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年代的經典電影(伴隨成長的經典電影回憶)
2023-07-23 21:47:34 1
一、城堡
看電影一般是在我們單位。那時一個「單位」是一個相當完整的社會結構,幼兒園、醫務室、圖書館、食堂、子弟學校都有,甚至一度有文工團,外面的人混不進來,裡面的人逃不出去,很有點中世紀歐洲封建王國的味道。冬天的電影在單位禮堂放映,而夏天則在露天籃球場,那時我們管它叫燈光球場。
看電影的夏天記憶格外清晰,而冬天的情形則幾乎想不起。多年後我才明白,冬天日照稀少,人打不起精神,據說北歐那塊因此抑鬱症比率極高,性慾下降,生育率為負數。
單位的宣傳欄位於燈光球場的圍牆外。除了人民日報、長沙日報(改為長沙晚報是後來的事)、參考消息外,就是電影海報,有的甚至如連環畫般介紹劇情,例如這樣( 說明:放圖的電影我會寫出發行年份,該年份不等同於上映及我的觀影年份):
《保密局的槍聲》(1979)
感興趣的電影即便貼了海報也不見得就會上映,沒貼海報的說不定也會放,很有些天威難測。
大概一年級時,有張《簡愛》的海報,同學們不認識那個「簡」字,請教學習成績最好的我。我把手一揮道:這都不認識,國家白培養你們了。「談」字,談愛嘛。這都不認識,國家白培養你們了。
電影放映員是肖滿哥(滿哥在長沙話中的意思類似少爺),今天回想起來,這貨應該是個資深文青。有時心情好,他也會自己手繪海報。那年頭沒有巨型燈箱,沒有電腦放大,全靠一筆筆畫上去。只見肖滿哥左手捻支捲菸,右手執畫筆,目光深邃,可惜沒留鬍子,否則會像極了魯迅。他身穿下擺很長,上面顏料斑駁的藍色工作服,塗上幾筆,皺著眉搖搖頭,口裡念念有詞,思量半天,又塗上幾筆。
我們圍觀得不耐煩,但知道這個時候千萬不能打擾肖滿哥,否則後果很嚴重。平日裡肖滿哥在家收聽敵臺時,我們上門翻找出一些剪下來的廢膠片拿走,肖滿哥並不理會。
我們失去耐心退散,第二天,一幅大型海報出現了,類似於這樣:
這一招我研究過,叫「黑虎掏心」,各單位的美術精英幾乎都畫過這個招式的宣傳畫。
二、燈光球場
一般每周會有2-3場電影。每逢放映日到了傍晚時分,幾個工會的人懶洋洋地來到球場,接上幾十米長的黑色橡膠水管,給地面及球場圍牆澆水降溫,水淋在被太陽曬得滾燙的地面上,發出茲拉茲拉的聲音。然後電工師傅腳蹬帶大鉤子的專業電工攀爬鞋,熟練地爬上電線槓,把銀幕架設好。
天快黑了,鄭緒嵐的歌聲在球場周邊明亮的燈光中飄蕩:我們來~~到了太陽島上,我們來~~到了太陽島上...當然更多是時候是李谷一的《絨花》、《邊疆的泉水清又純》等,劉曉慶主演、李谷一插曲,這樣的電影一度是標配。
我和小夥伴們會很早就來到球場,口裡叼著綠豆冰棍,在球場瘋跑,把膝蓋摔得血肉模糊後,攀爬上籃球架再倒掛起來。同齡的小女孩只會提前幾分鐘,披著溼漉漉的頭髮,散發著「蜂花」洗髮精的香味,拿著小凳子目不斜視地跟著父母排隊進場。以我當時的認知,很難理解為什麼洗頭還要另外搞個東西,麻煩得很。
當然,正值青春的大姑娘用的估計也是那種洗髮液,我們那時沒有力比多,自然不會留意年輕的滿哥們會以怎樣熾熱的目光看著她們的背影。
「嘭嘭嘭」廣播裡響了幾下敲話筒的聲音,單位宣傳處「蘇妖精」活像電影裡女特務嗲聲嗲氣的聲音讓燈光球場更加喧鬧:請計劃科周發科同志速到放映室有人找...
