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針的製作方法
2023-08-05 18:18:56 5
專利名稱:馬尾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具,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軟組織損傷的馬尾針。
(二)技術背景目前,用於治療腰肌勞損、軟組織損傷的西醫方法針刺療法中所使用的醫療器具多為銀質針,其針身為單一的一根,其針柄是用銀絲纏繞而成,這種銀質針的針身直徑為1mm以上,針身粗,使用時必須打麻醉劑,給患者身心造成一定的痛苦;另外使用這種銀質針治療,一次只能進針一支,進針次數多,,使患者產生恐懼感,影響這種技術的使用和推廣;中醫治療則用針灸,使用時必須按照穴位進針,要得到大範圍的治療,必須刺很多的針,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作用於軟組織的、作用範圍廣、減少患者進針的恐懼感、便於使用和治療的馬尾針。
採用的技術方案馬尾針,是由2-10根等長的金屬針組成,2-10個等長的金屬針的上端用銀絲纏繞構成針柄,每一根針的下端為針尖,針尖與針柄之間為針身,整體形似馬尾。金屬針為銀針。針柄的長度佔整個馬尾針的1/4-1/3;所述的針身的長度佔整個馬尾針的2/3-3/4,為5-15cm,針身直徑為0.3-0.5mm。
所述的馬尾針,其針身也可以用鋼合金材料製成。
所述的馬尾針,其針身也可以用銀合金材料製成。
所述的馬尾針,其針柄也可以用銀合金絲纏繞而成。
治療機理根據銀質針的治療原理的原則,在患者特定的壓痛點,採用馬尾針進行針刺加艾灸,治療軟組織損傷;馬尾針可運用不同手法(多針一線排列進針、多角形排列進針)進行施術,可由進針後的一個點達到治療一片的作用,加之艾灸,使熱能直接傳導滲入到治痛點,並擴散到周圍的軟組織,從而達到解痙祛痛、促進局部組織的代謝、分泌,以達到「以松治痛」、「溫痛治痛」的目的。
適用病症馬尾針適用於治療頸、腰、臀、大腿、肩等部位以及肩胛、肘、腕、膝、踝等關節周圍的軟組織損傷。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1、馬尾針的針身為多根,在治療時,可根據不同的病變部位、年齡靈活選用不同型號,且刺中的痛點多,容易作用到一般手法不能作用到軟組織病變部位,使治療更有針對性;2、使用時多針齊進,可減少患者的進針痛苦,集中艾灸,更加方便、安全、實用,進針部位為軟組織;3、使用馬尾針治療,具有創傷小且施術靈活等特點,更加簡便、易行;4、吸取傳統針灸經絡理論和軟組織外科學發病理論之長,更具有治療的針對性,從而提高療效,使治療更加有地放矢。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馬尾針,由二根等長的銀針組成,二根等長的銀針的上端用銀絲3纏繞構成針柄1,每一根銀針的下端為針尖4,針尖4與針柄1之間為針身2。針柄的長度佔整個馬尾針的1/3;所述的針身2的長度佔整個馬尾針的2/3,為13cm,直徑為0.3cm,整個針形似馬尾。
實施例二馬尾針,由三根等長的銀針組成,三根等長的銀針的上端用銀絲3纏繞構成針柄1,每一根銀針的下端為針尖4,針尖4與針柄1之間為針身2。針柄的長度佔整個馬尾針的1/4;所述的針身2的長度佔整個馬尾針的3/4,為13cm,直徑為0.3cm,整個針形似馬尾。
實施例三馬尾針,由四根等長的銀針組成,四根等長的銀針的上端用銀絲3纏繞構成針柄1,每一根銀針的下端為針尖4,針尖4與針柄1之間為針身2。針柄的長度佔整個馬尾針的1/4;所述的針身2的長度佔整個馬尾針的3/4,為13cm,直徑為0.3cm,整個針形似馬尾。
實施例四馬尾針,由五根等長的銀針組成,五根等長的銀針的上端用銀絲3纏繞構成針柄1,每一根銀針的下端為針尖4,針尖4與針柄1之間為針身2。針柄的長度佔整個馬尾針的1/4;所述的針身2的長度佔整個馬尾針的3/4,為13cm,直徑為0.3cm,整個針形似馬尾。
權利要求1.馬尾針,是由2-10根等長的金屬針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2-10根等長的金屬針的上端用銀絲或銀合金絲(3)纏繞構成針柄(1),金屬針的下端為針尖(4),針尖(4)與針柄(1)之間為針身(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尾針,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金屬針為銀針,也可為鋼合金針、銀合金針。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馬尾針,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針柄(1)的長度佔整個馬尾針的1/4-1/3;所述的針身(2)的長度為5-15cm;所述的針身(2)的直徑為0.3-0.5mm。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馬尾針,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金屬針的數目為3根,也可為4根或5根。
專利摘要馬尾針,是由2-10根等長的金屬針組成,其要點在於所述的2-10根等長的金屬針的上端用銀絲或銀合金絲纏繞構成針柄,金屬針的下端為針尖,針尖與針柄之間為針身,整個針形似馬尾。本實用新型可根據不同的病變部位、年齡靈活選用不同型號,使治療更有針對性,可減少患者的進針痛苦,更加方便、安全、實用,且具有創傷小且施術靈活等特點。
文檔編號A61H39/00GK2605850SQ0321184
公開日2004年3月10日 申請日期2003年3月12日 優先權日2003年3月12日
發明者姚樹卿, 田有糧, 孫夕永, 潘德金 申請人:姚樹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