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固定胸型的墊圈改良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8-05 19:04:01 1
專利名稱:可固定胸型的墊圈改良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於一種可託住並定位乳房外側的可固定胸型的墊圈改良結構,通過此結構的設計,而可獲致除傳統墊圈僅針對胸型上提的功能外,更可兼具防止胸型外擴的不良現象,再者,在無彈性布料的連身塑房內衣方面,更可避免接近墊圈附近的罩體產生皺摺不平的不良現象,進而創造出女性優美的健康曲線並達到舒適度的提升及符合人體工學胸腔骨骼排列的貼身設計,而無需存在胸罩上施以大幅度強化針織的繁瑣程序或強化布料的成本浪費,進而獲致一全功能性結構設計。
背景技術:
按,現今社會觀念日趨開放,從以前保守觀念受到國外影響及不同種族的人與人交流狀態下,使國人的觀念日漸開放,也因為女性意識的抬頭,於是現代女性逐漸走向時代的尖端,而對於時尚女性不僅在各方麵條件都必需兼顧外,更重要的便是她們的身材、曲線、面貌等等,針對身材而言,一般女性最為注重的便是胸型,而胸型則必需通過胸罩來加以固定,請參照圖1、圖2所示,該結構乃為傳統胸罩10的一般態樣,在罩體11的外緣111內部則針織呈一空間,該空間則包復有一半弧型且順著罩體11外緣111彎弧設計的墊圈20,藉此以構成一完整的傳統胸罩10結構,此結構雖能達到女性穿戴時固定胸部的功能,但實際使用上仍有其未臻至善之處,究其因乃在於,傳統胸罩10的墊圈20乃為一平整式彎弧造型的結構,而該墊圈20僅能針對女性胸部產生一上提固定的機能,主要為防止女性胸部下垂的不良現象,但是針對女性胸部外擴的現象,則是通過傳統胸罩10罩體11內部或外部靠近外側暨女性乳房的外側包復適位處,加以強化針織的密度或施以高韌性的強化布料來防止女性穿戴時胸部外擴的現象,藉此以使女性胸部產生集中的功能,故在傳統胸罩10為達胸部上提及向內集中的兩大主要目的,則必需通過傳統墊圈20及在傳統胸罩10上的大幅改良方能達成,故傳統胸罩10易產生成本過高不符經濟效益、製程繁瑣降低產能產量、無法在單方面的結構上達成雙效功能的目的等等,再者,在無彈性布料的連身塑身內衣方面,當使用者在使用狀態下,因穿著扣合的應力,於接近墊圈附近的兩側罩體下緣易產生皺摺112的不良現象,進而降低穿著的舒適度及不符合人體工學胸腔骨骼排列的要求,而產生問隙的不貼身設計,為此如何有效避免上述的缺失,乃為各相關業者的努力與發展的方向。
有鑑於,本案創作人遂以從事該行業多年的設計經驗,並本著精益求精的精神,積極試驗及研究改良,遂有本實用新型可固定胸型的墊圈改良結構的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可固定胸型的墊圈改良結構的第一主要目的在於通過墊圈的改良,而可獲致同時兼具胸部上提及向內集中的功能,省卻傳統胸罩強化針織的繁瑣製程及強化布料的高附加成本不符經濟效益的弊端,且借單一結構的改良即可獲致雙效功能的目的,進一步獲致產能產量的提升。
本實用新型可固定胸型的墊圈改良結構的次一主要目的在於將無彈性布料的連身塑房內衣,在穿著上因扣合的應力,迫使接近墊圈附近的罩體產生皺摺不平的不良現象加以改良,進而創造出女性優美的健康曲線並達到舒適度的提升及符合人體工學胸腔骨骼排列的貼身設計。
本實用新型可固定胸型的墊圈改良結構的主要特徵在於該結構是由一體成型且近似半弧狀的墊圈所構成,而墊圈則呈一等寬的彎弧態樣,通過墊圈兩末端分別向身體一側彎折而形成一扭轉的應力,使墊圈兩端由側面觀之未在同一水平線上而呈一叉開的態樣。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訴求明朗而簡單,為預期可達,效能所具的高等精進結構設計,當能凸顯本案的新穎及進步雙重要件;為便於貴審查員能進一步了解有關本實用新型為達上述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例舉較佳實施倒並配合附圖說明如下。
圖1現有技術的胸罩外觀結構示意圖;圖2現有技術的墊圈外觀結構示意圖;圖3本實用新型墊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本實用新型墊圈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5本實用新型墊圈的使用狀態實施例示意圖;圖6本實用新型墊圈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號說明10、胸罩11、罩體111、外緣112、皺摺20、墊圈21,22、兩端20′、墊圈21′,22′、兩端23′、扭轉起始範圍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請參閱圖3、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可固定胸型的墊圈改良結構上該結構是由一體成型且近似半弧狀的墊圈20′所構成,而墊圈20′則呈一等寬或不等寬的彎弧態樣,並同樣設置在胸罩單體外緣所針織的內部空間內,通過墊圈20′兩末端21′、22′分別向身體一側彎折而形成一扭轉的應力,使墊圈20′兩端21′、22′由側面觀之未在同一水平線上,而呈一叉開的態樣,且一端21′較另端22′於實際使用上為高,換言之,在使用時靠近乳房外側的一端21′會高於另端22′,藉此結構的改良以獲致同時兼具胸部上提及向內集中的功能,完全摒除傳統胸罩強化針織的繁瑣製程或強化布料的高附加成本不符經濟效益的弊端。
