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豎流式汙水沉澱池的製作方法
2023-07-27 06:22:21 3
專利名稱:一種豎流式汙水沉澱池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汙水處理設備,特別是一種豎流式汙水沉澱池的改進。
背景技術:
汙水處理工藝中,沉澱池按水流方向分為平流式、輻流式和豎流式三種,其中豎流 式沉澱池由於佔地面積小,排泥容易,汙泥沉澱效率高,常用於小型的汙水處理。豎流式汙 水沉澱池大多為圓筒形,汙水由設在池中心的中心管自上而下進入,從中心管的下端經過 錐形的反射板後均勻緩慢地分布在池的橫斷面上並緩慢上升,懸浮物沉降進入池底錐形沉 泥鬥中,澄清水從池四周沿周邊溢流堰流出。池的一邊靠池壁設排泥管靠靜水壓將泥定期 排出。現有的豎流式汙水沉澱池,由於中心管的下埠與錐形反射板距離較近,汙水由中心 管自上而下進入池內時,水流運動的路線較短,致使汙水中懸浮物沉澱效果不好,影響水處 理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沉澱效果好的豎流式汙 水沉澱池。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豎流式汙水沉澱池,包括上部為 圓筒狀、下部為錐筒狀的殼體,設在殼體中心與進水管連通的中心管,其特徵是所述中心 管的下埠設有呈螺旋狀分布的至少三個葉片。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沉澱池的中心管的下埠設置呈螺旋狀分布的葉片,使汙水在 由中心管自上而下進入池內時,經過下埠的葉片的作用,水流被向周圍分散,水流的運動 路線增長,增加了汙水中懸浮物的沉降時間,有利於提高水中懸浮物的沉澱效果。為了提高沉澱效果及考慮葉片的加工工藝,本實用新型中的葉片形狀可採用直角 梯形狀。葉片採用直角梯形狀時,葉片的窄端與中心管的下埠連接,其寬端伸出中心管外 與設在中心管下方的反射錐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簡單的結構設計,使得汙水由中心管 進入池內時的運動路線增長,增加了汙水中懸浮物的沉降時間,提高了水中懸浮物的沉澱 效果,提高了水處理效果。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的A向視圖;圖3為直角梯形狀的葉片的示意圖;圖中,1、集水器,2、進水管,3、殼體,4、中心管,5、葉片,6、反射錐,7、排泥管,8、排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非限定性的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如附圖所示,本實施例所示的是一種豎流式汙水沉澱池,其包括殼體3、中心管4、 進水管2、排泥管7、集水器1。殼體3的上部為圓筒狀,下部為錐筒狀結構,集水器1設在殼 體3的上部。中心管4設在殼體3的中心,沿其軸向設置,中心管4的下端為喇叭口狀,其 下埠設有多個呈螺旋狀分布的葉片5。在中心管4的下方設有反射錐6。葉片5—端可 焊接在中心管4的下端的管壁上或通過其他的連接方式連接,另一端與反射錐6連接。進 水管2與中心管4的上部連通。排泥管7沿殼體3的殼體壁設置,其下端伸入殼體3的錐 筒的底部,其上部設排泥口 8。本實施例中的葉片5的數量可根據設計需要進行調整,可為3個或三個以上,本實 施例中葉片5的數量為6個。葉片5的形狀可採用能達到出水效果的各種形狀,考慮到出 水效果及結構設計的簡單性,葉片5的形狀可採用直角梯形狀。葉片採用直角梯形狀時,葉 片的窄端與中心管的下埠連接,其寬端伸出中心管外與反射錐6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汙水自進水管2進入中心管4,並沿中心管4由上而下 流動,經過中心管4下端的葉片5作用後,再經中心管下的反射錐6使汙水在池中均勻分布 後沿整個過水斷面緩慢上升,懸浮物沉降進入池底錐形筒內貯積,澄清水從池四周沿周邊 溢流堰流入集水器1排出。沉澱在池底錐形筒內的汙泥靠靜水壓通過排泥管7將汙泥定期 排出本實施例的其他部分採用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上述實施例僅用於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並非對其限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 在此基礎上做出改變。
權利要求1.一種豎流式汙水沉澱池,包括上部為圓筒狀、下部為錐筒狀的殼體(3),設在殼體 (3)中心與進水管連通的中心管G),其特徵是所述中心管的下埠設有呈螺旋狀分 布的至少三個葉片(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豎流式汙水沉澱池,其特徵是所述葉片(5)的形狀為直角 梯形狀。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豎流式汙水沉澱池,其特徵是所述葉片( 的窄端與中心 管(4)的下埠連接,其寬端伸出中心管(4)外與設在中心管(4)下方的反射錐(6)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豎流式汙水沉澱池,是一種汙水處理設備。其包括上部為圓筒狀、下部為錐筒狀的殼體(3),設在殼體(3)中心與進水管連通的中心管(4),其特徵是所述中心管(4)的下埠設有呈螺旋狀分布的至少三個葉片(5)。本實用新型通過簡單的結構設計,使得汙水由中心管進入池內時的運動路線增長,增加了汙水中懸浮物的沉降時間,提高了水中懸浮物的沉澱效果,提高了水處理效果。
文檔編號B01D21/24GK201889100SQ201020585830
公開日2011年7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日
發明者史傳貴, 寇清民, 龐來源, 龐鵬遠 申請人:山東思源水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