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貝日記觀後感500字
2023-07-27 06:12:27 3
《拉貝日記》成功地展示了拉貝先生的心路歷程,也讓觀眾觸摸到了那段令人不堪回首,但卻無法忘記的歷史。 拉貝日記觀後感怎麼寫,看看下面的範文吧。
拉貝日記觀後感500字一:
南京大屠殺作為我們民族記憶篇章中不可磨滅的一頁,已經被多次搬上銀幕,那些血腥、殘忍的影像強勢地佔據著我們沉重的記憶,永遠不可能忘卻。可是對於這場浩劫,我最直觀的印象就是30萬這個數字,因為那麼多年來我們和日本人爭的不就是這場屠殺的性質和這個數字的大小嗎!
看之前我一直期待能看到震撼的、寫實的屠殺場面,幻想通過這些畫面觸動我日益麻木的神經,幻想由此喚起我對小日本更入骨的仇恨。然而等到真正放映到那些刺激感官的畫面時,我還是忍不住戰慄,恍如驚弓之鳥,真的是很矛盾的心態。南京!南京!中的成片機槍掃射,拉貝中的「喝熱湯」和百人斬都讓我緊閉雙眼,即使這樣也無法控制奪眶的淚水。觀影多年,戰爭、暴力、恐怖題材也看了很多,從來不會有過於不適的反應,只是一到抗戰題材,我就無法自拔,因為那裡面殺的都是中國人!我的民族性決定了在這段歷史上無法保持絕對的客觀。
對這段歷史的細節我並不是特別的熟悉,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我們的歷史教育只教會了我一輩子記住了30萬這個數字,記住了中日民族間的血海深仇。至於其他的真相,是靠自己一點一點了解的。我深信兩部電影的主創都做了大量的資料檢索,儘可能地還原歷史真相。當然,角度不同,表述手法的差異,都可能與我們的價值判斷發生衝突。仔細想想,其實不管是南京還是拉貝,它們都是商業片。南京!南京!中的角川是個半虛構人物,他的作用就是替陸川說出他想說的話,拉貝日記中琅書和羅森博士之間曖昧的情愫,這些都是商業片的元素,我們不能因為它們的不真實而詬病整部電影。南京!南京!的出現喚起了國人重新對這段歷史展開熱議,拉貝的上映更有可能引起全世界對真相的探索和思考,就憑這些社會效應,我就要向各位主創致敬。
南京!南京!的結尾打出了小豆子還活著的字幕,全場一陣欣慰的拍掌,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那場災難的其他受害者呢?那些慰安婦們,那些奴隸勞工們,那些毒氣戰受害者們,等等。70多年過去了,他們一直在為自己討回公道,為了自己的尊嚴,為了看到施暴者受到正義的懲罰。然而迎接他們的是日本右翼勢力的百般阻撓,身後則是廣大漠然無視的同胞!
在拉貝日記的最後也打出了字幕,拉貝在南京捐出了自己的大部分財產,幫助了20萬的中國人,戰後他想退出納粹黨籍,遭到同盟國的拒絕,在貧困中於1950年病逝,被稱為「中國辛德勒」的他與辛德勒本人竟然也是相同的結局。我注意到放這段字幕的時候,底下並無多少唏噓,我們果真是與同盟國一樣,有選擇性地施捨同情和寬恕。
人類和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諷刺的是,我們都習慣性選擇了更容易學會的偏執的仇恨。面對大是大非我們都是一元的價值判斷,要麼全盤否定,要麼過於理性地思考,人們總是忽略了真正需要去關注的人和事。一時的憤怒或思考只能給自己帶來心理上的滿足和釋然,卻無法解決實際問題,讓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得到我們的援手。
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即將到來,各位回想一下,你對此歷史事件關注過多久?給那些災區的同胞提供過多少幫助?是不是瑣碎的生活讓你逐漸淡忘了當時的眼淚?是不是麻木的神經重新佔據了你的心靈?讓我們停止無謂的爭吵,停止一味的仇恨,放眼當下,認真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關注、幫助身邊真正遇到困難的人們,而不是輕輕鬆鬆動動上下嘴唇。只有大家都團結起來,國家才能更加強大,才能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
一時的熱血或許還值得敬佩,長期的淡忘和漠視則是徹頭徹尾的可怕。
拉貝日記觀後感500字二:
由於時間關係,沒有讀書籍版的《拉貝日記》,而選擇了觀看影片。拉貝是一位被譽為「中國人民的英雄」、「中國的辛德勒」的偉大人物。他與其它國際友人一起建立南京安全區,竭盡所能拯救了20多萬中國平民百姓。
在拉貝離開南京的前一天,日軍入侵南京,本可以帶著妻子回德國平安度日的他,義無反顧地選擇留在中國,與中國人民一起共患難,可見他對中國人民的情誼之深!其實,像他那樣在危難之際向中國人民伸出援手的外國友人還有很多,例如威爾遜醫生、杜普蕾女士、羅森博士等等,他們都是像白求恩那樣的擁有國際人道情懷的偉大人物!無論他們從事何種職業,商人、醫生、教師……出於對戰爭的譴責,對中國人民的同情,他們團結在一起,不畏艱難困苦,盡最大的能力保護無辜的平民百姓。他們沒有任何至高無上的權利,有的只是一顆勇敢而無私的愛心!對比日本軍官的殘酷無情,更襯託出他們人格的高尚!雖說時勢造就英雄,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英雄。能夠成為英雄的必定是機智、善良、勇敢、仁慈、無私的人,拉貝和他的外國朋友就是這一類人!
