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國時代的文案(沉默年代裡的先聲)
2023-07-24 00:45:10 1
自1840年鴉片戰爭打開中國的大門後,中國便進入了一個跌巖起伏的時代,面對外強的凌辱,洋務運動、維新變法相繼展開,但都救不了清王朝滅亡的命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清朝末期的GDP佔世界總量的35%——10%之間,雖然不斷縮減,但仍佔很大一部分;那作為上層建築的朝廷官員如何運作這部國家機器?讓我們目睹一下兩則章回體小說,或許從中可以看到答案。
吳趼人(1866——1910),生於廣東海南,因住在佛山,自稱「佛山人」。吳趼人性格剛烈,從不低頭獻媚。在二十多歲時,他到了上海,以撰寫小說為生。他的著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將清朝政府的醜態展現的淋漓盡致,叫人拍手叫絕。
李伯元與《官場現形記》李伯元(1867——1906)出生於山東,他父親本就是官員,所以李伯元從小就目睹了官場種種。上學時,他成績優異,以第一名考中秀才,但以後的考試中卻次次榜上無名,這使他開始厭惡官場上的徇私舞弊,上下勾結。《官場現形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出來的。
全書共六十回,抨擊著清政府的黑暗腐朽,其中還描繪了清朝官員對洋人的態度。第十三回中,一位官員對下屬輕則動口,重則動手,但對洋人卻唯唯諾諾,就差下跪磕頭了,熟不知這反而令洋人更加反感。雖然是用輕鬆搞笑的故事編寫,卻有一種無法卸除的沉重感,更惻隱出作者改良社會的思想。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兩則清末小說,或是有更好的小說可以共同借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