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後感
2023-07-27 14:24:13 1
《打鐵還需自身硬》講述了十八大以來紀委系統是怎麼防止「燈下黑」「清理門戶」的。小編整理了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後感,快來看看吧。
教師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後感一:
連日來,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反腐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央視熱播。這是繼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播出之後,中央紀委推出的第二部反腐力作。
「嚴管就是厚愛,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作為紀檢幹部,必須帶頭做黨紀條規的模範踐行者。」湖南各級紀檢監察幹部觀看後紛紛表示,這種堅持「刀刃向內」、直指自身的做法,釋放出「打鐵自身硬、永遠在路上」的清醒與韌勁。
「敲響一記響亮的警鐘」
「不遮醜、不捂蓋子,敢於重視問題,向自己人開刀,自我淨化、自我改革,中央紀委表明的是決心,也是自信。」每天節目開播,長沙市望城區紀委第三紀檢監察主任丁立都早早地候在電視機前,和家人一起觀看。
為了拍好這部專題片,攝製組先後赴15個省(市、自治區),採訪了30多名紀檢監察幹部,拍攝了10多個案件。朱明國、金道銘、魏健等10餘位嚴重違紀違法的紀檢監察幹部現身說法,發人深省、令人警醒。
「這是對新形勢下給紀檢監察幹部敲響一記響亮的警鐘……」衡山縣紀委第一時間通過手機簡訊和QQ群平臺,要求全縣黨員幹部特別是紀檢監察幹部將其作為加強黨性黨紀黨規的教育課。
「太令人震驚了,專題片以血淚懺悔的案例回答了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嚴管就是厚愛,誰來監督紀委這一命題。這既是一份紀委內部刮骨療毒清理門戶的反腐鬥爭成績單,也是一部以案為鑑、以案明紀、振聾發聵的反腐教材。」衡山縣紀委副書記戴玉輝說。
在漵浦,縣紀委工作QQ群這幾天異常活躍,各鄉鎮紀委、各縣直機關紀檢組爭先恐後上傳觀後感。
「昔日風光的紀檢高官,頭髮白了成了反面教材,貪那麼多錢有什麼用呢?這警醒我們作為紀檢監察幹部,更要率先垂範,嚴守黨紀黨規,堅守廉潔底線。」漵浦縣紀委審理室主任張樹生感嘆。
「己不正,焉能正人」
權力越大,面臨的誘惑和風險也會更多。
「執紀者必先守紀,律人者必先律己。」省紀委紀檢監察幹部監督室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紀檢監察幹部不僅要敢於執紀、善於執紀,用「手電筒」照別人,用「手術刀」解剖別人,更要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拿起「鏡子」照自己,拿起「尺子」量自己,把紀律和規矩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只有用乾淨的手,才能擦去汙垢,沾染了汙垢的手只會越抹越髒。」瀏陽市大圍山鎮紀委書記盧義參與黨員幹部觀影討論時表示。
「過去乾淨不代表一輩子都能幹淨,當幹部就要時刻警惕糖衣炮彈,把握住自己。」在望城區高塘嶺街道,社區幹部、紀檢小組成員們集中觀看後表示,專題片「案例剖析+現身說法」,點出了紀檢監察幹部存在的廉政風險,闡述了系統隊伍建設的重要性。
「『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是對每一名紀檢監察幹部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題中應有之義。」常寧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鄒雄傑告訴記者,該市將不斷通過「鑄劍工程」,打造過硬紀檢隊伍。
「己不正,焉能正人?紀檢監察機關主動拿起『手電筒對著自己照』,真正將反腐『無死角』、『無禁區』落到實處,這是反腐最了不起的一步。」省紀委幹部李慧平表示。
把監督執紀問責的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
沒有監督的信任就是放任。專題片中,個別紀檢幹部利用問題線索謀取私利,有的在調查或審理違紀問題時辦「人情案」、「關係案」、「金錢案」,這嚴重危害了紀檢監察機關的公信力。
「越是權力機關,越要加強監督;越是紀檢幹部,越要嚴格監督。」在觀看節目時,幹部們紛紛談到。近年來,湖南在紀檢幹部隊伍監督管理上,一手抓嚴肅懲治,對不合格的紀檢幹部堅決調整,對「害群之馬」堅決查處,過去五年查處違紀違法幹部就有620人;一手抓制度建設,制定出臺了湖南省紀律審查工作「十不準」,規範監督執紀行為。
「這些問題的發生,雖然主要原因在於違紀幹部自身,但也與有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不健全、監督制約缺位、缺失有關。」省紀委紀檢監察幹部監督室負責人認為,敬畏權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將其置於無所不在的監督之下,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最重要的是靠制度。
寧鄉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張武深表同感:「執紀者必須有更嚴格的紀律要求,監督者必須受到更全面的監督。作為一名紀委書記,我要以身作則,加強紀檢監察幹部管理,狠抓教育培訓,從嚴監督管理,嚴防『燈下黑』。」
「就紀檢幹部個人而講,外部的被動監督遠遠趕不上個人發自內心的自我監督。」來自吉首市紀委的冷麥玲認為,紀檢監察幹部必須時時自警、處處自律,始終做到木魚常敲、警鐘常鳴。
