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秸稈全量還田超高茬免耕拋秧稻作方法
2023-08-10 17:02:16 1
專利名稱:麥田秸稈全量還田超高茬免耕拋秧稻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稻作生產方法,特別是一種麥田秸稈全量還田的稻作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每當麥收季節,大量出現農田焚燒秸稈的現象,煙霧瀰漫周邊地區。焚燒秸稈不但汙染環境、浪費有機資源,且危害土壤微生物、有機質等。農民雖曉其害,但如採用覆蓋還田或清理出田等措施,則費時、費工、費力,難以適應農村輕壯年勞力少、搶季節的現狀,農民只有焚燒麥草以便耕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於發明一種省工、節能、節本,並可實現麥田秸稈全量還田超高茬免耕拋秧稻作方法。
本發明方法是收麥時留高茬20~30cm,餘草斜插入墒,然後灌水、施氮肥漚制5~7天後拋秧,拋秧後保持3~5cm水層活棵,中期溼潤管理,後期淺水灌漿,活熟到老。
本發明可將斜插入墒溝的麥草和高茬部分全部留在稻田中,通過自然腐解使其全部腐變為可利用的肥料,免去了麥收後的耕地作業工序、省去了耕地費用,本發明將割下的麥草或留或插入墒溝,實現了全量還田,無需耕、覆將秸稈埋進田裡。
本方法適合江、浙、皖、豫、湘等稻麥二熟稻作區。
上述灌水深度為6~8cm。
上述氮肥漚制增施純氮量佔風乾秸稈總重量的2%~2.3%,目的是降低麥秸的C/N比,加速麥草秸稈礦化腐解。
如麥田雜草量殘留量大,在漚制前用滅生性除草劑化除清潔田面。
拋秧時田間水層深度為1~2cm。
拋秧後,施用純氮18Kg~20Kg/畝,基肥、分櫱肥與穗肥的比例為70~75∶25~30;肥料中的N∶P∶K比例為1∶0.3∶0.5,可結合當地土壤肥力調整確定。
具體實施例操作技術規程1.麥田溝系配套。
1.1麥田播種秋播麥子基本苗控制在13~15萬/畝。
1.2麥田畦寬2.5~3.0m,墒溝寬、深為20~22cm×22cm。
2.培育適齡壯秧。
2.1麥收前20~22天進行曬種—藥劑浸種—催芽—播種;按1∶35備足苗床,二段澆漿,大田用種3~3.5Kg/畝,播幹種50克/盤,成秧1200苗/盤左右。
2.2施用塑盤育秧專用肥13~15m2/Kg,水漿管理溼潤為主,3葉期後旱管,忌水層管理;及時用藥控制病蟲危害。
3.高茬收麥,餘草入墒,氮肥漚制。
麥收時留高茬20~30釐米、齊草收割,餘草斜插入墒溝,全量還田。灌水6~8cm,施純氮肥(按2.0~2.3Kg/100Kg風乾秸稈比例)降低麥秸C/N比,加速麥草秸稈礦化腐解(如麥田雜草量大,用滅生性除草劑清潔田面)。5~7天後拋秧。
4.適齡、薄水拋秧促早發。
4.1秧齡秧齡3.5~4.0葉,施用塑盤育秧專用肥的葉齡可延遲至4.5~5.0葉,施好送嫁肥,適期拋秧。
4.2拋秧大田拋秧60~65盤/畝,折合2.4~2.6萬穴/畝(3苗/穴左右),基本苗7~8萬/畝。先迎風高拋,然後下田近距離補拋,拋足、勻所需基本苗。
5.大田水漿管理。
5.1淺水活棵田間建立1~2cm水層拋秧,拋後保持3~5cm水層活棵;活棵後淺水促櫱,並適時落幹排酸增氧,避免還原性物質過多積累。
5.2適期擱田達到預定苗數70~80%時,適度擱田,控苗促根;中期溼潤管理,以水調肥,促根壯稈。
5.2後期淺水灌漿,活熟到收。
6.大田肥料運籌。
6.1總氮肥量採用「兩頭促,中間控」的原則,每畝施用純氮18~20Kg,N、P、K比例為1∶0.3∶0.5。
6.2底肥收麥後麥草入墒、上水後,施碳酸氫胺20~25Kg/畝。
