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忠誠與背叛觀後感500字
2023-07-27 16:24:58 1
「我們的事業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是《忠誠與背叛》影片中反覆引用的一句話。看完這部影片後對你有什麼影響呢?
電影忠誠與背叛觀後感一:
6月12日晚,根據教育局統一安排布置,我認真觀看了《忠誠與背叛》這部影片,看後內心深深地被震撼,內心深處久久不能平靜,並引發了我的思考。
《忠誠與背叛》主要以一九二七年四月蔣介石在上海叛變革命,並大舉屠殺中國共產黨員,實行白色恐怖主義為背景。在中華大地掀起腥風血雨,無數共產黨員被屠殺之時,一些經受不住考驗的共產黨員有的登報脫黨,有的投敵叛變,有的腐化墮落。中國共產黨面臨嚴峻考驗,一批優秀的中共黨員,如時任全國鐵路總工會書記王荷波,中共廣東區監察委員會委員的楊匏安等排除各種困難和幹擾成立了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以鐵的紀律維護了黨組織隊伍的純潔,加強了對黨員的監督。
在面對嚴峻挑戰時,共產黨人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一邊是以範阿根為代表的對黨的背叛,一邊是以王荷波同志為代表的對黨的忠誠。範阿根也多次參加革命,卻在當中國共產黨面臨危機時,在酒吧裡逍遙自在,賭博成性,並且還把工友們東拼西湊用來買槍枝的錢拿去還賭債,致使王荷波領導的工人糾察隊在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時毫無還擊之力,犧牲了很多人。在面對國民黨的屠殺與誘惑下,又出賣戰友,用同志的生命換取900大洋,走上了不歸路。
而另一方面王荷波同志卻凸顯了共產黨員應有的氣節。在面對國名黨反動派的屠殺時,他英勇還擊,面對自己兄弟(範阿根)叛變革命時,他大義滅親,最後英勇就義。在無數黨員背叛革命之時,他清醒地知道「要有鐵一樣的紀律,不然我們的隊伍會成為一盤散沙」,並最終歷盡艱難成立了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在面對國名黨反動派的屠殺,面對革命的困境之時,他擁有「我們的事業並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的堅定信心,並把這種信念傳遞到每個人心中。還有楊匏安,本是國民黨中央組織部代部長,本可以輕鬆地就可以得到國民黨反動政府的重用,但因為他有一顆忠誠於布爾什維克、忠誠於國家的心,擁有中國革命必定取得成功的信念,他堅決與蔣介石反動政府決裂,並聯合國明黨內左派正義分子對抗蔣介石。他冒著被暗殺的危險,毅然選擇中國革命,即使自己舉家身無分文,連生病的孩子都沒法送進醫院。在自己面臨嚴重經濟困難時他也沒有向黨組織借錢,更沒有損公利己。
看完影片我有以下幾點感受:一、中國共產黨需要有嚴明的組織紀律。在黨面臨嚴峻困難時,一些心不能靜下來、貪戀錢財、放縱自己,沒有堅定信念的共產黨員如範阿根這類人物不適合幹革命,不適合進入黨組織,更不能委以重任。所以加入中國共產黨必須經過嚴密的考核,並實時監督,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他們保守組織的秘密、忠誠於組織,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二、真正的共產黨人是不會在困難面前低頭,他們在物質世界裡是貧乏的,在精神世界卻是無比強大的,他們具有崇高堅定的信念。像楊匏安,王荷波這樣優秀的共產黨員在面對生命的威脅時,他們依然堅守著心中的信念沒有退縮一步,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為了社會主義的崇高事業敢於犧牲一切。三、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應該堅守黨的紀律,拒絕不良誘惑,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定會用堅定和堅守,用青春和熱血,用優異的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獻禮。
電影忠誠與背叛觀後感二:
很是榮幸,在學校黨支部李書記的帶領下,我們黨員教師在電影院觀看了一場很有意義的電影——《忠誠與背叛》,這是一部真實再現中央紀委前身——中央監察委員會誕生歷程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故事片。它真實而藝術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1927年在武漢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創立中央監察委員會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忠誠與背叛》通過真實可信的歷史故事、豐富生動的電影畫面,展現了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楊匏安等紀檢戰線革命先驅,為忠於黨的事業、維護黨的純潔性,大義凜然、視死如歸、英勇果敢的光輝形象。影片一開始便是國名黨軍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無辜群眾。黨在共產國際的領導下,買武器,搞暴動,組織工人和農民運動。由於共產黨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國名黨的不安。殺戒一開,蔣介石便公開宣布清黨,國共合作的大革命時代結束了,血雨腥風向共產黨人撲來。面對一些投敵叛變者,這個時期共產黨沒有鐵的紀律是不能夠取得革命勝利的。
在當時嚴峻的形式下,中共很多黨員脫離黨組織而叛變,以至於很多黨員被叛徒的出賣而犧牲了生命。背叛黨就要付出代價,即使親情也無法阻擋,這是共產黨中鐵的紀律。電影中多次出現「我們的事業不會顯赫一世,但會永遠存在」這句話,它是支持共產黨員奮鬥下去的支柱。是的,我敬佩這些黨員的偉大與無私奉獻精神,他們要的不是轟轟烈烈的事業,要的只是自己能為組織的奮鬥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他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這個偉大的組織的領導之下,中國革命必將取得最後的勝利。幹革命,流血犧牲是必須的,但這群忠誠的共產黨員從不怕流血犧牲,他們堅信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將永遠存在。
影片中的革命者楊匏安,王荷波都是真正的英雄,我被他們的為革命獻身的精神而深深地感動著。楊匏安同志為了革命,連自己的女兒生病都捨不得住院,衣服破了又補,有件像樣的衣服也捨不得自己穿,總是想著別人,想著革命需要經費,為此,兒子上街買花貼補家用,他的親人也為此付出了很多,但卻無怨無悔,為了革命,中共黨員就要有一心向黨,終身為黨奉獻的精神。這樣的精神實在令我敬佩。
現在我們黨正進入一個更加輝煌的歷史發展時期,我們也已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個歷史重任自然就落到我們廣大共產共產黨成員的肩上。教師的職業是神聖的,肩負著培養祖國未來希望的重任,作為一名黨員教師一定要切實增強使命感,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幹事創業的工作作風,為我們共同的目標努力奮鬥!
