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上冊第4課珍珠鳥課文(五年級上冊第四課珍珠鳥)
2023-08-06 01:04:51 2
我越來越發現,語文這個科目如果不好好備課的話,根本就上不下去。但如果認真備課的話,真的挺上頭的,因為不少課文都特別有意思,文中的不少內容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在讀通讀順讀懂一篇課文之後,我們不難發現不少有意思的東西。
比如五年級上冊第四課《珍珠鳥》一課,課文末尾的「信賴」就特別有意思:珍珠鳥本來就是一種特別怕人的鳥,但正是這種鳥到最後卻特別信賴甚至特別依賴作者。作者馮驥才何德何能會讓一隻怕人的鳥如此依賴他?珍珠鳥對作者馮驥才的「信賴」,到底從何而來?
⑴給它呵護,讓雛鳥信賴。
文章開頭,作者就給珍珠鳥夫婦準備了「舒適又溫暖的巢」,而不是冷冰冰的鐵籠子。在作者呵護之下的珍珠鳥,過不多久就製造出了雛鳥。如果沒有作者的精心呵護,哪來雛鳥的誕生?
雛鳥誕生之後,作者也是給予雛鳥最高限度的呵護:從剛開始的「在籠子四周活動」,到之後「落在櫃頂上」,再到後續的「啄大文豪的名字」,甚至雛鳥還會「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作者也不甚在意,反而給予雛鳥一種類似於「縱容」一般的「溺愛」。在寵溺之下的雛鳥,何以不對作者產生信賴之心?
⑵給它尊重,讓雛鳥信賴。
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鳥,根據怕人的特性,作者竭己所能尊重珍珠鳥的這種特性。所以沒什麼特別重要的事情,作者幾乎不會去扒開垂蔓去觀察珍珠鳥,甚至不管是在添食的時候還是加水的時候都沒睜大好奇的雙眼去驚動籠裡的珍珠鳥一家。
雛鳥膽子變大之後,用小紅嘴嗒嗒啄著作者寫作時的筆尖,作者也沒厲聲呵斥,而是繼續伏案寫作,尊重雛鳥的每一個行為,沒去驚動撒了歡一般的雛鳥。試問,如果作者沒有這種對雛鳥發自肺腑的尊重,而是一分鐘扒開籠子垂蔓十來次,或者時不時比出大拇指和中指給雛鳥來個「腦瓜崩」,試問雛鳥還會信賴作者嗎?
⑶給它自由,讓雛鳥信賴。
在這篇文章中,雛鳥的父母對作者還是心存較大的戒心,比如文章第7段中「大鳥生氣地叫一聲」這樣的描述,就可以看出兩隻大的珍珠鳥被關在籠子裡出不來,沒有自由,所以它們壓根就沒對主人產生任何信賴之心。
第11段中「在父母再三的呼喚聲中」的描述也不難看出,老鳥們在沒有自由的情況下可能在對雛鳥進行苦口婆心的勸告——「孩子,我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當你長大後被主人關在籠子裡出不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人類的套路其實都是一樣一樣的!」
而雛鳥呢,在作者家裡幾乎把自己當成家庭成員之一:在籠子外溜達,陪作者「看書」,俯下頭喝茶,啄作者的筆尖,甚至趴在作者肩頭睡著了……如果雛鳥一直被關在籠子這一個方寸之地,失去自由,何談它會對主人產生信賴之心?雛鳥擁有了自由,才會逐漸收起戒備之心,才會創造出珍珠鳥信賴人類的經典畫面。
這篇課文的立意就在於告訴我們:不僅僅是人與珍珠鳥之間,其實家長與孩子之間、夫妻之間、朋友之間,如果彼此也能多一份呵護和尊重,如果也能夠像作者一樣給予對方一定的自由,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能不再是互相提防,而是彼此信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