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部電影你絕對沒有全看過(一個400多年前的陰謀)
2023-07-24 00:07:25 2
大家想像一下,一個蓄謀已久的陰謀,而你早已知曉陰謀的全部計劃與細節,你會為正義去阻止這場陰謀?亦或是利用這個陰謀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距今400多年前的英國有這樣一場陰謀,當時基督新教成為了英國國教,天主教徒受到排擠與打壓,只能做二等公民。後來詹姆斯一世繼位,他母親是虔誠的天主教徒瑪麗一世,天主教徒們本以為詹姆斯一世繼位後,會給予他們同等待遇。可事與願違,原本詹姆斯一世有意推動天主教解放運動,以平衡基督新教徒的力量,但因耶穌會否定伊莉莎白一世與詹姆斯一世的繼承權威脅到王權,改革就此作罷。
詹姆斯一世劇照
天主教徒們大失所望,一小部分絕望的教徒策劃了一個計劃,他們打算在國王與議員於威斯特敏斯特宮召開議會時,將他們全部炸死,接著扶持國王的女兒波西米亞的伊莉莎白做傀儡女王,從而光復天主教為國教,但這一計劃需要一個有軍事素質與爆破技術,同時又不為人所知的人執行,於是這一組織從荷蘭爭取到了蓋伊·福克斯。
蓋伊·福克斯劇照
本來他們租到了上議院相鄰房屋的地下室,但他們在「機緣巧合」之下租到了上議院地下室,到了1605年三月,上議院的地下室已堆放了約2.5噸火藥。
10月26日,為使得計劃成功後天主教獲得有利政治地位,「某個」成員向上議員天主教·蒙特伊格提前通了氣,信上說希望他不要出席此次會議,同時斷言新教的議員將遭受沉重打擊,但蒙特伊格並沒有聽從信上的安排,在所謂正義與恐懼的驅使下,他將信交給了當時的國務秘書:羅伯特·塞西爾。
信件劇照
他們早已懷疑天主教有意推翻統治,建立新的天主教政權。而這封信恰好引證了新教徒們的猜想,反叛者得知了那封信的存在。在蓋伊·福克斯檢查完地下室後未發現異常後,決定繼續執行計劃。
信被送到國王詹姆斯一世手上,詹姆斯對這個陰謀的真假表示懷疑。但出於安全起見,在11月4日議會開幕的前一天,薩福克伯爵展開了搜查並未發現異常,但他發現了私人租用的地下室,堆積著數量可疑的木柴。
到了1604年11月4日午夜,在議會快要召開的這個時間段,展開了第二次搜查,託馬斯·科尼維特爵士發現了火藥桶,同時也逮捕了帶著導火索看守火藥的蓋伊·福克斯。
「火藥陰謀」徹底流產,參與者們相繼落網並承受了嚴酷的刑罰,這一事件導致天主教在英國徹底身敗名裂,針對天主教的政策也變得更為苛刻,天主教解放也全面停止。
蓋伊·福克斯行刑劇照
或許羅伯特·塞西爾的密探早已知曉了整個計劃,從機緣巧合的地下室開始,陰謀的火藥早已埋下,但羅伯特並未馬上拆穿這一計劃,那一封通氣的神秘信件是誰寫得無從得知,這封信成為了點燃火藥的引信,它點燃了新教教徒與國王的恐懼,而羅伯特利用恐懼徹底達到了政治目的。
到了最後,他所需要做的僅僅是讓大家看到火藥在地下室,而陰謀發酵出的恐懼讓「異教徒」徹底得到清算,11月5日英國的篝火節也由此而來,人們將叛國者福克斯的模型丟進火中焚燒,舉國歡慶這一邪惡的陰謀得以粉碎。
新教徒慶祝
火藥陰謀使新教地位與王權得以鞏固,而鞏固的手段卻是利用陰謀以自身極小的代價帶來恐懼與威懾。這場陰謀無法區分正義與邪惡,最後針對陰謀的參與者進行的審判,都毫無公正可言,罪行早已在當時的政府事先確定,而法庭只是將預定的罪行鍍上公正的權威,民眾所看到的只有早已定性的謊言,同時他們利用謊言,將人們引導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
被清算的天主教教師徒
然而火藥陰謀依舊在上演,帶有立場的正義仍然在蒙蔽世人,從前是教會的布道,現在是網際網路、電視等媒體的宣傳,恐懼與謊言的陰謀幾乎貫穿了西方的文化。
在電影《V字仇殺隊》中也有一場火藥陰謀,不同的是統治的工具不是宗教,而是病毒與媒體。想像一下,當一個人擁有一種病毒而只有他才有解藥。如果他的目標是權力他將如何運用?
