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周恩來的外交風雲觀後感
2023-07-27 06:37:23 1
歷史永遠是單向發展的,正如生命不可迴轉,但那些存在於歷史上的人物事件卻不會隨時間流逝而消失,他們的精神、品質和蹤跡還留在今天的生活裡。
紀錄片周恩來的外交風雲觀後感一:
1989年3月5日,這一天在中華大地上誕生了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領袖、備受愛戴的中國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他不僅為新民主主義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在建國後為新中國的外交事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縱觀周總理的一生,我們所能感受到最多的是這位和藹總理的睿智與謙卑。他生的平凡,然而一顆自幼就樹立著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赤子之心卻不斷鞭策著他為建立建設新中國而努力奮鬥。
早在1953年,周恩來在出席中印領導人會議上就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逐漸成為當時以及以後各國外交上履行的準則。1954年,作為新中國一次嶄露頭角的偉大外交,周總理在日內瓦會議上的表現著實提升了新中國的形象,為中國贏得了極高的聲譽。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以大國身分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這次會議是一場極其複雜的多邊的外交鬥爭。在周恩來的努力推動下,會議最後終於以在印度支那問題上取得重大成果而結束。同時,在日內瓦會議進行過程中,周恩來通過他積極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使中英、中美關係得到了明顯的改善。1955年,周總理出席萬隆會議,這是一場沒有任何帝國主義國家參與的國際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周恩來提出著名的方針,那就是求同存異。體現求同存異方針的「萬隆精神」,揭開了亞非各國人民和平共處、反對殖民主義的歷史性的新的一頁,也為新中國贏得了許多朋友。萬隆會議結束以後,同中國建立的外交關係的國家迅速增加。
1963年12月到1964年3月,周恩來用兩個多月時間出訪亞非歐14國,重點是非洲10國。周恩來這次出訪,是中國發展同亞非國家友好關係的又一個重要裡程碑。七十年代,儘管受到文革的影響,身體每況愈下的周總理還是頂住一切壓力積極致力於新中國的外交事業中。通過「桌球外交」,周恩來取得了「小球推動地球」的效果,逐漸打破了中美隔離的堅冰。1972年,尼克森訪華,中美關係逐漸走向正常化。1972年9月,在周恩來的推動下,日本國首相田中角榮攜代表團訪華,中日邦交實現正常化。
周總理不僅有令人咋舌的外交談判技能,也散發著常人無可比擬的人格魅力。他為人和藹可親,言談隨和卻不失高雅;他遇事沉著冷靜,機智應對卻不失分寸;他身兼國家要職,形體勞損卻一如既往。在好友胡志明先生——前越南民主共和國領導人去世不久,周總理一襲素裝前往弔唁,悲慟之狀為生前之最。他交友甚廣,幾乎每一位接見他的領導人都是他的朋友,他以誠待人,用行動在詮釋著他偉大的人格魅力。
1976年1月8日,在那個寒冷的冬天,我們親愛的周總理離開了。寒風嗖嗖,舉國上下無不沉浸在莫大的悲痛之中,我們為周總理的匆忙離去而悲傷,聯合國降半旗為這位偉大的外交家、總理致哀。時光荏苒,新中國已經成立61周年了,留給我們新一代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希望我們能夠循著先人的足跡,繼續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奮鬥。
紀錄片周恩來的外交風雲觀後感二:
在觀看這部電影之前,我看過很多紅色系列的影視作品。懷著一份又一份悲壯的心情領略了偉人的風採,體會到了抗爭的艱辛,也充分認識到了新中國成立的來之不易,以及鞏固國家政權的巨大難度。有時候也會感慨,為自己沒能親身經歷那個年代而感到惋惜。
在眾多的英雄人物的豐功偉績中,周恩來是我心目中最優秀的一個,也是最和藹的中共領導人物之一。雖沒能親眼感受其人格魅力,但在影視作品中王鐵成扮演的周恩來中也能略微地感受到一些。但是看了大型文獻紀錄片《周恩來外交風雲》,我的感覺卻發生了根本的扭轉:無論多麼優秀的天才演員也無法完整地再現一代偉人的風採,真實具有不可超越的魅力,這也是文獻紀錄片的獨特優勢。
偉人的丰采並不是一種抽象的品質,而是從舉手、投足中流露出來的精神氣質,它往往表現在微小的細節上。周恩來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好總理,具有傑出的政治、軍事才華,也是一位無與倫比的外交家。
1954年,周恩來代表中國參加日內瓦會議,倡導了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準則,把中國愛好和平的友好形象展現在國際舞臺上。1955年,周恩來總理率中國代表團去印度尼西亞萬隆出席第一次亞非會議,面對其他國家的挑釁,他用他超群的智慧、平和的心態輕鬆的化解了。他高舉反帝旗幟,倡導「求同存異,協商一致」的原則,為會議的圓滿成功作了很大的貢獻。周總理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很多國家領導人及人民的好感,並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為中國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後來,面對蘇聯的外交困境及美國的經濟封鎖,他竭力的尋求出路。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不久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下臺,中國開始躋身於世界大國行列,這增強了我國外交的談判地位,為外交成功提供強有力的國力支持。20世紀70年代,中美重新打開了交往的大門。1972年,尼克森訪華,並主動上前和周恩來握手。1978年,中美正式建交。至此,中國外交已全面展開。
周恩來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外交家,基辛格說他「具有超凡的人格魅力」。「我從來都欽佩他溫文爾雅的風度,超群的智力以及對他人的體貼關懷,在我所遇到過的各國領導人中,我把他排在前五位。」這部影片展示了周恩來作為一代偉人的丰采、品質和才華,成為一部真實的、由周恩來用實踐主演的歷史偉人傳記片,一部活的歷史。
有時候,我會拿周恩來和毛澤東作比較。他們兩個都是開國英雄,對中國革命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人生的篇章上,我更喜歡周恩來,也更加羨慕他豐富的一生。也許這是他作為一個外交家所獲得的,而毛主席卻沒有的那份品味大千世界的經歷。
我知道,在周恩來的精神世界中,他那複雜的憂國憂民的精神就像一杯苦酒,愈彌久愈散發無盡的清香。周總理的一生,是光輝偉大的一生。他的一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形容周總理對百姓、對國家的態度一點都不為過。他的精神已穿越了歷史的煙雲,隨著社會的發展歷久彌新,人們對他的懷念也歷經了時代的風雨,更臻深厚。
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他永遠活在中國各族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