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肝鬱化火型根尖周炎的中藥製備方法
2023-07-28 00:03:46 1
一種治療肝鬱化火型根尖周炎的中藥製備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肝鬱化火型根尖周炎的中藥製備方法,屬於中藥製備方法【技術領域】。目前治療肝鬱化火型根尖周炎一般採用抗菌素及磺胺類藥物,其缺點是毒副作用大。該發明的技術方案為:取崗梅根、雞骨草、苦丁茶、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木賊草、菊花、薄荷、蟬蛻、牡丹皮、苦瓜、苦地膽、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大青葉、板藍根、敗醬草、魚腥草、紅藤、錦燈籠、白蘞、漏蘆、羅鍋底和甘草,將以上27味中藥放入15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鐘,然後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共煎藥液390毫升,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肝鬱化火型根尖周炎的中藥。它的優點是:製成的中藥毒副作用小,療程短,治癒率高。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肝鬱化火型根尖周炎的中藥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製備方法【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講是一種治療肝鬱化火型根尖周炎的中藥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治療肝鬱化火型根尖周炎,一般採用:
1、卡那黴素:本品對聽神經和腎臟均有毒性,前者表現為耳鳴、聽力減退、甚至永久性耳聾(因以前庭損害為主,故比較嚴重),為此對老年人、孕婦(可影響胎兒)必須高度警惕為孕;後者表現為蛋白尿、管型尿等。
2、羧苄西林:可以出現各種類型的變態反應。大劑量給藥後可能引起神經毒反應、肺水腫,用藥期間可能出現短暫性轉氨酶升高與粒細胞減少。
3、阿莫西林:偶見皮疹,口服大量後可有噁心、上腹部不適、腹瀉等;偽膜性結腸炎。
4、氨苄西林:大量口服常出現胃腸道不適。肌注局部有疼痛。無論口服或注射均可引起變態反應,以皮疹為多見。用藥前必須先做皮試。
5、哌拉西林:肌注後偶有局部疼痛,快速靜脈推注可導致暫時性噁心、胸悶、咳嗽、發熱、口腔異味、眼結膜充血,變態反應(皮疹、癢感、頭暈、麻木、發熱等),用藥前必須注意青黴素有無過敏史,並做青黴素皮試。
6、青黴素:本品易發生變態反應,特別是過敏性休克(最危險的過敏性休克,可發生在做皮膚試驗的當時,極少數可發生在連續用藥過程中,遲發性過敏性休克),如不及時搶救, 可危急生命,故用藥前、中、後都要提高防護,以免發生意外。注意:應用前,必須問清有無過敏性疾病,用青黴素後有無皮疫、發熱等變態反應出現,務必先做青黴素皮試。
7、頭孢噻肟:肌注局部可有疼痛;`靜注時可有血栓性靜脈炎發生;皮疹、藥物熱等變態反應。
8、採用磺胺甲惡唑患者有時引起胃腸道反應、結晶尿、血尿、皮疹、藥熱及白細胞減少。
9、頭孢哌酮:肌注局部可有疼痛;偶見皮疹、藥物熱等變態反應;個別病人可出現全血細胞減少、一過性轉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或出血等。
10、氨曲南:偶有味覺異常、皮疹、輕度胃腸道反應,肌注局部疼痛,靜注可出現靜脈炎。
【發明內容】
[0003]為克服上述缺點,本發明的目的是發明一種治療肝鬱化火型根尖周炎的中藥製備方法。根尖周炎是局限於牙齒根尖周圍組織的炎症,多由於牙髓病的感染通過根管擴散而來。造成牙齒根尖周炎的原因有三種:1、細菌感染:牙髓炎或牙髓壞死時,細菌、炎症滲出物與壞死組織,通過根尖孔侵入根尖周圍組織,為最常見的原因。2、化學刺激:牙髓治療特別是根管治療時,酚、醛、亞砷酸等藥物浸出根尖孔可引起根尖周炎。3、創傷:各種暴力如碰傷、咯傷及咬牙合創傷均可弓I起根尖周炎。
