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素汐的經典形象(任素汐因這部電影出名)
2023-07-14 21:54:17 4
/ 古今時代影業,專注影視投資 /
2015年,電影《夏洛特煩惱》以14億票房成就了開心麻花團隊的電影創作,隨之成為了國產喜劇電影的一個新標杆。
2016年,開心麻花團隊的小成本電影《驢得水》以1000萬成本贏下1.7億的票房,在中國的電影市場上揚起了幾倍於體量的浪花,票房收益0.47億,收益率高達476%,
這部電影所帶來的驚喜不僅僅是數字,與我們通常看到的徐崢 「囧」系喜劇電影、周星馳「無釐頭」劇電影不同,《驢得水》在言語表達和表現上毫不避諱,大膽嘗試,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國產電影在諷刺喜劇的路上所作的新嘗試,
以喜劇開場,悲劇收場的「黑色幽默」故事,也給觀眾帶來了難忘的觀影體驗。
從舞臺劇場走向銀幕影廳
《驢得水》自2012年上演便有不俗的成績和口碑,不但豆瓣評分8.6分,而且在全國數十個城市巡演場場爆滿,收穫數十萬粉絲。
《驢得水》不僅成為了高校劇社最愛翻排的劇目之一,更成為包括劍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在內的近百所海外高校劇團爭相排演的超強話劇IP。
電影上映之初,接班《夏洛特煩惱》的宣傳口號,以及開心麻花電影的金字招牌,對電影的下沉與破圈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其樂融融的上半場令人捧腹大笑,然而劇情突變,人物性格扭轉,最終走向悲劇的下半場引人深思,一如它的宣傳語一樣「講個笑話,你可別哭」。
相對於電影來說,話劇的成本較低,周期較短,不需要拍攝和剪輯,而且話劇的場景設置相對單一,
被搬上大銀幕後,初次「觸電」的導演不但克服了種種拍攝上的難題,而且沒有像其他普通喜劇一樣,局限於追求表面的喜劇效果,而是嘗試更加深入地去挖掘。
直指人心的辛辣諷刺手法
「農村教育」的題材本身並不少見,但是導演卻巧妙地將故事發生的時間定在了民國,因為民國本身就是個光怪陸離、千奇百怪的時代,任何荒誕的故事都有其合理性。
1942年,四位「劣跡斑斑」的知識分子懷著改革農村教育事業的崇高理想,來到西北的小山村進行鄉村教育實驗。
學校門口牆上有三個大字「學做人」。他們的口號是:團結、樂觀、奮鬥。
為了解決用水困難的問題,也為了爭取到更多的教育經費,用一頭拉水的驢編造了一個叫「呂得水」老師的空名額。
看似平靜歡樂的生活卻是後續悲劇的開始,這樣 「正常」 的生活被教育局特派員調查 「呂得水」老師事件打亂,
為避免虛報敗露,讓一個銅匠來冒充「呂得水」老師來掩蓋吃空餉,
後來謊言越編越多,事態不斷演變直到不可收拾,產生出一系列荒誕可悲的鬧劇。在這齣鬧劇中,每個人都露出了原形。
外表忠厚老實的孫校長口口聲聲說「成大事不拘小節」,卻把事情壞在「小節」上 ;
裴魁山,忠於愛情,卻在被拒絕後因愛生恨,既然得不到,那我就毀了你;
有勇無謀的周鐵男被子彈擦過臉蛋後,變成最謙卑的奴隸;
本來一腔正氣的孫佳,因為被老爸跪求了一下,徹底地放棄自我,開始委曲求全了;
張一曼,主張解放,崇尚自由,成了一隻任人宰割的羊,先是瘋了,後又自殺了;
農民出身的銅匠「呂得水」,本來老實本分,但張狂起來,也是面目可憎。
其實喜劇電影中的荒誕性呈現,不僅僅是為了博得熒幕前觀眾的一笑,更是為了使得觀眾在笑中去進行人性與社會的反思與拷問。
正如影片《驢得水》在上海上映時的宣傳語「講個笑話,你可別哭」,笑不是影片的目的,笑背後的哭才是創作者更深層次的用意。
電影《驢得水》還公然出現了很多國產電影中的「禁區」——暗示和曖昧的言語,在電影中原樣保留,毫無刪減。
很顯然,這些都是為了塑造出人物經典的形象,張一曼(任素汐飾)的言語曖昧和暗示部分 可謂將整個人物塑造地入木三分。
她行為放蕩不羈,和很多男人有染,用她自己的話,是個男人就可以,就連假扮呂得水老師的銅匠也被她徹底「睡服」。
如果單看張一曼對待裴魁山與銅匠的態度,會讓人感覺這是一個很渣的人。不打算跟任何男人長遠發展,卻又喜歡在男人間流轉。
但從張一曼房間中的海報中,又暗示了她是一個渴望愛情的人。(牆面海報《亂世佳人》、 《美麗人生》、《羅馬假日》等)
電影的前半段我們看到的就是這樣一位崇尚個性解放的五四新知識女性,雖然她行為放蕩但卻甚是真實和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氣。
後半部分的張一曼被銅匠羞辱、被剪頭髮時毫無反抗之力的環節,也讓觀眾悲嘆人物悲慘境遇,作為一個受過教育的新知識女性,為了自由拋棄一切,衝破藩籬時義無反顧,卻在欺凌時忍辱負重,甚至苟且偷生。
除狂歡化的笑料與演員誇張的演技外,還能在其中看到一些荒誕的、 反常規、反現實邏輯的臺詞,在引人發笑的同時,批判社會,反思人性。
在周鐵男和孫佳 佳爭吵的情節中,二人爭吵的話語情節是整部電影言語涵義最為豐富的情節之一。
「響聲散不是給人吃的嗎?你還真把它當人看啊!」(周鐵男語)「得水,是我把人給教壞了」(孫佳語)。
導演在電影中故意借主人公之口說出這兩句看似無意實則意味深長的話語時,本身就是出於對整個「呂得水事件」的嘲諷,而在這個電影裡唯一保持純潔之心的孫佳,最後卻離開了這個荒誕之地。
電影中另一個經典人物——裴魁山的設置,使得整部電影批判意味更加濃重。
裴魁山是真正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在與張一曼的相處過程中, 喜歡上了她,但是當他在張一曼「睡服」銅匠的門前站了一晚之後,他徹底變了,變成了一個毫無人情溫暖可言的人。
對他而言,利益至上,裴魁山有一句經典名言:「你憑什麼拿你的道德標準,來綁架我的利益?
電影的最後,追求絕對自由的張一曼,在做好全部校服後之後開槍自殺,虛偽的機會主義者如校長,陰暗的機會主義者如裴魁山和周鐵男,還繼續在窯洞裡通過所謂理想的教育改變中國人的貧、愚、弱、私。
真是赤裸裸的諷刺!
/古今時代影業,專注影視投資/
關注頭條號,後期會持續分享電影票房、影視投資類訊息,
如果對電影投資項目感興趣,歡迎騷擾我哦~
如果大家喜歡此篇文章,歡迎進行分享,轉載,讓更多的朋友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