單位的兩大神經之一朱神經背來一張巨大的竹躺椅。躺在竹椅上拿把蒲扇,看累了還可以仰望星空或睡覺,儼然神仙中人,我不覺得他有神經。但既然大家都說他是,不用上班,由單位養著,那就不要去招惹他。
燈光熄滅,放映開始。有時電影確實無聊,我們會跑到銀幕背後,那裡是一片雜草地,蛐蛐在肆無忌憚地鳴叫,我們看著左右相反的畫面傻笑。
偶爾也有的時候,燈光突然亮起,電影中斷,銀幕上出現肖滿哥手寫的一張幻燈片:等待拷貝,請勿喧譁。馬上一片罵聲響起。那時候一部電影分了幾段,按時間順序分了幾盤拷貝,裝在銀色的圓形扁鋁盤中。到今天我也沒弄明白,這樣分開是技術問題,還是為了節約成本。同一個晚上幾家單位先後放映,如果前一個單位耽誤了時間,下一個單位就會出現這種問題。送拷貝的開輛邊三輪摩託,我們叫他德國鬼子。雖然那時沒啥見識,但我們早就研究出,美國兵開吉普,納粹開三輪摩託。
三、祖國新貌
一般正片之前會有加映片,多是系列紀錄片《祖國新貌》,分幾個主題,比如西哈努克訪問北京,從小愛科學,輕工新產品等。
國產電影以輕喜劇居多,大體可分為農村題材和城市題材。
《瞧這一家子》(1979)那時典型的都市喜劇,陳佩斯的髮型很不錯。圖中美女應該是方舒,劉曉慶少見地沒那麼嚴肅,在裡面演了個諧配角。
《郵緣》(1984)郭凱敏、陳燕華主演。男主角是個受「四人幫」影響沾染了不良習氣,但本性善良的人,得到天使般的女主角幫助,中間鬧出無數笑話,最終改掉壞毛病,和女主角攜手走向未來...這種人物和情節設置比較普遍,但我們那時就是喜歡看。
陳燕華非常漂亮,可惜她演的電影不多,我就看過這一部。
《甜蜜的事業》(1979)這個片應該講的是講計劃生育,情節不記得,但記得裡面的歌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以及男女主角追逐嬉戲的慢鏡頭。
《喜盈門》(1981)農村題材的這類電影,情節全忘。喜劇片太多了,看過的並記得名字還有《咱們的牛百歲》、《好事多磨》、《笑比哭好》、《顧此失彼》等。
《405謀殺案》(1980)懸疑驚悚類型的電影對我們的吸引力巨大,至今記得這個片海報貼出後,我們漫長焦急的等待。但真正看過後,情節反倒不記得。
《R4之謎》(1982)和《405謀殺案》一樣,最後的兇手,是四人幫餘孽。
《黑三角》(1977)反特題材的電影在那時已經很少見。《保密局的槍聲》、《特高課在行動》、《藍色檔案》屬於諜戰片。
《神秘的大佛》(1980)這個片印象不可能不深刻,樂山大佛上的打鬥,挖眼珠的恐怖,沙舵爺(葛優的父親扮演)的鋼珠功夫了得,還第一次看到「藏頭詩」。
《紅蝙蝠公寓》(1962)別被這張陳思思的海報騙了,這是嚇出童年心理陰影的電影。雖然已經被前面那些電影錘鍊過,但這部實在太恐怖。清晰地記得看完後,不敢回關了燈的家,在門外等了幾個小時不敢開門。
《小街》(1981)那時有一類「傷痕電影」,由「傷痕文學」衍生而來,比如《巴山夜雨》、《燕歸來》等,《戴手銬的旅客》可能也可以算。沒看幾部,我小時候是正經人,不看文藝片。
《城南舊事》(1983)小時候不太喜歡看這種藝術性太強的電影。現在倒很想看看,可惜很難。
四、世界
《黑鬱金香》(1964)
《佐羅》(1975)阿蘭德龍堅毅的下巴,真正的兒時偶像。同時也羨慕童自榮配音的瀟灑俊逸,我至今納悶,那時大家都窮,為什麼一個每天得去菜市場買菜,在筒子樓過道裡燒煤爐做飯,搞不好還得時常在開會時深刻剖析自己思想靈魂的的中國人能夠展現出那樣優雅的貴族氣質。
一次上語文課走神琢磨佐羅,被班主任老師點名提問。我像個義大利人一樣攤手聳肩,用童自榮的腔調回答:這個題目,我可不會做。看來模仿很成功,班主任勃然大怒:憑你也去學佐羅?放學後留校課文抄10遍!
