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應力錨杆扭矩放大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15 06:43:56 1
專利名稱:預應力錨杆扭矩放大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與扭矩放大器有關,尤其與錨杆扭矩放大裝置有關。
背景技術:
在節理髮育密集的破碎硬巖,因其洞壁上往往有一塊(或幾塊)關鍵石,關鍵石的移動、滑落,使其與其它巖塊不能咬合而造成鬆動,從而使巖塊間摩阻力減小,最後引起大量巖塊失穩坍落。經過大量的實踐證明,中空預應力注漿錨杆替代普通砂漿錨杆或其它的注漿錨杆用於此類工程,對錨杆進行主動張拉,施加足夠的預應力以保持隧道圍巖的穩定,完全解決了硬巖隧道圍巖的支護問題。但大型的預應力錨杆的預拉力一般不低於150KN;高的預應力可達到數十噸的拉力,直接用扭力扳手在外錨頭主動張拉困難。
實用新型的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操作省力、快速,並可實現超張拉的預應力錨杆扭矩放大器。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本實用新型預應力錨杆扭矩放大器。殼體(1)內裝有相配合的大齒輪(8)和小齒輪(9),大齒輪(8)的中空軸(2)貫穿殼體,其橫截面的孔與錨杆外錨頭(10)配合,小齒輪軸(6)貫穿殼體的上面,其外露端與扭力扳手連接,殼體(1)的下面與預應力錨杆的墊板連接。
本實用新型殼體(1)由上蓋(4)、底座(7)用螺栓(11)連接組成,上蓋(4)和底座(7)有與軸(2)、(6)配合的孔,有容納大齒輪(8)、小齒輪(9)的腔(12)。
本實用新型軸(2)、(6)分別有軸套(3)、(5),軸套(3)有法蘭盤與齒輪盤配合。
本實用新型大、小齒輪的齒數比為3-7。
本實用新型大、小齒輪的放大比率φ=5.133,張拉許用軸力τ=150KN。
本實用新型底座(7)的下面有槽(13)與墊板卡緊配合,槽(13)的側壁有鎖緊螺母與墊板連接。
本實用新型殼體(1)的側面有孔與大齒輪的齒盤配合,底座(7)和上蓋(4)之間有定位銷(8)。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操作省力,巧妙利用一對開式齒對扭矩放大,完全單人操作,同時大大降低勞動強度。用配套的帶棘輪扭力扳手;使得操作簡便,快速,滿足施工要求。本實用新型製造容易,成本低廉,維修和保養方便。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由螺栓11、張緊螺母套軸2、傳力齒輪軸6、上蓋4、底座7、軸套3和5及定位銷8組成。上蓋4和底座7通過定位銷8定位後,擰緊螺栓11使軸成為一整體;張緊螺母套軸2外圓面加工有直齒,與傳力齒輪軸6的直齒形成齒輪副;在傳力齒輪軸6上施加較小的扭矩,通過配對的齒輪副放大,得到較大的扭矩。在工作過程中張緊螺母套軸2及傳力齒輪軸6的兩端分別通過軸套3和5支承,以滿足運動副轉動的需要。工作時,將預應力錨杆扭矩放大器裝入預應力中空注漿錯杆外錨頭處,使底座7的長邊卡住預應力錨杆的墊板,裝後用一螺母將扭矩放大器鎖定。
用帶棘輪的扭力扳手在傳力齒輪軸6上施加小扭矩,扭矩通過齒輪副進行放大,從而輕鬆地為中空預應力錨杆施加設計所需的預應力。
預應力錨杆扭矩放大器的技術參數1、傳力齒輪軸的齒數 Z1=152、張緊螺母套軸的齒數Z2=773、放大比率 φ=5.133,4、張拉許用軸力 τ=150KN。
權利要求1.預應力錨杆扭矩放大器。其特徵在於殼體(1)內裝有相配合的大齒輪(8)和小齒輪(9),大齒輪(8)的中空軸(2)貫穿殼體,其橫截面的孔與錨杆外錨頭(10)配合,小齒輪軸(6)貫穿殼體的上面,其外露端與扭力扳手連接,殼體(1)的下面與預應力錨杆的墊板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放大器,其特徵在於殼體(1)由上蓋(4)、底座(7)用螺栓(11)連接組成,上蓋(4)和底座(7)有與軸(2)、(6)配合的孔,有容納大齒輪(8)、小齒輪(9)的腔(12)。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矩放大器,其特徵在於軸(2)、(6)分別有軸套(3)、(5),軸套(3)有法蘭盤與齒輪盤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矩放大器,其特徵在於大、小齒輪的齒數比為3-7。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扭矩放大器,其特徵在於大、小齒輪的放大比率φ=5.133,張拉許用軸力τ=150KN。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矩放大器,其特徵在於底座(7)的下面有槽(13)與墊板卡緊配合,槽(13)的側壁有鎖緊螺母與墊板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矩放大器,其特徵在於殼體(1)的側面有孔與大齒輪的齒盤配合,底座(7)和上蓋(4)之間有定位銷(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預應力錨杆扭矩放大器。用於對錨杆進行主動張拉。殼體(1)內裝有相配合的大齒輪(8)和小齒輪(9),大齒輪(8)的中空軸(2)貫穿殼體,其橫截面的孔與錨杆外錨頭(10)配合,小齒輪軸(6)貫穿殼體的上面,其外露端與扭力扳手連接,殼體(1)的下面與預應力錨杆的墊板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E21D20/00GK2500806SQ0124744
公開日2002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01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01年8月29日
發明者李曉峰 申請人:李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