教師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後感二:
《打鐵還需自身硬》是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繼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後的又一部反腐力作;其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於1月3日晚8時在央視一套正式播出,在廣大黨員幹部和各界群眾中再次產生了強烈的反響與共鳴。
此時此刻,即20xx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央視播出又一反腐力作《打鐵還需自身硬》,可見其寓意之深遠;它再次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打虎拍蠅」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心。
《永遠在路上》紀錄和講述的是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在對「紀委以外」反腐敗鬥爭中所取得的輝煌戰績;《打鐵還需自身硬》則紀錄和講述的是中紀委在自身「清理門戶」防止「燈下黑」過程中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該片的播出,廣大幹部群眾在再次拍手稱快的同時,感受到了反腐敗鬥爭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紀委幹部是監督別人查處別人的」他們「見官大三級」。沒有監督的權力就會產生絕對的腐敗。「盯住人看住事」防止「燈下黑」,需要把監督者的權力一併關進位度的「籠子」。正所謂黨內決不允許有腐敗分子的藏身之地。
教師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後感三:
新年伊始,在本屆中紀委七次全會召開之際,中紀委的反腐大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陸續播出。作為上一次《永遠在路上》的「姊妹篇」,這次的紀錄片重點聚焦紀檢監察系統自身的反腐倡廉舉措和所取得的成果。鑑於紀檢監察系統在十八大以來的高壓反腐中的中堅作用及日益提升的重要地位,這部紀錄片非常及時而且也料將成為中紀委本次年會的重要主題之一。事實上,紀檢監察系統自身廉潔的極端重要性在美國「合法的系統性」腐敗的鏡子中照得更清楚,這裡就將對此進行一簡要論述。
在大家的印象中,美國可能是世界上比較清廉的國家,在多項國際清廉指數排名中也位居前列。但這只是傳統的定義和解讀,如果換個視角和思路,我們會發現美國其實是世界上最腐敗的國家之一。它的腐敗更加隱蔽,更加高明,也更加系統。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披著「合法」的外衣,並且主要體現為金錢對於政治的「合法」控制。
美國「合法的系統性」腐敗有其必然性。第一,美國的法治可以說是美國社會各界最基本的遊戲規則。這有賴於從美國建國之初開始逐漸養成的朝野各界對法治規範的認同和遵守。與歐洲的傳統社會結構不同,美國社會較少受到傳統的羈絆,因此在一批相對平等的殖民者當中,伴隨工業革命的興起和現代社會原子化和理性化的趨勢,契約和法治精神逐漸形成。但是美國社會並不否定個人利益的追求,甚至將後者推崇為資本主義的最核心的價值。這樣,市場經濟的「經濟人」假設和邏輯逐漸吞噬政治,並適用於政府的工作人員。相應地,政府中的個人,包括政治家、官僚等,都與「經濟人」一樣是理性的、自私的,在政治市場中追求著個人的利益最大化。
其次,美國社會建基於西方自由主義傳統。該傳統否認存在高於個人價值判斷的共同體的「善」或者共同的「追求目標」來要求或引導每一個社會成員。這個傳統拒絕將國家看作有機體的視角,因此,「公意」、「公共利益」等概念都被這種傳統列入拒絕之列,也就沒有能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和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先鋒黨。這就為整個社會被各種利益集團和利益勾連所瓦解和吞噬奠定了基礎。一個集中的體現就是美國富人階級對國家權力的控制,並主要通過三個機制來實現。一個是特定家族、集團和產業通過與國會相關委員會、監管機構和執行部門打交道而實現其特殊利益。二是通過資助非盈利的政策諮詢機構,如基金會、智庫、政策討論組織等等而實現對政策制定的影響和對公眾認知的塑造。三則是通過向政治候選人的競選捐款影響選舉結果從而保證符合其利益的選舉人獲勝。鑑於美式民主選舉的特點,選舉時的各種造勢、廣告成為影響選舉結果最重要的因素。而這些都為「民主」退化、「金主」上位鋪平了道路。
以美國式腐敗為鏡子,我國的腐敗既不「合法」,也沒有那麼強的「系統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有一個能「三個代表」的先鋒黨,所以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舉措則是抓對了「牛鼻子」。而這就特別的需要文章開頭提到的「打鐵還需自身硬」,加強紀檢監察系統的自身建設、完善內控機制,堅決清理門戶,嚴防「燈下黑」,努力打造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監察隊伍。因此,我們對《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展示的決心和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肯定,同時也為即將召開的中紀委七次全會保持信心和期待。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