我覺得老師批評得對,不能做一個徒有其表的人,於是改掉了這個壞毛病。以後看到喜歡的義大利手勢忍住不去學,不去探究,養成凡事不求甚解的生活態度。
最常見的義大利手勢,上下搖晃,大概意思是why?なぜですか?這是何解? 不要學。
看過《老槍》(1975)的人大概會一輩子忘不掉火焰噴射器的恐怖,但它不是部簡單的動作片。中間有大量的閃回片段,講述沒有絲毫動作英雄的氣質,苟且,其貌不揚,近視笨拙,完全是一個普通人的男主角和羅密施耐德的愛情。這些閃回片段還不是按照時間順序來的。拍完老槍後7年,羅密施耐德去世。
《鐵面人》(1977)路易十四玩世不恭,終於在宮廷陰謀中被釘上永遠無法取下的恐怖鐵面具,關進漆黑的巴士底獄永遠出不來。
《新天方夜譚》(1979)有美豔的阿拉伯公主,瓶子裡的妖怪,操控噴火巨獸的瘋老頭子,結尾的空中飛毯大戰。只恨這種電影太少,還有一部《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遠沒有這部好看。
《卡桑德拉大橋》(1976)總的來說應該算是災難片,大牌雲集,情節非常好。災難片很少見,想的起來的只有《日本沉沒》(1973)和國產的《藍光閃過之後》。索菲亞羅蘭屬於看過一次就不可能忘記的人。
那時上映的外國片非常多,西德的《英俊少年》,印度的《大篷車》、《流浪者》,法國的《虎口脫險》、《瘋狂的貴族》、《巴黎聖母院》,羅馬尼亞的《神秘的黃玫瑰》,日本的《阿西門的街》、《追捕》、《龍子太郎》、《金環蝕》,英國的《三十九級臺階》、《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不過蘇聯和朝鮮電影我倒真沒看到過。
雖然冷門但我還記得有埃及的《走向深淵》,阿爾及利亞的《背井離鄉》、南非的《殺人狂》、土耳其的《除霸雪恨》...
五、壯哉我大美利堅
《遊俠傳奇》1981是小時候最喜歡的美國電影,也是童自榮配音。後來驚訝地發現IMDB評分居然只有5.0,這是我觀影感受和IMDB評分反差最大的一次。雖然IMDB分數對文藝片的偏愛人盡皆知,但這也太過分了。
「跑吧,銀子!」伴隨William Tell序曲音樂,在夕陽餘暉中,遊俠和印第安朋友湯圖策馬奔馳在遼闊的西部荒原。
2013版遊俠傳奇風格古怪,雖然很喜歡強尼德普,但覺得遠比不上這部。片尾處遊俠揚起馬蹄喊道:Hi-yo, Silver! Away! 旁邊的強尼德普版湯圖一臉不屑:Don't ever do that again. 西部片死了,我們老了。
當年還看過一部西部片《一個酋長的勝利》,情節完全回憶不起,倒記得裡面的歌:He's coming back with freedom, he's coming back with love...