一個年輕的政客、虔誠的基督教徒蘇特勒在英國政壇冉冉升起,他依靠狂熱的宗教崇拜與極端的民族主義獲得了空前的聲望,他反對所有的瀆神行為,打擊基督教以外的所有異教文化,因為國內戰使英國經濟遭受重創,一種能夠迅速團結國內的極端國家資本主義呼之欲出:納粹主義。
蘇特勒所領導的黨派
與美國的對立煽動了民眾的仇恨,但蘇特勒所領導的黨派缺少了一塊走向權力巔峰的跳板,一個極端的陰謀就此應運而生,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研究出一種生物武器與該病毒的解藥,即做惡魔的同時又要做救世主,而實驗的對象正是那些蘇特勒的反對者與有悖基督教教義的「異端」分子。
一場宗教與種族的大清洗以這個實驗拉開了序幕,但一次「意外」的爆炸將生物實驗的成果付之一炬。本以為計劃將以失敗告終,可被關押在五號牢房特殊的實驗體卻給這一計劃帶來了希望。他們用這個實驗體的血液研製出了解藥,隨後他們在學校、地鐵站與水廠開始了病毒的傳播。傳播的同時他們也製造襲擊將罪責徹底推給了極端分子。
病毒與恐懼在他們控制的輿論下迅速傳播,在病毒爆發前沒人能預料到大選的結果,病毒爆發後,隨著解藥的發放,北方之火黨的領導人以絕對的優勢當選了元首,而代價是十餘萬可控的人口犧牲。
這一陰謀的所有策劃者也隨蘇特勒的當選成為了身居要職的領導人,英國也徹底成為一個納粹統治的國家。從前他們靠病毒與恐懼製造混亂,當取得政權後他們開始靠法律名正言順地進行屠殺。《忠貞條例》的出臺迅速肅清了大部分的異端分子,而那場陰謀也成為了歷史,被遺忘與掩埋。
北方之火黨
從四百多年前的火藥陰謀,再到電影中北方之火的病毒陰謀,兩個陰謀都是拿到劇本自導自演的政治陰謀,陰謀的本質都是執行一場失敗且可控的計劃,火藥沒有引發爆炸,病毒得到救治。但人們的懷疑與恐懼並不會這麼想。
火藥陰謀的人們想的是火藥如果爆炸英國將改朝換代,所有政要都在爆炸中喪生。
病毒陰謀想的是病毒將毀滅人類,很可能下一個就是自己。
因為懷疑與設想引發了人們的恐懼,人們便因為恐懼,為了一件僅存在於設想的事而行動,有目的的陰謀便是利用這樣的恐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而代價僅僅是讓大家看到自己藏的火藥,與治癒自己的病毒。
不同的是如今恐懼通過網絡、電視等媒體獲得了更快的傳播與發酵速度,巨大的信息量也正混淆著人們的視聽左右著人們的思考,從媒體所看到的也只是相對真實的信息。但控制媒體輿論從西方的古代宗教與王權至今早已屢見不鮮,利用媒體引導輿論達到政治目的才是「火藥陰謀」的關鍵。
電影中V的復仇也充分展現了媒體惡意扭曲真相的手段。
在電影最開始,中央緊急廣播系統在宵禁期間響起了《1812序曲》,政府的秩序與權威被他們自己的媒體渠道打破。緊接著有人走出家門,人們開始懷疑這一事件。
朱斯提提亞女神像被摧毀
隨後象徵法律與正義的朱斯提提亞女神像被摧毀,整個舊巴裡大樓成功被爆破,一棟大樓的倒塌雖然無法撼動蘇特勒政權,但政府的權威與律令已開始發生動搖,一個極端集權的政府需要絕對服從的民眾,民眾的選擇只有服從與沉默。而這一棟大樓徹底打破了沉默,失語的民眾回想起了久違的呼聲,同時政府也開始害怕聽到反對者的言論。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這次「恐怖襲擊」被描述成了一次成功的爆破,在權威的主流媒體這一事件被新聞主持人以輕鬆的語調報導,政府頂替了V成為了這一事件的主謀並賦予了正當性。
同時在華麗的政治渲染下一棟舊建築的拆除增加了「跨時代」的意義。人們相信與否並不重要,蘇特勒政府想要的是用謊言掩蓋真相,當民眾對事實認知不全面時思維只停留在懷疑上,掩蓋的真相會隨著時間讓人們逐漸遺忘。
