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一個城市的思維導圖(把城市畫成一本書)
2023-07-15 08:33:33
「帝都繪」的工作室 徐婧 攝
「帝都繪」的工作室 徐婧 攝
中新網北京4月29日電(徐婧 杜燕)每一個城市,總有讓人心動的景致,讓人留戀的地方。
提起北京,你會想到什麼?紅牆綠瓦的紫禁城、車水馬龍的長安街,又或是北京作為都城的原始雛形。再或者,是那條貫穿城市南北的中軸線,長長地延伸到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
在北京,就有一群年輕人,用繪畫傳達熱愛,用中軸線講述北京城的前世今生。
遊客參觀「中軸線上的生活」展覽 徐婧 攝
用圖畫詮釋中軸線
有關中軸線的歷史你或許早已聽說,也或許尚未了解,北京中軸線正在全力準備迎接它的新身份——世界遺產。
2012年,「北京中軸線」被成功列入《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目前,北京中軸線申遺確定了天安門、永定門、天壇等14處遺產點,遺產區與緩衝區總面積覆蓋老城面積的65.4%。記憶中作為建築載體的中軸線,更是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
如何將中軸線和現代生活的緊密聯繫展現給更多人?
「我們畫北京,用圖解釋這座城市背後的輕知識和小道理。」這是「帝都繪」對自己的介紹。
作為歷史符號的同時,中軸線也影響著人們的現代生活。書中介紹,中軸線並非正南正北,而是與子午線有2°左右的夾角。當團隊畫出所有與中軸線平行或垂直的街道時,發現這一偏角至今影響著軸線附近的建築,就連校園裡的道路都有同樣的2°偏角。
「帝都繪」的創始人宋壯壯介紹,《中軸線》這本書最重要的創作目的有二:一是希望能通過圖畫串聯古今,讓大家感知到中軸線不止存在於歷史中,也貫穿在市民的生活裡,是「活著的遺產」;二是希望能夠呈現出一個更加完整的中軸線,拓展讀者對它的認識。
《中軸線》主要分為三大章節:城市、建築和生活。為了強調這條軸線的方位感,書籍採用上下(南北)翻閱的形式。團隊還為每一章節選擇了不同的表達方式:「城市」是地圖、「建築」是模型、「生活」是插畫。
為了擴充讀者對中軸線的認識,在「建築」這一章節中除了人們耳熟能詳的故宮、天安門、鐘鼓樓外,還加入了一些已經消失的建築,儘量完整地呈現出中軸線的更多面;在「生活」這一章節中,則選擇從日常的生活片段切入,比如宋壯壯兒時常去的北京市少年宮,在清代曾是景山官學。不同時代的學生在同一地點學習,以凸顯中軸線在當代仍具現實意義。
「我們想做一本可以讓你真正讀懂中軸線的書,一本可以讓你發現自己與中軸線的關聯的書。」《中軸線》的推介中,團隊這樣寫道。
在其發布的文章中,不僅有「中軸線」,還有「北京XX一條街」、朝陽區商場「之最」這樣的地區生活指南,也有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這樣的地標圖解。
「我們希望通過信息圖這種比較現代的呈現方式,把中國的歷史更多地和今天的生活建立聯繫,更加完整地詮釋出中軸線文化」,宋壯壯說。
遊客參觀「中軸線上的生活」展覽 徐婧 攝
讓更多人喜歡北京
當被問及選擇創作北京相關內容的原因,「帝都繪」的兩位創始人宋壯壯和李明揚不約而同地說出了同一個答案:讓更多人喜歡北京。
對於自己生活的城市,每個人都有著不盡相同的情感。李明揚上中學時正值2008年北京奧運會籌備期間,那時他家離學校較遠,每天在公交車上的時間就成為內向的他和這座城市「獨處」的時間。窗外的風景一天天變幻,他對北京的認知也在逐步加深。
「那時沒有手機,在路上的時間讓我對這座城市產生好奇,但現在大家可以看的東西變多了,真正能看城市的時間變少了」,李明揚說。出於這樣的「擔憂」,他們把一批喜歡觀察、探索、傳播這座城市的記錄者集中在一起,用圖畫表達關於北京城市文化的內容。
選擇圖畫這種表現方式的原因除了專業使然,還與圖畫在呈現時的客觀性有關。「我們發現照片和文字的表現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受主觀因素影響,而繪圖是客觀的,尤其是建築繪圖,這一點會更加明顯」,宋壯壯說。通過繪畫配合文字說明,能夠在呈現出更多信息的同時鍛鍊讀者的讀圖能力,也能更完整地展示一座城市。
在進行創作時,團隊會著力強調建築在今天的現實意義。宋壯壯介紹,在創作《長城繪》時,由於長城在當代往往作為扁平化的文化符號根植人心,為突出其在現代生活中的存在感,他們就在一頁中畫出了100件「長城牌」的物品:這之中有食物、有餐具,還有很多建築材料。「因為長城是屹立不倒的,所以很多建築用材都喜歡以『長城』來命名,很有可能我們現在所處的空間裡就有『長城牌』的建築材料」,他說。
北京也有一些大城市的通病。前幾年「逃離北上廣」的話題屢屢被提及,讓不少人加深了對北京的負面印象。「但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具有兩面性的,當我們享受大城市帶來的便利時,就要為之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協。我一直相信,兩千多萬人共同生活在這裡,就說明北京的吸引力一定存在」,宋壯壯說。
為了讓更多人真正了解北京,他們試著從更加小眾和趣味的角度切入,以主題而非傳統的時間、空間敘事方式展示北京不為人知的地方。讓讀者能在逐漸與這座城市融洽相處的同時,更喜歡北京一點。
在熱愛中成就自我
建築學專業的李明揚如今正從事城市規劃相關工作,對他來說,畫畫就是自己的娛樂活動。他介紹,這份愛好使他被城市規劃領域的人士認可,繼而收穫了現在的工作。兩邊的工作相互促進,充實了生活,也成就了自己。
在創作過程中,團隊成員時常會接觸新領域、新知識。成員張璡認為每個人對於城市的理解都是相對碎片化的,而這樣一本書能以一種更系統、更易理解的方式輻射給不同群體。「我覺得圖解這種方式能夠吸引到不同年齡段的人:小朋友可以通過圖畫學到簡單的知識,大人能在書籍裡找到更多的城市線索,我們在創作時也會找到認為重要的關注點,然後加入到作品裡」,她說。
在《中軸線》線下公益展館內,記者看到,展廳牆壁宛如一幅從南至北的微縮版中軸線地圖,除了書籍內容的介紹外,參觀者還可用紙片創作出自己的卡通形象,並在牆面上留下自己與中軸線的故事。
「我們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為時代做一點記錄,讓人們發現更多和以往認知不一樣的地方,這些發現也能幫助我們找到更多探索這座城市的方式」,張璡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