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貼肚臍外用膏藥的製作方法
2023-07-24 05:06:06 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貼肚臍外用膏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中藥組合物,尤其涉及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貼肚臍外用膏藥
背景技術:
幼兒腹瀉是兒科常見的消化道疾病,患兒大多數是2歲以下的寶寶,6 11月的嬰兒尤為高發,腹瀉患者的典型症狀是患兒久瀉不愈、面色萎黃、食慾減退、大便稀薄且有不消化食物。目前現代醫學給予ロ服或靜脈注射補液、腸黏膜保護劑、腸道微生態調節劑、抗病毒藥物等,病死率已極大地降低,但病程仍較長,影響了嬰幼兒的健康成長,且輸液治療患兒痛苦較大,小兒哭鬧不配合,經濟負擔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貼肚臍治療小兒腹瀉的外用膏藥,祖國醫學認為小兒腹 瀉均為脾胃功能失調所致,小兒臟腑嬌嫩,脾胃脆弱,無論外感六淫或內傷乳食,均可損傷脾胃功能失調。中醫治療以健脾止瀉、益氣化濁、溫中散寒為治則。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該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貼肚臍外用膏藥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製成琉璃草果實5-7份、鍋焦5-7份、肉桂3-5份、吳茱萸5-7份、五倍子5-7份、獲茶5-7份、太子參4-6份。優選的,該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貼肚臍外用膏藥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製成琉璃草果實6份、鍋焦6份、肉桂4份、吳茱萸6份、五倍子6份、獲茶6份、太子參5份。製備方法琉璃草果實、鍋焦、肉桂、吳茱萸、五倍子、太子參研成細面,將上藥用薑汁調成糊狀備用。本方療法利用肚臍的敏感性高,滲透カ強,藥物易於穿透、彌散的特點,將藥物敷於臍部,便於藥物的迅速吸收,達到健脾止瀉、和胃降逆的目的。方中琉璃草果實收斂止瀉,治小兒腹瀉。鍋焦補氣,運脾,消食,止洩;治腹瀉,小兒消化不良。肉桂歸腎、脾、心、肝經;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通經脈。吳茱萸歸肝、脾、胃經;散寒止痛,疏肝下氣,助陽止瀉五倍子歸肺、大腸、腎經;斂肺降火,澀腸,固精,斂汗,止血。茯苓歸心、脾、腎經;利水滲溼,健脾安神。太子參歸脾、肺經;體潤性和,補氣生津,主治脾虛食少。臨床資料I、一般資料所有患兒均來源於2006年7月-2007年6月間在本院門診及住院診治的患兒,共140例。治療組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齡I. 5 23個月,平均9個月,平均病程24d ;對照組70例,男40例,女30例,平均年齡10個月,平均病程25d。2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程長短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 > O. 05),具有可比性。2、治療方法將調好的藥物,敷在患兒肚臍上,用紗布敷貼臍上,外用圓形臍布固定,4 6個小時取下,I天I次,三天為I個療程。3、療效標準(I)顯效治療72h內大便次數< 2次/日,大便性狀恢復正常,全身症狀基本恢復正常;(2)有效治療72h內大便次數減少至2次以下,大便性狀好轉,全身症狀明顯好轉;(3)無效治療72h大便性狀、次數及全身症狀均無好轉,神志惡化。4、治療結果兩組治療療效比較見表I表I兩組治療療效比較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貼肚臍外用膏藥,其特徵在於該外用膏藥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製成琉璃草果實5-7份、鍋焦5-7份、肉桂3-5份、吳茱萸5-7份、五倍子5_7份、茯苓5-7份、太子參4-6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貼肚臍外用膏藥,其特徵在於該外用膏藥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製成琉璃草果實6份、鍋焦6份、肉桂4份、吳茱萸6份、五倍子6份、茯苓6份、太子參5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貼肚臍治療小兒腹瀉的外用膏藥,祖國醫學認為小兒腹瀉均為脾胃功能失調所致,小兒臟腑嬌嫩,脾胃脆弱,無論外感六淫或內傷乳食,均可損傷脾胃功能失調。為此,本發明選擇具有健脾止瀉、益氣化濁、溫中散寒的中藥琉璃草果實、鍋焦、肉桂、吳茱萸、五倍子、茯苓、太子參研成細未,用薑汁調成糊狀敷在患兒肚臍上,經臨床試驗,總有效率達到94.29%,具有療效好、見效快、無副作用、無痛苦、容易被小兒接受的優點,值得臨床推應用。
文檔編號A61K9/70GK102670803SQ20121017920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4日
發明者謝立雙 申請人:謝立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