《勝利大逃亡》(1981)上映時,並不認識扮演守門員的史泰龍,只認得球王貝利,片尾用一記倒掛金鉤擊潰納粹。貝利在電影裡的一球成讖,1982年世界盃決賽,西德被羅西擊敗,塔爾德利的怒吼畫面震撼世界,我們無可求藥地喜歡上藍色的義大利,再也無法改變。
個人印象中,1982年世界盃好像沒有直播,至少我是幾年後在電視裡看的。
《第一滴血》(1982)動作明星終於到來,讓人熱血沸騰。這大概算美國控訴越戰的「傷痕電影」?不同的是,我們看到的蘭博是受傷的狼而不是羊。
摩羯星一號(1978)航天局偽造了登月,然後追殺太空人滅口。看這個片之前,在一次因雨只能待在室內的體育課,老師先和我們講了這個電影故事。
《愛德華大夫》(1945)格裡高利派克,英格麗褒曼,希區柯克,第一次接觸到心理學。人們的內心是凌亂的,像一個胡亂搭建起來的違章建築,看似安全,不過是苟且,有時會漏雨,有時被強拆,對於真正的黑暗卻一無所知,也束手無策。
《未來世界》(1975)第一次看到科幻片。國產片《珊瑚島上的死光》應該算不上科幻。據說當年引進時,在《星球大戰》和這部中選了後者。雖然童年時代錯過《星球大戰》很可惜,但人一輩子要錯過的東西太多,也沒必要為此捶胸頓足。
《海狼》(1980)男的是羅傑摩爾但不是007,女的不是邦女郎而是德國間諜。接下來的鏡頭是刺客突然闖入,女人扔出酒瓶砸暈了刺客。為什麼我記得這麼清楚?因為中學時一位來自牛逼單位的同學告訴我,以前在他們單位放映時,出現了我沒看到的鏡頭:女人扔出酒瓶後,被子滑了下去...
《情暖童心》(1980)當年看過這部真實故事改編電影的人很少,記得的人更少。我一直在尋找資源,希望能再看到。雖然未能如願,但在追尋過程中得知,自幼被遺棄在孤兒院,身患絕症,最終安靜離去的小女孩抱著的玩具熊,是一直與她保持聯繫的筆友送她的禮物,這名筆友名叫埃爾維斯普雷斯利。
《摩登時代》(1936)最快樂的觀影經歷來自卓別林,不是那時的笑點太低,而是卓別林有著超越時間的偉大。小時候看過的可以隨時一部不差地說出來:《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淘金記》、《一個國王在紐約》。
《城市之光》(1931)卓別林演的流浪漢卑微低賤,但從不放大他的愚昧讓人去鄙視並以此產生優越感,也不去煽情地描述他的苦難來博取廉價的同情,他展示的是勇敢和善良。
六、審美
那個時代的女演員,在當年銷量驚人的《大眾電影》雜誌上,並不被稱為超級明星,而叫做「青年演員」,大幅照片刊登在封底封面和插頁。也有熱心讀者對這種不健康的傾向進行批評,《大眾電影》從善如流,有幾期改登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據說銷量暴跌,只好又改回去。
現實生活裡最漂亮的姑娘,如果沒有好的門路,一般會被招進商店當營業員,她們去了導致銷售額上升。只是這種被叫做「大集體」體制的商店,據說不如全民所有制那麼好。過了七八年,這些「大集體」紛紛倒閉,那些漂亮姑娘就像過期食品,不知道被堆放或處理到了哪個角落。不知在她們的眼中,來來往往的顧客是否就像一幕電影,連終點都沒有,只能看到一個又一個的角色在眼前晃動,最後燈光亮起,一個人回家。
當年的女演員很漂亮,毋庸置疑,而且長相很有個性特點,不像後來我得花幾年時間才能區分出李冰冰和範冰冰。不過以我個人的審美,我覺得她們多數臉稍微大了點,我喜歡不超過我手掌寬度的窄臉。
