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感人勵志電影《薩利機長》觀後感

2023-07-27 12:18:23 2

  如果他內心不強大,可能重大事故後的噩夢會把他壓垮;如果失蹤的引擎沒找到,他可能會面臨肖申克那種含冤的遭遇;如果他不積極自救,可能一個冒失鬼的定罪會葬送他的聲譽。

  電影《薩利機長》觀後感一:

  好的電影看完後,會陷入一小段沉默的緬懷時刻。我看著觀眾逐漸離去,字幕繼續滾動,顯示一部電影的幕後人員構成,他們都「盡職盡責」了。電影就是這樣,有臺前就有幕後。被忽略掉的,從來都是大多數。

  看完《薩利機長》,我就陷入了這樣的狀態。一個盡職盡責的機長,該如何在一次奇蹟般的生還後,向世人證明他的一切決定都是為乘客安危考慮,而不是個人逞能為了當英雄?

  在電影結尾處,真實的機長沉默寡言,微笑溫暖。演員偉大者如湯姆·漢克斯,還是顯得略微有點緊張了,但足夠好了,我喜歡這個寡言少語而異常堅定的人。

  少說點電影,多說點我的觀後感吧。

  最早看到薩倫伯格機長的自傳,名字叫《最高職責》。當時還是學生,不理解職業尊嚴的含義,工作後,才發現,這個詞太要命了,二爺說得好:

  每一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職業的職業尊嚴,既然成為其中的一員,即使你再不起眼,再放蕩不羈,再遊戲人生,也應該在事情觸及自己職業尊嚴底線的時候抹一把臉站起身來,用或許會被平時的自己嘲笑的語氣,說聲「對不起,我是警察」,說聲「與其苟延殘喘,不如從容燃燒」。

  我想起來兩年前看過的一條舊聞:

  20xx年11月10日晚,南航CZ3739航班起飛後約30分鐘,只聽「砰」的一聲悶響,乘客旋即發現發動機起火。空姐嚇到默默流淚,只有機長淡定播報,「本人經嚴格訓練,有能力將大家安全送到陸地。」21時40分左右,飛機備降在廣州,200多乘客無人員傷亡。

  昨天下午在電影院看《薩利機長》的時候,腦海裡一直迴響著這句話——「本人經過嚴格的訓練,有能力將大家安全送到陸地上。」

  當時我在地鐵上,被這句話折服。看著地鐵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心想萬一有意外發生,我們該如何避險。該聽誰的,憑什麼?

  電影是個橫截面,沒有告訴我們機長平常怎麼想,但他的自傳裡有,我試著摘抄幾段:

  我們之中大部分人都在勤勤懇懇默默無聞的工作,只有意外才能讓我們一舉成名,而我們一直努力追求的,就是盡力避免這樣的意外發生。

  在生活的很多領域裡,你都應該成為一個戰略上的樂觀主義者,即著眼長遠,但同時又是一個戰術上的現實主義者,即立足當前。

  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些都是一些聽上去周到而正確的話,電影不能讓機長把這些話原封不動地說出來,於是我看到了以下幾處:

  他相對寡言少語,在飛機升空時有意識地避免和副機長閒聊過多,在他的自傳裡,他寫道:從飛機推出離開登機口,直至起飛,爬升至10000英尺(3048米),航空法律規定機組不許談論任何與飛行細節無關的閒話。

  他在重啟發動機失敗後,直接跳過了規定程序的十四步,本能一樣打開APU(俗稱小風扇,auxiliarypowerunit,為飛機關鍵系統提供基本的電力,防止失速),這個關鍵決定是後來成功迫降的前提。也正如副駕在片中吐槽的,打開APU是規定流程裡的第十五步,如果按部就班,有可能都走不到第十步,飛機已經墜毀了。

  機長站在機艙中,看著自己的飛機成為一艘沉船,他的臉上是無奈和愁容,正是這些愁容,讓我想衝進去幫機長,雖然不知道怎麼做。

  他在乘客獲救後先後找了警察朋友、副機長和工會朋友來確認,機上所有乘客是否都安全。直到工會的人來告知,所有人,所有人都安全。他才放心了。

  那一刻,他的臉上,愁容舒展。

  我在電影院裡突然意識到,我平常嘴上老愛說「總是」「所有」「絕對」之類的詞兒,是一件多麼可笑的事——恐怕連自己都不知道這幾個詞的重量吧,但機長必須確定,但凡有一個人因為他的選擇而遭遇不幸,他都難辭其咎。