因為這次爆破與民眾並無直接關係且沒有威脅,人們的認知只停留在一棟建築的消失,但這棟建築的拆除卻代表了V對知情的蘇特勒政府的宣戰。
本以為將事情壓下來的政府萬萬沒想到V綁著炸彈來到了電視臺,他進入演播廳利用政府設立的緊急頻道對全國人民發表講話。V從掩蓋的真相走到了大眾面前,他質疑現在政府的制度,煽動民眾被壓迫的自由與人權。同時他聲稱對昨晚的爆破負責,前腳剛報導了政府的爆破,緊接著V就公開了真相。
V公開真相
在這個沉默的時代一個異常的聲音徹底打破了人們的沉默。
當然會有人質疑V發言的真實性,但電視臺先前的發言毫無疑問卻淪為了徹頭徹尾的謊言,在V還沒有走到公眾面前時政府可以捏造謊言,可V來到了民眾面前,那麼V就成為了蘇特勒政府明確且對立的敵人。同時V只是個戴著面具的人,民眾不知道他是誰,他可以是某個人同時也可以是任何人。但只要有人認同他的精神在他的言語中找到共鳴,那麼就會有人變成反抗的力量。
V通過這次演講撕下了蘇特勒政府那張象徵著謊言的面具。
接著警察帶著攝影機破門而入,一個警察開槍打死了被扮成V的人質,這一畫面被成功拍下,炸彈也被拆除,新聞報導的是警方成功擊斃恐怖分子V,視頻經過了精妙的剪輯剔除了可能引起民眾懷疑的部分,一個斷章取義的真相就這麼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V也就死在了大眾面前,蘇特勒政府再次利用謊言將真相掩蓋,但V面具之下的身份並未被揭開,所以民眾的懷疑也將一直持續下去。
扭曲真相、對事實斷章取義,這些在現實中的某些媒體都是常用的手段。究其目的多是為政治、商業目的控制輿論的導向。四百年前的火藥陰謀難道就沒有被歪曲嗎?
而火藥陰謀的結果無疑煽動了新教教徒的仇恨情緒。從前是宗教,而現在是一種意識形態與認知的對立,福克斯被描述成叛國者、恐怖分子。天主教教徒在當時的英國只配做二等公民,現如今難道不也存在著因人為捏造的政治對立嗎?
隨著網絡的發達 ,媒體的泛濫,形成一種潮流、塑造一種文化早已變得輕而易舉,扭曲的報導、不完整的真相。人們離真相反而越來越遠,哪怕得知了真相的人們也會因自身的道德與認知對真相做出錯誤的判斷,但人們有了解真相的權利。
V計劃
蘇特勒的納粹政府利用陰謀製造恐懼進行統治,對於這個政府人民反而成為了敵人,只有絕對服從與忠誠才能得到庇護,他們還組建了一個龐大的監聽情報網用以監聽民眾排除異己,任何形式的言論都逃不過監聽。其次這些言論還會加以數據分析從而及時調整政策,就像現實的「稜鏡門」一樣。
V此時已在全國民眾的面前死亡,而死亡卻也是V計劃的一部分,因為有時候死人比活人管用,蘇特勒納粹政府在全國面前公布了V的死亡。此時哪怕V「復活」也再也不會出現在新聞之中,這也就為他接下來的暗殺提供了極大便利。因為他已經社會死亡了,並且是官宣,無論他怎麼搞破壞政府都不會在民眾面前承認。蘇特勒政府的權威性與真實性是不容挑釁的,他們自己更加不會挑釁自己承認自己的錯誤。
V對於政府是敵人,對於一些民眾是英雄。在他假死之後民眾更加對他崇拜,這不是蘇特勒政府想要看到的。所以新聞媒體在V死後對他進行了大肆抹黑,同時他們也將自己的罪行讓V來背鍋。
英雄的思想是不朽的,但英雄的屍體也逃不過被老鼠臭蟲啃食。V在這時毋庸置疑成為了一種反抗思想的象徵。而蘇特勒政府越是壓迫民眾所受到的反作用力也越大,因為人們從V這找到且覺醒了反抗的思想。
在黑暗中為人們點起了第一根火炬。
第一根火炬
活著的V接下來所做的事只有一件,讓蘇特勒政府沉默。首先,象徵政府的代言人倫敦之聲普洛特洛被殺,輿論就此沉默。接著是宗教的主教利利曼,信仰、道德與價值觀的象徵被摧毀。隨後是黛安娜博士,用生物科技造成嚴重後果幫助蘇特勒政府達到政治目的。