電影忠誠與背叛觀後感三:
5月31日下午,我校組織了全校教職員工黨員和學生黨員觀看了電影《忠誠與背叛》。在電影開始前,老師和同學們都盡情享受著美麗的校園環境和和諧融洽的師生情誼。然而,電影一開始手無寸鐵的示威遊行工人與拿著武器的國民黨士兵對峙的場景即將我們帶回到白色恐怖的革命年代,短時間內強烈的對比讓我們立即感受到今天的來之不易。
在整個觀看過程中,我們為國民黨對統一戰線的背叛和共產黨員中軟弱分子對共產黨信仰的背叛及對同志的背叛而扼腕,我們為革命先烈面對敵人的屠刀寧死不屈而震撼,也為先驅們智慧勇氣和他們之間的高尚革命友情而感動。然而,影片給予我們的,還有很多……
記得影片中有個情景一個國民黨官員在車子中說「中國的土壤不適合共產主義」,還有共產蘇聯共產主義特派員說中國共產黨當時的條件還不適合成立紀檢監察委員會。因為中國共產黨當時還處於初期力量薄弱時期,所以很多人對她不加看好,甚至是想除之而後快。面對種種否定,真正的共產主義者是不會對自己的信仰產生動搖的。他們面對著敵人的暗殺的危險,他們精心準備的會議會因為黨內叛變分子的出賣而毀於一旦,一切看來似乎那麼希望渺茫,但他們仍然堅持去做。特別是影片最後王荷波同志雖然已經意識到那個見面會是個陷阱,但為了顯示共產黨的有決心和能力保持黨的純潔性還是去了,是一種令敵人也敬佩的氣魄而「為之」,這種「為」在那些因自己的利益或害怕而背離黨的人看來是一種「不可為」,中國的革命正是在這些無數敢於「不可為而為之」的共產黨員的努力下取得成功。
黨內出現嚴重的紀律問題,那就成立紀檢監察委員會,來保持黨的純潔性;力量微小走不了武裝奪取城市的道路,那就走農村包圍城市之路。每個時期工作的重點會不同,但有一條主線是不會變的,那就是堅持共產主義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不斷在實踐中完善自己,使黨不斷強大和成熟起來。經過不斷的實踐檢驗,中國共產黨建立了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這些都使黨不斷充實起來,擁有更對的經驗來面對新的問題。
在那個革命的年代,有那麼一群敢於「不可為而為之」的黨員,所以他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新中國。然而現在,共產主義處在眾多資本主義的包圍中,即使是在以共產主義為指導、實行社會主義的中國,對共產主義產生懷疑之聲也此起披伏,甚至很多以黨員自稱的人也不再信仰共產主義。這些現實和現象雖然不再像革命時代那樣使形勢那麼尖銳和激烈,但它對共產黨員帶領廣大人民實現共產主義這個事業來說卻是萬分的危害的,使這個神聖的「為」又變成了「不可為了」。
作為學生黨員,很多還是剛剛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個組織的同志來說,在這個表面平靜而實質已十分危險的新形勢下,更應該加深自己對共產主義的信仰。溫家寶說:「對待任何工作,如果你能擔起來,你就勇敢地擔起來,不怕任何困難甘受任何打擊和委屈,一定要把工作做好。」我覺得這是一種「可為」就一定要「為之」,而且是竭盡全力、盡職盡責。這對我們學生來說,是一種有效堅定信仰的方法。只有「可為而為」了,我們才能在新形勢和未來的工作中成為「不可為而為之」的鬥士,真正可以為我們的事業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