而男演員的情況就堪憂了。那時男人長得好,不叫帥哥,叫「美男子」,唐國強、郭凱敏這樣的,氣質陰柔,在電影裡對女主角彬彬有禮,非得等女主角主動追求,這才半推半就勉為其難地從了。唐國強在《孔雀公主》中演王子,《小花》中演解放軍,都毫無陽剛之氣,被斥為「奶油小生」。多年後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演諸葛亮,成功改走睿智型線路。
《牧馬人》(1982)那時也不是沒有硬漢型男演員,比如各類英雄們。不過可能這些英雄們思想覺悟太高,大家覺得不現實。朱時茂演過《牧馬人》,獲獎無數,無奈群眾就是不怎麼喜歡,最終這個濃眉大眼的傢伙背叛革命,一門心思演搞笑小品去了。還有演了電視劇《武松》的男演員,這個劇大家愛看,但男演員紅不起來,雖然我還看過他一部抗洪救災的電影,他還是消失了。
這個事我覺得也不能怪當年的觀眾,現在情況也好不到哪去,比如多數人更喜歡斯文優雅的皮爾斯布魯斯南版007,而不待見現在滿臉戾氣,工作作風莽撞的丹尼爾克雷格。
七、那些姑娘
上學路上,同學們會輪番提起昨晚電影裡的各種搞笑情節,把肚子笑痛。當然,更多的時候我們談別的,比如理想。黃二嗲的理想是當記者,鄧九爺的理想是當科學家。幾十年過去了,黃二嗲如今在給一個仿佛永遠無法完工的房地產工地守倉庫,鄧九爺下崗後每天在茶室打五塊錢一炮的麻將。
我也是後來才明白,理想不是用來實現,而是用來對姑娘信口開河的。比如說,我後半生要在蒲甘度過,至於前半生,我就胡說八道在這篇帖子裡,你不用懂什麼投射效應,不用在乎敘事結構,不用留意我怎麼起承轉合怎樣挖坑埋梗,因為我根本不懂。
我們那時不會談論女同學,那是很丟份的事。女同學有什麼好?喜歡臭美,大多還不夠聰明,有時非常癔怪,用書面話來說,叫喜怒無常。假如某人和女同學多說了幾句話,同學們就會起鬨:王計之,米來米,妹子喜歡你!而這名叫王計之的同學不僅不會洋洋得意,反而會惱羞成怒,咬牙切齒地要和起鬨者幹上一架。
我那時生怕女同學對我起了歹心,於是把歷任女同桌欺負得嗷嗷叫。雖然逞了一時之快,但在以後失意的日子裡知道後悔,沒法找個當年的小學女同桌談理想了。算了,說不定她們小時候的理想就是將來找個男朋友揍我。
童年時這種扭曲的兩性觀念非常害人。多年後我好不容易約到暗戀的本系女神看電影,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對於這樣很難找到答案的深奧問題,我的人生格言是:那就算了吧。
又過了很多年,女神回憶起這事,對我說,她記得當時是冬天,電影院寒冷徹骨,她凍得發抖,鼻涕都要流出來了,而我在聚精會神地看電影...
八、時間就是命運
肖滿哥結婚了,禮堂被宣布為危房,不久後被拆掉,人們也更願意待在自己家裡看電視,燈光球場荒廢了。我不知怎麼地去參加了朱神經的追悼會,從單位領導致的悼詞中得知,原來他本是大牌大學畢業的高級知識分子,還有海外親戚。我考上了本市最好的一所中學,童年時代就此結束。
一年後,她也考上了這所中學。儘管可能無數次在喧囂的校園裡曾擦肩而過,但依然迷失在各自的世界,直到8年後才認識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