病因病機:平時肝鬱,日久化火,火性炎上,循肝脈上行,而發本病。臨床表現:易怒、易躁、口苦、脅痛,每因氣惱而加重。牙齒自發性陣發性或持續性疼痛, 由於根尖部牙周膜充血、滲出、水腫,患牙有明顯的浮起感,咬牙合時患牙與對牙合有過早接觸,叩擊與交牙合壓力均可引起疼痛,病人不敢咬牙合與咀嚼,當根尖部化膿時,患牙則有持續性跳痛,叩擊痛更明顯,出現全身不適,體溫升高、局部淋巴結腫大,並有輕度壓痛。 舌紅,苔黃,脈數。
它的技術方案為:取崗梅根10重量份、雞骨草9重量份、苦丁茶3重量份、青葙子6重量份、密蒙花3重量份、谷精草3重量份、木賊草6重量份、菊花12重量份、薄荷12重量份、 蟬蛻9重量份、牡丹皮5重量份、苦瓜6重量份、苦地膽9重量份、金銀花6重量份、連翹9 重量份、紫花地丁 9重量份、蒲公英6重量份、大青葉9重量份、板藍根12重量份、敗醬草6 重量份、魚腥草6重量份、紅藤3重量份、錦燈籠3重量份、白蘞9重量份、漏蘆6重量份、羅鍋底6重量份和甘草9重量份,將以上27味中藥放入15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鐘,然後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共煎藥液390毫升,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肝鬱化火型根尖周炎的中藥。
該發明的優點是:本方27味中藥,在藥店均能買到,製作簡單,製成的中藥液毒副作用小,療程短,治癒率高。君臣佐使,恰到好處。應用中藥的同時,避免了西藥磺胺藥、抗菌素引起的不良反應、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崗梅根、雞骨草、苦丁茶、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木賊草、菊花、薄荷、蟬蛻以上10味藥具有清火明目、散結消腫、退翳,降血壓、清熱養肝、疏散風熱、宣散風熱,清頭目、散風除熱,利咽之功效。在治療肝鬱化火型根尖周炎的過程中,起主要治療作用,故為君藥。牡丹皮、苦瓜、苦地膽、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大青葉、 板藍根、敗醬草、魚腥草、紅藤、錦燈籠、白蘞、漏蘆,以上15味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清火散結、清肝明目、涼血化斑、行瘀排膿、利尿通淋、理氣止痛之功效。在治療肝鬱化火型根尖周炎的過程中,能輔助主藥發揮治療作用,故為臣藥。羅鍋底:苦,寒,有毒。入胃、大腸二經。清熱解毒,祛風利溼,涼血止血,消腫止痛。能率諸藥直達病灶,故為佐藥。甘草:甘, 平。入十二經。補脾潤肺,益氣復脈,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藥性。既能糾諸藥之偏性, 又能緩解諸藥之毒性,故為使藥。崗梅根、雞骨草、苦丁茶、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木賊草、 菊花、薄荷、蟬蛻、牡丹皮、苦瓜、苦地膽、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大青葉、板藍根、 敗醬草、魚腥草、紅藤、錦燈籠、白蘞、漏蘆、羅鍋底、甘草,這27味藥配伍應用,共同起到清熱解毒、利尿通淋、涼血止血,利水消腫、理氣止痛、熱降火,除煩止渴,生肌斂瘡、清心安神, 降血壓之功效。君臣佐使,配伍得當,是治療肝鬱化火型根尖周炎的最佳配方。崗梅根:苦、 甘,寒。入肺、肝、大腸三經。清熱解毒,跌打損傷,津傷口渴。雞骨草:甘,涼。入肝、脾、胃、 腎四經。清熱解毒,疏肝和脾,散瘀止痛,軟堅散結,療毒蛇傷。苦丁茶:苦、甘,大寒。入肝、 肺、胃三經。清熱散風,清熱生津,清熱止痢,清熱消積。青葙子:苦,涼。入肝經。清肝、鎮肝,清肝明目、清熱燥溼、祛風熱。密蒙花:甘,寒。入肝經。清肝退翳,養肝明目,疏風涼血清熱。