  每一個乘客,都安全,這就是他的理念。

  看到一個短評裡也寫到夫妻關係的表現,妻子第一次接到電話還很驚訝——今天你居然打電話報平安,第二次她就有點受不了家門外聚集的媒體壓力了,開始打電話發牢騷抱怨,提醒機長房貸壓力,第三次妻子才意識到丈夫有可能就和飛機一起墜毀了,開始抱歉,機長安慰她,說一切都會處理好的。

  三個電話,一對夫妻,磕磕絆絆、不容易和相濡以沫就全給表現出來了。

  看電影的時候,大概有七八次,我被這有可能降臨的災難和人的勇氣與理念摁在座位上,眼睛溼了七八次。可能是怕,也可能是感動,看著他風度翩翩,看著他墜入長河,看著他接受詰問被質疑,看著他在紐約的夜裡跑、想、長久沉默。

  他知道自己委屈,但從沒有抱怨過任何人。

  有很多時候,大家只是當你是個英雄,卻不清楚那一刻是怎麼做到的,也不深思這種巨大災難帶給行動執行者的道德壓力和專業難度——但凡有一個小地方出現紕漏,導致人員喪生,機長就會被不良媒體打上魯莽、自大、置乘客性命於不顧的標籤。

  這個世界,很多時候,沒有耐心。

  抱怨是沒用的,憤怒也是沒用的。有技巧地解釋自己這樣做的原因,向更多參與到奇蹟中的人表示感謝,就好。

  所以我喜歡稍微上點歲數的人演的電影,他們按照心裡的原則而不是世上的規矩行事,他們偏執,他們知道對錯,他們在為年輕時犯下的錯做自己能做到的挽回和彌補,他們改不了臭脾氣和壞毛病,他們欠錢,同時給更需要錢的人借錢,他們慢,他們氣喘籲籲,他們捍衛著從他的時代到新的世界裡那些不應該改變的東西,比如榮譽,比如克制,比如原則。

  而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可能就是這種精神最好的代言人吧。他86歲了,還在拍這樣克制內斂的英雄片,和他同歲的老人,有多少人有這樣的體力和狀態呢?

  我住的這個院子裡,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歲數相差不大的老人們拄拐、蹣跚、到門口的貨車上買回蔥姜蒜和饅頭,再慢行回屋裡,還有一個老頭揮著網球拍對牆狠狠地打過去,但也沒有多少力道了,他們的身體普遍都不能稱作硬朗了。

  他們應該是新中國之前出生的一撥人,在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或許誰都有年輕的肌肉和力氣可以恣意發洩,但到了晚年,面對的是疾病、假牙和形形色色的虛假推廣,利用老年人的恐懼和孱弱推銷藥品、保險和其他。

  伊斯特伍德在電影行業裡打拼了半個世紀之久,他已然兩次得到了行業中的最高榮譽。一次是作為演員,擁有《荒野大鏢客》《黃昏雙鏢客》和《黃金三鏢客》的表演作品,一次是作為導演,拍出過《百萬美元寶貝》《老爺車》《薩利機長》等夠多夠好的電影,還在拍,不打算停。

  我想不到比強悍更合適的詞來表達我對這位導演的敬意了。

  電影《薩利機長》觀後感二:

  正所謂不破不立,片子基於藝術需求黑了一丟丟審查委員會,讓英雄的火苗顫顫巍巍,但最終,也是審查委員會的半反麵塑造以最公正無情的方式重造英雄。

  東木就是可以把敘事拍得那麼高級,毫不煽情,階段閃回,落腳點都在人性上,在絲毫不做作的情況下,把真善美都傳遞了。這是86歲的東木,這幾乎就是如出一轍的薩利氣質即視感。

  片子中段搖搖欲墜的設計太好。人物自身的惶恐,外部環境的盲目崇拜,都是在一條堅固的空中繩索中行進的。主軸是過程正義,是不含人情味的深究,是後英雄階段中的上帝視角。雖然它那麼繁瑣和冷漠,但我相信大多觀眾都被感動著,甚至感到安全。一個國家不造神,這是對民眾的保護,也是讓善惡真正分明的渠道。在這個氛圍中,一個完全立體,用細節取勝的機長,他的焦慮,他的害怕,他內心對過往的捍衛和對未來的無措層層加碼,使觀眾如同機上乘客般投以感激,由使觀眾如同知情人般心懷同情。

