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驢得水》人性史觀後感

2023-08-11 02:40:28

  這部《驢得水》,最近已經快被討論瘋了。去微博,去豆瓣,去知乎,鋪天蓋地的表揚,批評,諷刺,讚頌,肯定,否定,以及所有的關於它的話題下,都會激起一番異常激烈的爭論。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20xx《驢得水》人性史觀後感一:

  似乎每一部比較厲害的電影,都會在網上激起很多人的討論。影評人,編劇,導演,寫作者,演員,每一個人都在對著這樣的電影講出自己的評價和感悟。這部《驢得水》,最近已經快被討論瘋了。去微博,去豆瓣,去知乎,鋪天蓋地的表揚,批評,諷刺,讚頌,肯定,否定,以及所有的關於它的話題下,都會激起一番異常激烈的爭論。

  那麼,我就來說說我的觀後感吧。

  看完之後我意識到,開心麻花的電影,並不全是喜劇。

  整部電影進行中,我感到一種莫名的壓抑。說不出到底問題在哪裡,也不知道該怎麼評價這部電影。喜劇嗎?沒有《夏洛特煩惱》的那種直接的戲劇衝突。悲劇嗎?也沒有直擊人心的悲劇情節。商業片?沒有啟用任何一線明星。藝術片?也沒有多麼詩化的意象和鏡頭的表達。當然,除了張一曼在剝蒜的時候唱歌的那一段。

  那麼我想我該回過頭來,拋棄從前那些盲目的、固定的思考,來認認真真的重新考量這樣一部國產片了。

  有人說,影片的舞臺劇跡象太重;有人說,借古諷今用的很好;有人說,這是今年為止最好的電影;有人說,這樣爛的電影根本不需要導演……我覺得這些說法都有各自的合理性。當然,我也不是在做「老好人」。我的大概意思是:作者在民國的背景下,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現代的荒誕派故事,而故事裡的每個人,基本上都在象徵著曾經的我們自己。

  片中的八個風格迥異的主角,在民、官、知識分子的爭鬥中,都顯出各自人性的優點和弱點。

  張一曼在開頭講的那幾個葷段子,以及貫穿到後來與裴魁山、與銅匠的那兩場戲,都顯示著一個完全自由主義的人,在對工作,對生活,對愛有完全自由選擇權。有人罵她,說她是個婊子,說她不檢點。的確,她做的事確實在當時看來,或者在現在看來,都是不那麼合乎情理,不那麼讓人同情的。但是也不要忘了,校長在金錢面前的截然不同的兩種表現。我記得在之前培訓銅匠的時候,校長是委婉的來勸導張一曼的。但是後來呢?為了錢,也默不作聲了。校長,這個富有理想的民國知識分子,容忍了一次又一次的所謂文人的「鮮廉寡恥」的事情發生。這也是一種對人性的諷刺吧。

  再說到裴魁山。裴魁山是另一種典型的中國文人的形象。愛財,好色,道貌岸然,似乎所有國人的弱點和缺點都被他承包了。劇中前後兩種不同的形象,揭示了所有衣冠禽獸的共同特點。在友情,相戀,分開,報復的過程中,我似乎也看到了我自己性格的卑劣。他是不愛張一曼的,他說的話也都是騙自己的,順便也想把張一曼騙了,只可惜張一曼沒有信而已。當時那樣的選擇只是他沒有其他的選擇。

  裴魁山表白時對一曼說,我懂你,你不是婊子。在辱罵時他說,我恨你,你就是婊子。

  周鐵男,鐵骨錚錚的漢子,在最後不也是慫了麼?

  特派員要吃驢,孫佳去放驢,站在門口的周鐵男拿著剪刀,英雄氣概,豪氣沖天。可是只需要一顆子彈,並且是一顆不用打到他身上的子彈,立馬就讓他從慷慨激昂的英雄變成了一條趴在地上的狗。我甚至看到有人說,看完後心裡一直不是很舒服,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周鐵男的那個角色。或許大部分英雄的塑造僅僅是因為第一槍打中了。

  沒有人不怕死。凡是說不怕死的,要麼他是沒有真正死過,要麼就是在忽悠別人。周鐵男在後來對佳佳說:你不知道子彈划過耳朵的感覺。

  銅匠,充滿著中國農民的憨厚,樸實和善良,也彰顯出中國農民的貪婪,自私和狡詐。這是毫無疑問的。中國的農民階級,從來都是被當作正面形象來歌頌的。但是,那些鄉土裡的故事關係,哪有歌頌者描繪的那麼簡單?那些看似貶義的形容,正是他們生活並立足於農村工具與智慧。

  銅匠的老婆,典型的中國式婦女。罵罵咧咧,不拘小節,看似兇狠,卻並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傷害人的舉動。反觀像特派員,裴魁山這種,笑裡藏刀的人才算是最可怕的。

