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嬰兒溼疹用的激素(寶寶溼疹到底能不能用激素呢)
2023-07-27 19:51:19
人們對於激素這麼反感,反應如此強烈,主要是激素的副作用太多,再就是各種宣傳,讓人們望而生畏。但是激素是一把雙刃劍,用多了會產生種種副作用,甚至能害命,用合適了能救命,而且不會有這麼多副作用。
那首先讓我們複習一下激素的副作用。
內服、注射類激素的射劑激素的副作用
(1)醫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 主要表現為肌無力、肌萎縮、皮膚變薄、滿月臉、水牛背、痤瘡、多毛、浮腫、高血壓、低血鉀、糖尿、骨質疏鬆等,所以對高血壓、動脈硬化、水腫、心與腎功能不全、糖尿病、骨質疏鬆患者應慎用激素。
(2)誘發或加重感染 由於糖皮質激素能降低機體防禦能力,且無抗菌作用,故長期應用可誘發感染或使體內潛在病灶擴散,如病毒、黴菌、結核病灶擴散惡化。所以對活動性結核病、合併慢性感染病灶的患者應禁用。
(3)誘發或加重潰瘍 由於糖皮質激素刺激胃壁細胞增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減少胃粘液的產生,阻礙組織修復,故可誘發或加重胃、十二指腸潰瘍,甚至出血或穿孔,故潰瘍患者應禁用、慎用激素。
(4)反跳現象與停藥症狀 長期用藥因減量太快或突然停藥所致原病復發或加重,這是激素的嚴重的反跳現象,其原因可能是病人對激素產生了依賴性或病情未充分控制所致。此外停藥後還可出現一些原來疾病沒有的停藥症狀,如肌痛、肌強直關節病、疲乏無力、情緒消沉、發熱等。
編者按之所以有這麼多副作用,是有前提條件的,前提是長期大劑量應用激素。不良反應的發生不僅與病人的生理與病理狀況有關,更重要的是取決於用量及用藥時間。
鑑於副作用這麼多,嬰兒溼疹是不建議內服及注射激素的。 外用激素藥膏的副作用常見的局部副作用有:痤瘡樣皮疹、過敏性接觸皮炎、口周或眼周皮炎、毛囊炎、酒糟鼻、毛細血管擴張、皮膚萎縮或老化、紫癜、淤斑、色素減退或沉著、毛孔粗大、毳毛 增多、傷口癒合延遲、抵抗力下降等。兒童塗於眼周可發生白內障或青光眼,大面積長期使用還可出現全身性副作用,如腎上腺抑制、生長遲緩、高血壓等。
編者按激素類藥膏的適應症和使用方法要求嚴格,使用不合理可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當然短時間內合理應用,是不會產生這些副作用的。
嬰兒溼疹可以外用激素藥膏。但是適應症,應用原則一定要搞清楚了。
下面讓我們看看溼疹分類分型及外用激素藥膏的應用原則及適應症。
溼疹發生孩子身上,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嬰兒階段和兒童階段。
嬰兒階段:皮膚症狀主要以滲出為主。也就是溼性溼疹,包括滲出型和脂溢型。屬於溼疹的急性期和亞急性期。多數於出生40天以後發病,少數滿月內發病,皮損首發於面頰和頭皮,對稱發生,一般6個月以後波及軀幹和四肢的伸側,皮損開始為紅斑、丘疹和鱗屑,以後可融合成高出皮面的水腫性斑片,約90%的嬰兒會在2歲左右痊癒。(見美國的兒童特應性皮炎的指南)
兒童階段:皮膚症狀主要以乾燥為主。也就是乾性溼疹,屬於溼疹的慢性期。可以為嬰兒期溼疹的延續,也可為兒童期首次發病。病變的主要特徵是滲出少、皮膚乾燥,皮損以丘疹和苔癬化為主,皮損分布由嬰兒期的頭面部及四肢伸側向屈側轉移,主要累及肘窩和膕窩。這個時期習慣上稱為特應性皮炎。
溼疹的治療原則及方法對於滲出比較嚴重的,可以用3%的硼酸溶液冷敷,待不滲出後再外用激素藥膏和保溼劑。對於脂溢型,可以用橄欖油擦拭油脂黃痂後再外用激素藥膏和保溼劑。對於乾性溼疹,可以外用激素藥膏和保溼劑,症狀控制後可以只是用保溼劑。
激素藥膏的應用原則及方法溼疹的外用治療,主要要採用由強到弱的階梯治療方法:
早期應用中效激素控制症狀;炎症完全控制後,持續規則外用保溼劑;同時每周兩次左右外用弱效激素保持療效。總結起來,激素的使用要遵從以下原則:激素強度:強→弱應用次數:多→少應用面積:大→小 激素藥膏的分類外用激素藥膏的種類較多,根據藥物成分作用的強弱和藥物促進劑的不同分為四級:超強效(如恩膚霜、丙酸倍他米松)、強效(如膚輕鬆、哈西奈德)、中效(如醋酸曲安奈德、尤卓爾)、弱效(如醋酸氫化可的松、醋酸地塞米松)。
保溼劑的使用: 保溼劑對於改善皮膚屏障功能很重要,必須堅持用,每天至少要給孩子塗抹兩次,如果給寶寶洗澡,洗完後3-5分鐘內就要給寶寶塗抹。每次抹多少潤膚劑呢?必須要足夠大的劑量,要使皮膚看起來油量有光澤方可。保溼劑有很多種,條件好點的,可以選用絲塔芙,雅漾等國際品牌,也可用國產的薇諾娜,玉澤。條件困難的可以用鬱美淨。總結很多家長擔心激素的副作用,對藥物治療缺乏信心,醫囑依從性不好,從而導致治療不順利,療效不佳。
讀了上述文章,該明白了吧?一般只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選擇外用適合兒童的激素乳膏,同時按由強到弱的階梯療法逐漸減少激素乳膏的強度和用量,再配合保溼劑的應用,一般都不會出現副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