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朗讀者》告別主題的觀後感

2023-07-28 02:40:43

  《朗讀者》以「告別」為主題,姚晨、李立群、曹文軒、王蒙、維和英雄等嘉賓,為觀眾講述他們經歷過的一次難忘的告別。

  《朗讀者》告別主題的觀後感【篇一】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兩種告別無可迴避,那就是離開故鄉和與至親的生離死別。節目中,著名演員李立群坦言自己之所以常來內地拍戲,就是因為母親的故鄉在北京,那種對故鄉的情節對自己影響很深。

  而回憶起已故的母親,身為老戲骨的李立群笑言自己的表演其實很大程度上受了不是演員的母親的影響。1984年,李立群與賴聲川一同成立「表演工作坊」,先後推出了《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這一夜,誰來說相聲》以及單口相聲《臺灣怪譚》,全新相聲表演方式在臺灣風靡一時。而李立群對於相聲的最初啟蒙就是來自於母親,他說:「因為我媽媽說個事,常像是在說相聲,生動,準確,哪怕是用錯了字,都錯得無與倫比。我的相聲段子裡,內容到表演,有太多無形的她在裡面,在裡面影響著我的思想,感情和語言。我無法舉例,也舉不全,因為那往往就是一段即興的『相聲』,只可當時意會,無法事後言傳。」

  當母親離世時,李立群沒有陪伴在她身邊。面對主持人董卿問道是否會認為這是一次遺憾的告別,李立群卻坦言「不遺憾」。究竟為何這位公認的孝子面對母親的離世會說出「不遺憾」三個字,他與母親的告別又是一種怎樣的情形?更多精彩,敬請鎖定本周日晚,央視一套和央視三套黃金檔播出的《朗讀者》。

  《朗讀者》告別主題的觀後感【篇二】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本期節目以「告別」為主題,邀請到嘉賓程何、姚晨、曹文軒、李立群、張國強、王蒙,他們將與董卿分享關於「告別」的故事,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收看本期《朗讀者》。

  《朗讀者》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由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擔當製作人,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承擔製作,於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與綜藝頻道黃金時間聯合播出。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節目旨在實現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傳導作用,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

  「我想要一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讀著老舍先生的《我的理想家庭》,李立群老師想起了母親,我想起了潘美辰的那首歌,是啊,家不在大小,在於是否有愛;家不在於沙發有多大,地毯有多美,而在於是否有溫暖。小小的七間房,有一隻貓,有太太先生,有兒子女兒,衣著結實樸素……這,就是家的味道,無論走得多遠,心底裡最溫暖的那個地方。

  曾經的青春歲月,我看著《青春之歌》走過;曾經的青春歲月,王蒙老先生在戈壁灘度過;曾經的青春歲月,留下每個人的青春記憶。

  告別時間,告別空間,告別人世,都是人生的必經之路,王蒙,用俄語,用新疆語,用他所有的文字,做他活過的註解。《明天我將衰老》,朗讀者讀著自己的文字,許是世界上最美的風景了。

  《朗讀者》告別主題的觀後感【篇三】

  告別是一種心情,告別也是一種決定。南飛的大雁是對北方寒冷的告別;秋天的落葉是對炎熱夏的告別;雨季是對乾旱的告別;彩虹是對風雨的告別;山重水複後的柳暗花明是對迷失的告別;「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豪邁的告別;每一次的告別,都有一個故事,或激情燃燒,或悽美動人,或驚心動魄。告別不是遺忘,而是轉身,告別不是放棄,而是開始!

  一個喜歡孩子的人是心地善良的,一個堅持為孩子寫作的人是內心純淨的。作為兒童文學家,他用精雕細琢的詩化語言撰寫童年,讓優雅的思想內涵啟蒙未來。作為北大中文系教授,他桃李天下,培養了劉震雲、陳建功等一批優秀學生;作為國家中小學語文教材編寫工作的主編之一,他用行動催生著閱讀的成長。曹文軒,中國第一位獲得」國際安徒生獎「,這一具有「兒童文學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作家。而他多年創作的根基、引路人是自己的父親。在《朗讀者》,他要講述兒時與父親的回憶、告別家鄉的父親來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

  曹文軒朗讀《草房子》節選獻給父親。《草房子》一書是曹文軒童年的縮影,父親在他的一生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這一條幽靜深遠的人生長路上,父愛伴隨著他一步步走向遠方。曹文軒將與父親綿長的回憶一點點記錄在《草房子》當中,用這次朗讀懷念父親。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