  特派員,說起他就不得不說他三次來小學的不同。第一次,在「視察」的時候,只有知識分子和特派員是主要角色。第二次,就變成銅匠和特派員是主要角色。到第三次,只有特派員才算權力的主角。有人說這象徵著三個階級的鬥爭,我覺得是有合理性的。但是也存在過度解讀的可能。因為這件事放在任何時空,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最後,就是影片的「唯一正派」孫佳了。我覺得她是代表不屈服的先進知識分子的。驢棚著火時,只有她自己堅持救火。期間各種堅持原則,到最後還要堅持上交舉報信。這些堅持看起來是很鼓舞人的。但是到最後她也屈服了。這讓我聯想到周鐵男。似乎這對劇中唯一的一對兒真愛的結果都不怎麼好。沒有人能保持原則——在大環境已經腐朽的情況下。有人說,結尾那漫山遍野的彩色塑料球,象徵著他們愛情的終結。

  在影片的最後,孫佳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過去的如果就讓它過去了,未來只會越來越糟!

  農民階級自始至終都是個被利用者。知識分子在某些時候同樣沒有話語權。官老爺一直高高在上。

  劇中的每個人,都是現實中的我們。

  我們是想要追求自由權利的張一曼,

  是竭盡全力保護自己利益的裴魁山。

  我們是為了目標包容忍讓的孫恆海,

  也是在強大力量面前倒下的周鐵男。

  是利益與力量集體控制下的小銅匠,

  也是那嚮往原則且堅守本心的孫佳。

  20xx《驢得水》人性史觀後感二:

  今天的一個無意間我看到有關《驢得水》的介紹,第一感覺只是名字很有意思,於是就好奇的看了看,才知道也許這會是一部不錯的喜劇。沒錯,我去看了。只是結果卻不是我想的那樣。

  🎬影院很快就滿場了,坐的密密麻麻的人群,大家都是很歡快的氣氛,坐等電影開始。嘴上不知覺的就笑了出來,你一定會納悶,電影還沒開始,我笑什麼?說出來也是很有意思,因為我一想到這是個喜劇我就很開心,心裡暗自祈禱一會不要讓我笑道肚子痛!這部劇沒有明星、沒有名導,有的只是一定不錯的口碑。

  🐴劇中講述幾名老師在民國時期的某一個鄉村開所學校,進行知識教育。他們的初心是為了讓這個鄉村的孩子們可以感受知識。因為村子十分缺水,弄來了一頭驢,所有人都不願意自己花費來養這頭驢,於是,學校把驢假定成了一名老師「呂得水」,以一個老師的名義來向教育局領空餉。教育局特派員來檢查就想盡各種辦法來掩蓋「呂得水」這個事實,「過去的如果就這麼過去了,一切只會越來越糟!」一個謊,需要很多謊言來掩蓋,這是事實,當然事情只會越來越早。學校因為一次次的「欺騙」換來的越來越豐厚的補助,人性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改變。甚至牽連的人會越來越多。電影的前奏很幽默,場子裡所有人前奏也都很開心,只是中途的時候大家漸漸的沉重,漸漸的沉默,直到電影末尾,都滿載著沉重的氣息。也許大部分人都在期待這件事情可以得到令人大快人心的一幕,每個人的手裡好像都捏了一把冷汗,只是到了最後都沒有散盡。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實際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感情,這部電影給我自身感觸很深,它很現實,現實的很殘酷,很冷漠。劇中人把"理想"、"理念"、"信念"錯當成信仰,但那些究竟不是真正的信仰。往往越是美好而正當的願望和目的,越是容易讓世俗的道德底線變得浮動模糊,而人一旦習慣於喪失原則就必然迷失墮落。信仰不可能拯救每一個人,但起碼能給向善之人一個可靠不變的指引和底線。同時,沒有信仰也就無法真正面對死亡,無法面對死亡的人只能著眼於眼前利益,不可能有更高的情懷和自我犧牲的精神。死亡終究是可怕的,當死亡從身邊路過,你是否也會害怕,又是否會向死亡低頭。面對自己的信仰,你是選擇信仰還是死亡?「你知道子彈從臉上飛過去是什麼感覺嗎?我以前不比你橫嗎,有用嗎?我告訴你,當你被人拿槍指著頭的時候,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人了。」劇中說:「我覺得中國最缺乏教育的或許不是農民。」細細閱讀,似乎是這個道理,教育是人性的一種,人性又怎麼能用身份來判定。

  其實,我們的內心都明白這個社會它是有多麼的現實,只是在這個現實的社會,我們都習慣性的選擇了去逃避,去幻想,幻想自己的信仰可以改變一切,甚至可以去拯救一切,可實際上我們並沒有的到真正令自己滿意的結果,只是變相的接受了另一個結果。或許,面對現實最好的辦法不是逃避,不是遠離,不是欺騙自己,而是「解決」,我們是不是可以多用一點心,去找到那個可以真正解決的方法。畢竟「過去的如果就這麼過去了,一切只會越來越糟!」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