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柴靜穹頂之下觀後感
2023-07-27 06:14:43 2
我的家鄉在江西九江,說不上是先進發達更談不上名揚四海,但是我喜歡這裡,因為這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可能從小在這樣一個不發達也不落後的地方長大,就沒見過什麼太大的汙染,再加上自身對環保問題的不關心,我對霧霾的概念幾乎為0。
可是看完柴靜對汙染報導的精準數字,我不禁感到了恐慌,原來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危險的環境中竟渾然不覺。
看了很多關於這個記錄片的評論,大多數人還是支持態度的,但是罵聲也確實是不少。有人說這明顯就是在和政府對著幹,也有人說挑在兩會前期公開明顯就是炒作,等等。我不替柴靜感到委屈,因為我知道她沒把這些當回事。但這確實暴露了另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為什麼這樣一個嚴重的汙染問題擺在人們面前,很多人不去注意、不去反思,而是把焦點放在否定和批判上呢?
你可能覺得這沒什麼奇怪的,因為自古以來就不缺乏喜歡挑刺的人嘛。可是當這個集體逐漸壯大,甚至成為一種風氣之後,就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和反思了。
從前一陣「姚貝娜」事件開始,我就在想,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不斷指責和推諉,也不願意還死者一個安息?接下來的「陳赫離婚」,更是讓人不解:不過是一個演員離了婚,並且在其前妻原諒的情況下,為什麼大家會如此憤怒?再到如今的《穹頂之下》,為什麼依然有那麼多人不去防範和解決,卻捨得把時間精力放在一些無謂的揣度上?
這一個個看似與我們無關的問題,卻能說明一些很嚴重的問題。柴靜在片中多次說到「人性,在各個國家都是一樣的」,如果用人性來解釋這些現象,好像確實挺便捷的,但是我並不覺得這些問題已經上升到人性的層面,但是這至少能說明了一種偏見,愚昧的偏見。
有人說這種偏見來自於新聞。很多時候我也贊同,新聞總是朝著一定的走向把觀眾的目光引向某個方向。可是,作為觀眾的我,實在不理解自己為什麼會如此順從地朝著別人制定的方向越走越遠,卻不能理性地思考呢?是因為我們愚昧無知嗎?當然不是!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足以證明我們的智慧。
所以我覺得吧,可能是因為我們走得太快太急,快得我們沒有時間冷靜思考,急得我們沒有經歷去理解寬容。所以我們寧願接受巨大的信息量也不願意細細消化一星半點。
人們的眼光永遠都急於看著前方,卻從未認真審視過我們周邊的環境。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用30年走完了別的國家100年走過的道路,現在卻沒走出身邊霧霾的包圍。
紀錄片中,中科大王明躍說:「我們沒法改變世界,可是我們有辦法改變自己。」所以我想,如果我們能在再慢一點,慢一點看清我們腳下的路,也慢一點去看清身邊可愛的人們,是不是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看清霧霾之後這個美麗的世界?
我始終相信,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永遠是渾然難分的,如果某一天,在科技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們能慢下自己的心靈,就真正能理解什麼叫「同呼吸,共命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