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質量油茶籽烘乾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8-11 01:24:5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質量油茶籽烘乾裝置。
背景技術:
油茶壓榨過程中,在壓榨前需要對油茶籽水分進行烘乾,傳統油茶籽水分烘乾是採用木炭烘乾,上下料全部由人工完成,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並且不環保;目前一些茶油生產企業對傳統油茶籽烘乾工藝進行了改進,採用蒸汽烘乾,達到環保要求,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一是上下料完全靠人工,自動化程度不高;不能連續烘乾,是烘乾效率低,烘乾後排出的熱量不但造成能量浪費,也對大氣環境有一定的汙染,在烘乾油茶籽時有很多設備由於平鋪不均勻,導致油茶籽在烘乾過程中受熱不均勻使烘烤後的油茶籽乾燥度不同,影響油脂的榨取。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質量油茶籽烘乾裝置。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高質量油茶籽烘乾裝置,包括烘乾箱;烘乾箱安裝在支架上,烘乾箱上端設置有進料鬥,烘乾箱下端設置有出 料口,所述烘乾箱內交叉安裝有左傳送帶和有傳送帶,所述左傳送帶和有傳送帶之間交叉安裝有左擋板,有傳送帶和左傳送帶之間安裝有右擋板,所述烘乾箱上端安裝有螺旋進料器,螺旋進料器上端安裝有進料口,所述螺旋進料器在烘乾箱內設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前端與烘乾箱內最上端的左傳送帶的間距小於油茶籽的大小,所述出料口後端與烘乾箱內最上端的左傳送帶的間距為油茶籽的4/3。
所述烘乾箱的一側上端設置有出風口,下端設置有進風口,所述出風口通過循環管道與熱風機的進風口連接,所述熱風機的出風口與烘乾箱上的進風口連接。
所述循環管道上還安裝有除溼器和循環風機。
所述進料鬥設置在左傳送帶的起始端上方。
所述有傳送帶的起始端距左傳送帶的末端60cm。
所述出料口設置在有傳送帶的末端下方。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通過螺旋進料器和出口擋板使傳送帶上的油茶籽均勻鋪開,提高了整體烘乾質量。通過加熱裝置對傳送帶上的油菜籽進行烘乾,在傳輸帶不停的運轉下,使茶籽連續烘乾,減少上料人員的工作量,使企業生產效率提高,通過對烘乾箱排出的熱氣循環加熱,減少了熱風機加熱空氣消耗的能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烘乾箱,2-支架,3-進料鬥,4-左傳送帶,5-左擋板,6-出料口,7-有傳送帶,8-右擋板,9-進風口,10-熱風機,11-循環管道,12-除溼器,13-循環風機,14-出風口,15-螺旋進料器,16-出料口後 端,17-出料口前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但要求保護的範圍並不局限於所述。
一種高質量油茶籽烘乾裝置,包括烘乾箱1;烘乾箱1安裝在支架2上,烘乾箱1上端設置有進料鬥3,烘乾箱1下端設置有出料口6,所述烘乾箱1內交叉安裝有左傳送帶4和有傳送帶7,所述左傳送帶4和有傳送帶7之間交叉安裝有左擋板5,有傳送帶7和左傳送帶4之間安裝有右擋板8,所述烘乾箱1上端安裝有螺旋進料器15,螺旋進料器15上端安裝有進料口3,所述螺旋進料器15在1內設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前端17與烘乾箱1內最上端的左傳送帶4的間距小於油茶籽的大小,所述出料口後端16與烘乾箱1內最上端的左傳送帶4的間距為茶籽的4/3。
所述烘乾箱1的一側上端設置有出風口14,下端設置有進風口9,所述出風口14通過循環管道11與熱風機10的進風口連接,所述熱風機10的出風口與烘乾箱1上的進風口9連接。
所述循環管道11上還安裝有除溼器12和循環風機14。
所述進料鬥3設置在左傳送帶4的起始端上方。
所述有傳送帶7的起始端距左傳送帶4的末端60cm。
所述出料口6設置在有傳送帶7的末端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