  整部電影,直到片尾過渡為真實世界,我們已經不僅僅為具體的個體鼓掌了。片子以一個兇險的情景開始,卻以一個莊重的群像收場,倖存者重聚,表達感激,像一次次修正活著的定義。痛苦和死亡無可迴避,哪怕每一步向前都是通往終點,至少我們清醒的愛過彼此和周遭(再一次為整個機組人員在災難面前的神發揮點讚)。

  世界上居然有一種美好經得起公式推敲,一想到這裡,就安心。

  ps:無限怕坐飛機的人坐飛機前看這樣的片子,有種複雜的感情。

  電影《薩利機長》觀後感三:

  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我們小時候看的美國電影都那麼簡單粗暴有力量,那種電影怎麼沒了呢?

  是這樣吧,看現在最火的美國電影,英雄都是虛構的,情緒都是黑暗的,內心都是糾結的,反派都是不可戰勝的。選角政治正確,題材小心謹慎,故事蜿蜒曲巧。特效做出超爽的打鬥細節,但是情緒宣洩,就是感覺沒那麼爽。

  我們小時候,美國電影不是這樣的啊!除了越戰讓某些影人傷痕了一把,在八九十年代,最火的片子都是那麼理直氣壯、黑白分明。英雄從裡到外透著頂天立地的自信,我就是正義!我就是不會中彈!與我做對的人天理不容,連智商都不夠!我是美國精神!星條旗飄起來!

  就算不能說911改變了這一切,至少911也趕在這個轉變的時間節點上。

  在911發生的當時,以及那之後十年,人們都沒有意識到它給美國人投下多麼大的心理陰影。只有從現在往回看,從外面往裡看,我們才能發現,美國變了。

  仍然堅信正義,不再堅信必勝。

  這種虛弱的心理狀態中,湯姆·漢克斯就顯出來了。

  說起湯姆·漢克斯這個人啊,要演技有演技,要思想有思想。可是他一出現在海報上,我就是不大想看。因為用膝蓋想就知道,這又是一部大好人做大好事的電影。

  湯姆·漢克斯可以說演了一千種美國好人,各有千秋,個頂個的好。

  舉個例子,在《荒島餘生》裡,他扮演的查克流落荒島七年。好不容易回家了,卻發現無家可歸,因為他的未婚妻凱麗已經另嫁他人。兩人畢竟是強制分開,心裡還是有感情的,凱麗的丈夫也識趣地退到一邊。凱麗在雨中跳上查克的車——按照好萊塢的尿性,這時候怎麼樣也得啃起來吧——然而這是湯姆·漢克斯電影,他默默地把車開回凱麗家,沒有破壞她的婚姻……

  就是這麼好人!然而我們看電影就是想看點浪漫主義,這種人永遠做出道德正確的判斷,未免循規蹈矩,無聊透頂。

  雪上加霜的是,他的角色不是順應潮流的好,是普世意義上的好。不是有成長有掙扎的好,是天生的好,永遠那麼好。

  堅定地呈現著自己的道德自信,有種90年代的樂觀氣息。

  《薩利機長》就是一部這麼樂觀的電影。就像星條旗在你眼前爆炸一樣,充滿正能量。機長果敢堅強,同僚忠誠友愛,機組人員愛崗敬業,乘客父慈子孝,地勤和救援人員個個人性閃耀,連大反派也是些敢於承認自己錯誤的愚直人士(現實生活中,上哪找這麼一批人啊?)。

  不是說正能量不好,其實不但很好,還很治癒。看完這部電影,會有助人為樂的衝動。

  只是看到這麼一部有古風的電影,由86歲的「美國精神」東木導演,和60歲的「美國好人」湯姆·漢克斯給我們呈現。仿佛看到一代人逐漸遠去的背影。

  再說說東木,本來可以好好做政治吉祥物,偏要出來拍各行各業的「感動美國」,寶刀未老,精神可嘉。

  導演的自信體現在本片方方面面,對災難部分平實內斂的刻畫,反而更加真實動人。還有對正能量細節的選取,仿佛真心相信,現實中真的有、絕對有這麼一批人。

  他堅信著他的正義,他的美國,他的必勝。一群老人,笑得熱情洋溢。

更多熱門文章: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