請參閱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可固定胸型的墊圈改良結構,該墊圈20′為一左、右對稱的結構分別使用於人體胸部左、右,並在兩端21′、22′呈一叉開的態樣,而一端21′於使用上較另端22′高,當使用者使用時因胸罩包復墊圈20′而產生相互抗衡的應力,於是由乳頭垂直於墊圈20′的一點為扭轉起始範圍23′,該扭轉起始範圍23′為垂直於地面時相對於傳統墊圈20兩端21、22所延伸的水平線上,而墊圈20′靠近乳溝的一端22′相較於傳統墊圈20靠近乳溝的一端22為向內呈些微扭轉的態樣,墊圈20′相對乳溝的一端21′相較於傳統墊圈20相對乳溝的一端21則呈現較乳溝的一端22′內彎弧度更大的彎折弧度,如圖4所示,換言之,就是乳房外側會受到向內彎曲呈一傾角的一端21′所託住並定位,避免乳房無法集中進而產生外擴的不良現象,再者,更可通過本實用新型墊圈20′彎折的弧形曲線造型,於使用上更加符合女性胸部或胸腔曲線的舒適性,以適合人體胸腔骨骼各部位的弧度結構,進一步達到人體工學的貼身設計概念,且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改良,更可獲致省卻傳統胸罩在針對乳房集中而必需在胸罩上施以大幅度的強化針織或布料的強化,而突顯本實用新型在製造上更為快速、成本上更為經濟,最主要的胸型固定方面不但能上提乳房不致下垂外,同時兼具左、右側乳房向內集中託持定位不致外擴的全方位優良結構設計。
請參閱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可固定胸型的墊圈改良結構,其中,該墊圈20′的寬度,可為一等寬或不等寬的態樣,若為不等寬的態樣,則由靠近乳溝的一端22′處為較細的寬度,進而朝向乳房外側繁榮一端21′處,漸呈現微寬繁榮結構設計。
上述墊圈20′扭轉的扭轉起始範圍23′則以乳頭對應墊圈20′向下垂直延伸線所交會的一適當範圍距離最為適當,並由扭轉起始範圍23′以逐漸扭轉方式向其中一端彎折扭轉,在彎折後使用上亦最為符合人體工學的舒適性。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可固定胸型的墊圈改良結構,的確能通過上述所揭露的構造,達到所述的功效。且本創作申請前未見於刊物亦未公開使用,誠已符合新型專利的新穎、進步等要件。
惟,上述所揭的附圖及說明,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而已,非為限定本創作的實施例;大凡熟悉該項技藝的人士,其所依本創作的特徵範疇,所作的其它等效變化或修飾,皆應涵蓋在上述本案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可固定胸型的墊圈改良結構上該結構是由一體成型且近似半弧狀的墊圈所構成,而墊圈則呈一彎弧態樣,並設置在胸罩單體外緣所針織的內部空間內,為一左、右對稱的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墊圈兩末端分別向人體胸腔一側彎折,而使一端與另端呈一叉開的彎弧形結構態樣,且在使用時靠近乳房外側的一端高於另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固定胸型的墊圈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墊圈扭轉的扭轉起始範圍則以乳頭對應墊圈向下垂直延伸線所交會的一段範圍最為適當,並由扭轉起始範圍以逐漸扭轉方式向其中一端彎折扭轉。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固定胸型的墊圈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墊圈的寬度為等寬或不等寬的態樣。
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可固定胸型的墊圈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墊圈為一不等寬的結構,由靠近乳溝的一端為較細的寬度,而朝向乳房外側的一端呈漸微寬的設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可固定胸型的墊圈改良結構,該結構是由一體成型且近似半弧狀的墊圈所構成,而墊圈則呈一等寬或不等寬的彎弧態樣,通過墊圈兩末端分別向身體一側彎折而形成一扭轉的應力,使墊圈兩端未在同一水平線上,而當靠近乳溝的一端呈較為垂直於地面時,另端則會向身體一側呈彎曲的傾角及靠近乳溝相對的一端,換言之,就是乳房外側會受到向外彎曲呈一傾角的一端所託住並定位,一方面防止乳房無法集中進而產生外擴的不良現象,另一方面由於本實用新型的彎弧設計更能符合人體胸腔骨骼的曲線,使穿戴者更服貼、舒適,而突顯本實用新型在製造上更為快速、成本上更為經濟,且無需處理胸罩上大幅度的改良,更可獲致最主要的胸型固定的全方住優良結構設計。
文檔編號A41C3/14GK2673138SQ2004200034
公開日2005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4年2月10日 優先權日2004年2月10日
發明者高萬生 申請人:媽媽樂禮服時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