括若干獨立罐體3相互連通形成的發酵區域,發酵區域的前後設有進料口1和排渣口5,罐體內部設有圓柱形空腔,罐體上方均設有動力源連接的轉軸2,轉軸下方連接若干葉片31,葉片帶動內容物轉動並向下一級罐體轉移。這樣形成罐體與罐體之間的相互連接,第一罐體接收物料之後進行初步攪拌,並逐漸向後方罐體內轉移。當整個發酵區域內的原料進入和排出相等時,第一罐體的發酵物應該向下一罐體轉移,實現動態平衡。
由於固液混合時,外力攪動會使比重較大的混合物向外圍移動,比重較小的混合物中心移動。為了避免出現這種現象,為此在罐體的中部設有圓環形的匝道,匝道外部設有相切設置的連接管,連接管與下一級罐體連通,整個沼渣在匝道之中,並通過連接管排入下一級。匝道位於距離管底1/3高度,連接管與罐體夾角45°。排渣口連接控位器4。
葉片與中心軸的夾角為120°,株洲的正轉為排渣,反轉則為攪拌,各個罐體之間達到穩定的產出性能。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涉及沼氣發生裝置,提供一種多罐體沼氣發生裝置,包括若干獨立罐體相互連通形成的發酵區域,發酵區域的前後設有進料口和排渣口,罐體內部設有圓柱形空腔,罐體上方均設有動力源連接的轉軸,轉軸下方連接若干葉片,葉片帶動內容物轉動並向下一級罐體轉移。本發明第一罐體將原料充分攪拌初步發酵後,循序漸進排入下一罐體發酵,多次發酵後,進入最後一級殘餘發酵,獲得沼渣純淨,發酵過程完全,避免出現清渣過程浪費人力的現象。
技術研發人員:邵長利;劉漢濤;邵雯;王凱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山東帝得現代農牧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5.03
技術公布日: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