6.3分櫱肥拋後4~5天,秧苗活棵後,在秧齡5葉期時施BB肥20~25Kg/畝+尿素7.5Kg/畝。間隔7~10天左右(秧齡7時期)施尿素10Kg/畝左右;6.4平衡肥在9葉期,施用1~2Kg/畝促平衡;對葉色淡,苗數20萬/畝以下的田塊補施分櫱肥尿素6~7.5Kg/畝。
6.5穗肥(葉齡餘數3~3.5)施促花肥10~12.5Kg/畝尿素,如群體大、葉色深通過擱田控制後,群體下降、葉色明顯退淡的田塊在葉齡餘數1~1.5時施保花肥尿素5Kg/畝左右。磷肥在第一或第二次追肥使用,鉀肥在第一或二次施肥時和拔節期施用,前後比例為6∶4。
7.病蟲草綜合防治。
在做好常規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的同時,特別注重灰飛蝨防治,嚴控條紋葉枯病發生危害;中後期注意防治紋枯病、稻瘟病及螟蟲、褐飛蝨等病蟲的危害,確保豐產豐收。
8.雜稻處理。如分櫱、拔節期發現雜稻立即拔除。
本方法實現麥田秸稈全量還田達300~400Kg/畝,基本達到麥田秸稈全量還田的目的,培肥地力;解決麥秸焚燒汙染環境的難題;節約機械作業費40元/畝,柴油2Kg等,合計節約成本50元/畝左右,產量與常規塑盤拋秧相當或略增。
權利要求
1.麥田秸稈全量還田超高茬免耕拋秧稻作方法,其特徵在於收麥時留高茬20~30cm,餘草斜插入墒,然後灌水、施氮肥漚制5~7天後拋秧,拋秧後保持3~5cm水層活棵,中期溼潤管理,後期淺水灌漿,活熟到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麥田秸稈全量還田超高茬免耕拋秧稻作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灌水深度為6~8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麥田秸稈全量還田超高茬免耕拋秧稻作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增施氮肥漚制,施入純氮量為風乾秸稈總重量的2%~2.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麥田秸稈全量還田超高茬免耕拋秧稻作方法,其特徵在於拋秧時田間水層深度為1~2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麥田秸稈全量還田超高茬免耕拋秧稻作方法,其特徵在於拋秧後,施用純氮18Kg~20Kg/畝,基肥、分櫱肥與穗肥的比例為70~75∶25~30;肥料中的N∶P∶K比例為1∶0.3∶0.5。
全文摘要
麥田秸稈全量還田超高茬免耕拋秧稻作方法,涉及一種稻作生產方法,特別是一種麥田秸稈全量還田的稻作生產方法。收麥時留高茬20~30cm,餘草斜插入墒,然後灌水、施氮肥漚制5~7天後拋秧,拋秧後保持3~5cm水層活棵,中期溼潤管理,後期淺水灌漿,活熟到老。本發明可將斜插入墒溝的麥草和高茬部分全部留在稻田中,通過自然腐解使其全部腐變為可利用的肥料,免去了麥收後的耕地作業工序、省去了耕地費用,本發明將割下的麥草或留或插入墒溝,實現了全量還田,無需耕、覆將秸稈埋進田裡。
文檔編號A01G7/00GK1784948SQ20051012298
公開日2006年6月14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7日
發明者吳懷珣, 馬國慧, 陸瑞平, 陳德輝, 李群, 陳長銘, 葛勝 申請人:揚州市邗江區農作物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