谷精草:辛、甘,涼。入肝、胃經。祛風散熱,明目退翳,治療血熱出血。木賊草:甘、 苦,平。入肺、肝、膽經。疏風清熱,明目退翳,涼血止血。菊花:微寒;甘、苦;歸肺、肝經。疏散風熱,平肝明目。薄荷:辛;涼;無毒,歸肺、肝經。清熱解表、清利頭目、治療肝氣鬱滯、透疹。蟬蛻:甘,寒,涼。入肺、肝經。疏散風熱,明目退翳,祛風止痙。牡丹皮:辛、苦,涼。入心、肝、腎三經。清熱涼血,消瘀散結。苦瓜:苦,寒。入肝、心、肺三經。清熱滌暑,清心明目,清熱解暑。苦地膽:苦、辛,寒。入肺、肝 、脾三經。清熱燥溼,涼血,清熱解毒。金銀花:甘,寒。入肺、心、胃經。清熱解毒,涼血止痢。連翹:苦,微寒。入心、小腸經。清熱解毒,清火散結。紫花地丁:苦、辛,寒。入心、肝經。清熱解毒。蒲公英:苦、甘,寒。入肝、胃經。清熱解毒,清肝明目。大青葉:苦、鹹,大寒。入心、胃經。清熱解毒,涼血化斑。板藍根:苦, 寒。入心、胃經。清熱涼血解毒。敗醬草:辛、苦,微寒。入胃、大腸、肝經。清熱解毒,行瘀排膿。魚腥草:辛,微寒。入肺、腎、膀胱經。清解熱毒,消癰腫,利尿通淋。紅藤:苦,平。入胃、大腸經。清熱解毒,消癰散結。錦燈籠:苦、酸,寒。入心、肺、腎、膀胱經。清熱解毒,降氣化痰,利尿通淋。白蘞:苦、辛,微寒。入心、脾、肝、胃經。清熱解毒,消腫生肌,理氣止痛。 漏蘆:苦,寒。入胃經。清熱解毒,消癰下乳。羅鍋底:苦,寒,有毒。入胃、大腸二經。清熱解毒,祛風利溼,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甘草:甘,平。入十二經。補脾潤肺,益氣復脈,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藥性。
【具體實施方式】:
取崗梅根10g、雞骨草9g、苦丁茶3g、青葙子6g、密蒙花3g、谷精草3g、木賊草6g、菊花 12g、薄荷12g、蝶脫9g、牡丹皮5g、苦瓜6g、苦地膽9g、金銀花6g、連翅9g、紫花地丁 9g、蒲公英6g、大青葉9g、板藍根12g、敗醬草6g、魚腥草6g、紅藤3g、錦燈籠3g、白藪9g、漏蘆6g、 羅鍋底6g和甘草9g,將以上27味藥一起放入15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鐘,然後文火煎制 30分鐘,過濾去渣,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肝鬱化火型根尖周炎的中藥。共煎藥液390毫升, 當肝鬱化火型根尖周炎的病人需要治療時,使藥液溫度為35°C,每次130毫升,口服,每日三次,二日為一療程,若症狀仍存,再服第二療程,以至痊癒。
368例肝鬱化火型根尖周炎患者中,男性215例,佔58.4% ;女性153例,佔41.6%。男性多於女性。
表一、368例肝鬱化火型根尖周炎患者的年齡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肝鬱化火型根尖周炎的中藥製備方法,其特徵是:取崗梅根10克、雞骨草9 克、苦丁茶3克、青葙子6克、密蒙花3克、谷精草3克、木賊草6克、菊花12克、薄荷12克、 蟬蛻9克、牡丹皮5克、苦瓜6克、苦地膽9克、金銀花6克、連翹9克、紫花地丁 9克、蒲公英6克、大青葉9克、板藍根12克、敗醬草6克、魚腥草6克、紅藤3克、錦燈籠3克、白蘞9 克、漏蘆6克、羅鍋底6克和甘草9克,將以上27味中藥放入15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鍾, 然後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共煎藥液390毫升,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肝鬱化火型根尖周炎的中藥。
【文檔編號】A61P29/00GK103432309SQ201310358524
【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8日
【發明者】董翠蘭 申請人:董翠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