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央視《今日說法》觀後感

2023-07-27 22:56:02 3

  今日說法通過一系列的案例,向我們講述一些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央視《今日說法》觀後感一:

  今天,20xx年12月4的央視《今日說法》,播放的題目是《大法官開庭:我不是黑社會(上)》。具體內容凡看過的人都知道,沒看過的也可搜索來看,故我就沒有必要敘述,且也不是我此要說話題。我要說的還是這之前曾多次說過的《今日說法》要名副其實,不能以「破案」代替「說法」(更不能以所謂「撒貝寧時間」來冒充《今日說法》。其實,所謂「撒貝寧時間」也是說「破案」)。

  為什麼「破案」不能代替「說法」,我在此前的相關文章中或多或少已有闡述,這裡再說,至多也是對它的重複或增補。我認為,央視《今日說法》的應有之義就是「說法」,而這裡的「說法」就是指宣傳講解法學(或法律)知識,包括法學(或法律)原理(理論)、概念和法律(法典)條文,宣傳講解黨和國家相關法治政策、措施(也就是法治知識),而不是指「破案」。破案雖然也涉及某些法律知識,但它畢竟不就是「法學」或「法律」,它應屬於刑偵學,是一種「技術」,用破案等同於或者代替「說法」顯然是錯誤的。當然,為了達到「說法」的最佳效果,輔以案例即用「以案說法」的形式來「說法」那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說法」方法(或手段),但手段不是目的,這是簡單的常識。更何況,「破案」(被偵破了的案例)並不等於就是已被審判的「鐵案」。而央視的《今日說法》,大量的時間都是破案(特別那個所謂「撒貝寧時間」),這是需要改正的。

  今天的《今日說法》——《大法官開庭:我不是黑社會(上)》,雖然也是說一案例,但它不是說怎樣破案,而是說正確執法(依法糾正錯案),整個過程都是在「說法」。因此,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名副其實的《今日說法》。如果央視今後的《今日說法》還是堅持以「破案」代替「說法」,我敢肯定不受歡迎。(這裡必須說明,我絕不是反對央視播放破案......破案可以另設專門欄目,但不能是不倫不類的所謂「撒貝寧時間」)。

  央視《今日說法》觀後感二:

  11月30日,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欄目組來到仁壽,前往縣法院,對近日在社會上引起廣泛討論的「撞死無名氏賠償案」進行了採訪拍攝。此前,《今日說法》欄目組曾多次到仁壽取材,攝製了《消失的孩子》與《不要上陌生人的車》等節目。

  近年來,仁壽縣法院不斷加強宣傳工作,持續與媒體開展合作,積極宣傳先進模範與典型案例,擴大法律影響力,推進「法治仁壽」建設工作。

  央視《今日說法》觀後感三:

  1

  破裂的夫妻關係

  1983年,劉剛和妻子王曉芳相識,兩人很快墜入愛河,並結了婚。婚後兩人關係一直很和諧。1987年,他們搬到了嶽父家,和嶽父一家在村裡住了10年。之後,兩口子又搬到了城裡。

  劉剛認為妻子在嶽父家裡被慣壞了,到了城裡之後,還是保持著一些他接受不了的行為:回去晚了,不讓睡覺;喝點酒回家,不讓睡覺。最讓劉剛耿耿於懷的是一次家庭聚會上,王曉芳的舅舅來家裡,劉剛覺得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應該喝點酒。可剛端起酒杯,妻子就將酒杯給摔了。

  妻子甚至當著家人和朋友的面打過他耳光,這讓劉剛覺得顏面無存。劉剛也想過要離婚,但妻子揚言,如果離婚,就宰了他。從劉剛的單方面敘述來看,妻子的行為,似乎是兩人關係破裂的導火索。

  2

  初生惡念

  積怨已久的劉剛,開始爆發。從2003年起,劉剛便多次慫恿其開洗浴中心的好友武玉傑,除掉妻子王曉芳,但武玉傑都沒有答應。

  看武玉傑沒答應,劉剛打起了武玉傑的司機趙加清的主意。2007年12月底,經過劉趙二人商量,劉給趙買了輛二手車,讓趙製造交通事故撞死妻子,並答應事成之後,給趙10萬元。劉帶著趙在妻子的上下班必經之路踩了點後,趙開始膽怯了,便開著趙買的車跑回了老家七臺河。

  3再尋幫兇

  計劃再一次落空後,2008年6月,劉剛約其好友荀江出來吃飯,酒過三巡之後,劉剛開始向他訴苦,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把心中積壓幾十年的怒火都宣洩了出來。並表示想請荀江幫個忙——將其妻子王曉芳殺害。但荀江認為,殺人畢竟是違法的事情,他沒有這個膽量。於是,和趙加清一樣,跑回了老家。

  4

  終釀悲劇

  都說事不過三,但三次計劃的落空,依舊沒打消劉剛殺妻的念頭。劉剛在一次和好友蘇法澤吃飯時,他又開始和蘇提殺妻的事,剛開始蘇以為劉在開玩笑,但劉接二連三的請求,蘇發現劉是來真的,礙於情面,蘇便答應了。蘇安排了自己的馬仔小冬、張志軍來做了這件事。2009年5月25日,王曉芳在家中遇害。

  只是因為夫妻間的摩擦,釀成了關乎四個家庭的悲劇,讓人不得不唏噓。

  20xx年11月7日,該案件正式告破,目前這一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普法時間

  Q1:本案當中的劉剛、蘇法澤這些人涉嫌的罪名是故意殺人,那故意殺人罪在《刑法》當中是怎麼量刑的?

  A1:故意殺人要處死刑、無期徒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這是基本的規定。只有那些情節較輕的處3年到10年(有期徒刑),趙加清當初劉剛委託他去殺妻子的時候,他是答應了的。為此劉剛還給他買了一輛車,想要偽造車禍,雖然他後來沒幹,仍然以涉嫌故意殺人罪被批准逮捕。他拿了人家車,錢還比較多,更重要的是,他和僱兇的這個丈夫(劉剛)又去勘探了現場,進行了一些相當的準備活動,他實際上已經開始有一個犯罪的預備活動,所以在這裡來講,僱兇的這個丈夫和他實際上已經進入到殺人的預備階段了,雖然沒有實施,但我們國家像故意殺人這樣的重罪,犯罪預備也是要處罰的。所以這個姓趙的,很可能法院在3年到10年(有期徒刑)當中來考慮對他的處罰。

  「已婚的人從對方獲得的那種快樂,僅僅是婚姻的開頭,決不是其全部意義。婚姻的全部含義蘊藏在家庭生活中。」——列夫·託爾斯泰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