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失調如何訓練適合多大的孩子(案例分享如何對嚴重感統失調的寶寶進行訓練)
2023-07-27 08:15:09 2
倩倩2歲9個月大,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但她會的東西很少,以她的能力,很難進入幼兒園,家裡人十分焦急,經過一翻了解他們找到了鮑教授,鮑教授看過孩子表現之後,查看以往檢查,發現寶寶有腦白質損傷,但這種寶寶,通過訓練依然會有改善,所以鮑教授建議趕緊訓練,倩倩也就在當天開始了感統訓練課。
第一次見到寶寶我第一眼見到孩子,覺得她胖乎乎很可愛。孩子在第一次參加感統訓練,表現的特別緊張,孩子的表現就是不停的流口水,鼻涕加眼淚一起,衣服上面全是,孩子不會說話,不會表達,理解能力還是比較弱的。只能指著門「嗯、嗯」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指著門就想出去。奶奶很著急,特別焦慮。而且孩子不會跳,不讓人碰,只要有人碰就縮回去。
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我在訓練中遇到的困難就是,剛開始訓練時,倩倩每節課都是伴隨哭聲進行的,倩倩不懂和我互動,也不理解語言和指令,這對我來講也是一個考驗。有考驗就會有思考,才會有對策,我的解決辦法就是讓自己沉著冷靜,不能急躁,相信守得雲開見月明,要走進孩子的心裡,讓孩子放下戒心接納你,就要讓自己變成她的家人,像家人一樣為她擦口水、安撫、擁抱,給與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倩倩對奶奶比較依賴,但只要奶奶在,倩倩的配合就很差,所以我讓奶奶在門外看,不要在旁邊影響倩倩訓練。
給倩倩脫敏
通過倩倩一系列的表現和與家長的溝通,我的訓練計劃執行首先是從脫敏開始的,為什麼要從脫敏開始呢?
因為孩子觸覺非常的敏感(感統中也稱觸覺防禦),那麼她在適應環境和新事物這個過程就會非常的漫長,孩子的學習效率就不會很高,做好脫敏,孩子在接下來的複雜訓練中才能夠更好的適應(包括孩子認知、言語、OT的訓練),就像蓋房子打好了地基,基礎好了房子才能夠堅固,適應好了才能靜下來學習。
怎麼做?很簡單,兩個字——慢、柔。
針對倩倩這麼敏感的案例,一定不能著急,首先要非常有親和力,在進入觸覺屋的時候,前期還是遵循孩子之前的固有模式抱著進去,在決明子池邊坐在我的腿上,先跟孩子對話,由於孩子的言語認知能力也是比較落後的,所以我就是以叫名字進行的,在用決明子的時候只是拿了幾粒讓倩倩摸一摸,同時還結合按摩球的按摩和毛刷刷裸露在外的皮膚,並沒有大面積的做觸覺脫敏,目的是讓孩子慢慢適應,這個過程要持續20到25分鐘,然後換個屋子換個環境,當然也是跟觸覺相關,大觸覺球的上下顛動,一邊顛動一邊唱歌,這樣倩倩能夠相對安靜下來,這個項目要進行10分鐘左右,然後讓倩倩跑坡道,鞦韆則是我抱著倩倩一起完成的,搖晃的幅度很小。
取得家長配合在讓家長配合方面,很直接和簡單,就是相信訓練師,我們寶籃的訓練都是專業公開、透明的,消除家長的顧慮。家庭作業方面,我建議家長要慢慢改變以往的教育方式,不是家長事必躬親,而是要多給孩子機會鍛鍊,這樣孩子習得自己的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基本的就是回家上樓的時候不要抱著了,即使扶著欄杆拉著手都好,回家在進行觸覺學習,建議家長回家也給孩子準備脫敏工具,比如豆子、米等;或者一起玩遊戲,比如淋浴、擁抱、擠壓等;在家爸爸可以抱著寶寶搖一搖,多翻滾,項目不多但貴在堅持,家庭教育統一,不當孩子面大聲爭吵。
經過了大概兩個月的時間,看到孩子有進步了,比如進觸覺屋不嘔吐了、不哭了,做的項目從之前簡單的項目,到已經能夠玩滑板車和獨立蕩鞦韆了,在這個階段我還教她做一些大動作,比如下蹲、走小橋,雖說姿勢有點欠缺,但已經能做了。關鍵的是還有笑臉了,能對我笑了,跟我的配合好了很多,不排斥了,這讓我很開心。
奶奶見到孩子的進步也非常高興,一下課也能見到奶奶的笑容了,也不再焦慮了,以前看到我常說,老師我們家孩子怎麼弄啊?現在則經常主動的跟我說在家裡就讓倩倩自己上下樓梯,不抱不扶自己都可以了,非常感謝老師。我也對孩子的進步感到高興,自己的專業又幫助一個孩子進步,也是對自己的一個肯定。
訓練師愛心提示:家長通常看見孩子哭鬧會心軟,如果遇到這樣的孩子,我希望家長能繼續堅持下去,不能說因為孩子哭鬧,就趕緊把孩子抱走,或者是抱起來哄一會兒,這樣會耽誤孩子訓練,導致孩子的訓練效果變差,甚至沒有效果,訓練時間就會持續得更長。對於孩子哭鬧的現象,短時間內可能不會有明顯的進步,日復一日的積累,才能有爆發的一天,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會有提升,包括跟人交流、運動、跑、跳等。即使到後期孩子進步明顯,我們也不建議孩子馬上停止訓練,比如,長期訓練想帶孩子去外地旅遊10天半個月的,會導致孩子的情況有所後退。感統訓練是一個不斷鞏固和提升的過程,建議孩子如果做感統訓練,至少一周要有三次。我的感悟就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口述:王利元 採寫:熊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