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人留下的對中國百姓最為發指的一刀,這一刀砍掉了成千上百的頭顱,砍掉了成千上百人的前途跟命運。這一刀是無恥的,令人難以接受的一刀,日本人的行為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是對中華民族聖靈的褻瀆,這種行為應該受到國際社會的唾棄和譴責。儘管日本軍官冷血到竟然用殺人作為比賽項目的地步,但是也有的日本軍官是心存良知的,影片中的少佐就是其中之一。他清楚地知道日本發動的戰爭是違反國際法的,他試圖說服同僚,他違背命令不忍心屠殺戰俘,他向羅森博士通風報信日軍對安全區的行動。這讓人對日本人的憤怒有所緩解,即使是發動戰爭的一方,也會有厭戰的人,也有善良的人,只是這樣的人群不能與另外一部分好戰的人群相抗衡,他們身不由己,無力阻止,只能從命。這讓我想起了《鋼琴家》裡的一位救下了波蘭著名猶太人鋼琴家的納粹德軍官,如果沒有他的庇護,也許那位鋼琴家就不能倖存,也就不能繼續發揮他的才華了!
但是,僅僅依靠外國人的幫助和庇護,又如何拯救得了十幾億中國人民的生命呢?戰爭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災難,還有反思。為什麼日本能夠擁有飛機大炮這麼先進的武裝設備,為什麼他們可以這麼自信短期之內就能完全佔領中國?他們之所以認為自己很強大,不正是因為中國的落後嗎?落後就要挨打,為了不受挨打,我們必須自強,只有自強才能自救!歷史證明,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為爭取民族獨立而進行抗戰,為挽救中國的不斷努力!
另外,對於日本軍官強姦婦女的惡性,影片當中也有體現。杜普蕾女士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學生免受侵犯,以防生蝨子為藉口,把每個女生都剪成平頭,愛美的女孩傷心地落淚。不僅是中國的婦女受到傷害,日本的婦女也是,被抓去當慰安婦,以滿足日本軍官的生理需求!卻給千千萬萬的女性同胞造成生理和心理的無盡的傷痛!我覺得身為女性,在動亂的年代,比小孩更處於弱勢的地位。男人怎麼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對女人做出這麼禽獸的行為呢?有時候真的覺得做女人很可憐,如果有來生,就投胎做男人吧,那樣就不怕吃虧受欺負了!儘管身處和平的年代,女性的地位和人格都得不到尊重,被男人視為衣服!女人該有自己的尊嚴,該被社會所尊重!
戰爭是萬惡的,然而卻依然存在。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互相殘殺的歷史。在當今,美國為了保存自己世界超級強國的地位,違反國際和平條約侵犯這個那個國家,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為的是搶奪這些國家唯一能夠賴以生存的石油!為了自己的強大而給他國發動無理的戰爭,為了自己的私利而殺害手無寸鐵的百姓,於心何忍啊?同樣身為人類,憑什麼剝奪他人的生命呢?還說什麼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人類不但自相殘殺,還要自我毀滅。天災不能避免,還要製造人禍。戰爭是人禍,環境受汙染和破壞同樣是人禍。日本發生9級地震,面對天災,已是難以應付,再加上核洩漏,真是雪上加霜!這次的核洩漏受影響和傷害的不只是日本,還有周邊國家和海洋生物,其危害是全球性、長久性和不可估量性的!每一次災難過後我們都會反思,可是我們真正做到了嗎?我們從車諾比核電站事故中吸取教訓了嗎?人類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痛!
災難無情人有情。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相信在當今這個不是很和平的年代,依然不乏像拉貝那樣的仁人志士!
面對無情的絕殺,拉貝先生為了拯救那些屠刀下的百姓,和他的夥伴們不顧個人的安慰,共同聯合起來建立了安全區來保衛無辜的百姓。他們設立的安全區為大約二十五萬中國平民,提供了暫時棲身的場所。拉貝先生以這樣愛的方式保護中國人的生命。面對戰爭與天災,各國友人都會伸出援手,儘自己的最大努力來幫助受災的人們。他們都像拉貝先生一樣,濟難扶危,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人世間最偉大的,最淳樸的愛!
從歷史中,我們知道拉貝先生愛中國,愛中國人民,中國人民也深深的愛著拉貝先生,他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是中華民族最為真摯的朋友。從歷史中,我們看到,災難面前無國界,世界各國人民是可以和平相處,互相幫助的!在當今國際社會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各國以國際合作的方式應對災難,互幫互助!應該說全世界的和平是可以實現的,讓我們都向拉貝先生學習,以自己的方式,為實現世界和平,消除戰爭而努力吧!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