V殺了這些象徵與陰謀的參與者,但官方媒體卻只能用謊言掩蓋他們死亡的真相,同時V也需要清醒的愛國者與不怕犧牲的反抗者。他塑造了兩個象徵,一個是秘密警察總督察芬奇,V暗殺這些曾經陰謀的參與者的同時 芬奇也順藤摸瓜梳理出了陰謀的真相,最後他偽裝成曾經被滅口的陰謀參與者告訴了芬奇一個完整的陰謀真相。
第二個是艾薇,因恐懼而沉默的歷史的見證者,艾薇的哥哥死於蘇特勒政府在聖瑪麗學校投放的病毒,父母也是當時蘇特勒的反對者。她們一家都死於政治迫害,而年幼的她當時能做的只有躲在床底,12歲時接受了5年青年改造計劃的矯正後徹底被磨去叛逆,她因恐懼而屈服於政府,當時她與家人還有朋友戈登遭到迫害。艾薇想要反抗卻因恐懼而沉默,她就像所有受難民眾的象徵。
而V想要做的是將艾薇從真相的見證者變成「受害者」,所以V為艾薇搭建了一個舞臺。同時讓她從觀眾變成了參與者。讓艾薇體驗了他曾經在生物實驗室所遭受的一切。
是什麼在黑暗中點燃了V的希望?《鹽沼》,正是這一部電影的女主角瓦萊麗在隔壁牢房遞給V的信鼓勵了他,如今V也用同樣的方式鼓勵著艾薇,他用一個謊言道出了曾經的真相,他告訴艾薇自己經歷了什麼,艾薇的父母曾經經歷了什麼。以及在極權主義的陰謀之下所有受害者的經歷,她的母親犧牲自己保護她,戈登也犧牲了自己做了同樣的事。所有的死者已無法發聲。
鹽沼女主
而知道了真相與陰謀的艾薇要繼續沉默下去嗎?最終艾薇選擇了反抗拒絕了妥協,他選擇為那些再也無法發聲的人發聲。為了她的父母、朋友與所有受害者、壓迫者去反抗。V幫助艾薇摘下了她戴了太久的沉默面具,就像曾經瓦萊麗真誠、熱烈地祝福他一樣,為此V為了真理與希望來到了全國觀眾的視野,他呼喚所有人都戴上同一張面具為了一個理念去反抗。
經過一系列的事件發酵,監聽數據顯示人們的反抗情緒有增無減,特別是戈登寫的真假蘇特勒的劇本徹底觸怒了元首。政府權威與元首的形象受到前所未有的挑釁,毀了一個人的形象只需要一條負面新聞,而塑造與維護一個形象卻要日積月累。可想而知這一鬧劇播出的影響,為此蘇特勒下達了更為極端的恐懼統治政策。
緊接著的是每天一堆負面新聞的播出,政府試圖繼續用負面新聞製造焦慮與恐懼讓人們依靠蘇特勒。一個人一天只吃一種食物都會感到厭煩,況且是新聞每天輸出的只有負面新聞,而媒體很巧妙地沒有直接道明目的。就像我們講述戰爭,一串死亡的數字人們沒有太多感覺,但聚焦到一個人的死亡或暴行反而更能引起共情。而蘇特勒政權控制的媒體靈活運用了這一點。在報導國外戰亂聚焦某一事件,國內為了渲染恐懼反而用的是冰冷的數字,這些數字每天都在變化並且與人們息息相關,他們企圖用碎片化的新聞販賣焦慮。
艾薇經過洗禮重生
但V的多米諾骨牌早已立好。隨著數十萬份的福克斯面具送到民眾手中,越來越多的民眾站了起來,英國局勢也愈發混亂。隨著11月5日的臨近,局勢也越來越不受控制。有的人戴上面具犯罪,有的人戴上面具玩樂、外出。
當V的福克斯面具成為了民眾反抗的代表,那麼政府與民眾也徹底站在了對立面,人人都有可能是V,並且每個V都有可能是民眾。這時但凡秩序的執行者錯殺一個民眾,那麼一張多米諾骨牌所引發的連鎖效應將隨時升級為街頭政治。
而V所要做的只是抽走最後一張骨牌:克裡蒂。他才是一切陰謀的主謀,而蘇特勒僅僅是政府的形象代言人,哪怕沒了蘇特勒,這一極端的納粹體系也將照常運作,V利用克裡蒂的野心與受到的威脅做了一場交易,最後蘇特勒也死在了自己人的槍下,V則除掉了克裡蒂,整個英國徹底進入無政府狀態。
當臨近11月5日的鐘聲將要敲響,無數戴著福克斯面具的人向議會大廈聚集,士兵拿槍對著民眾。就像V所說:「他們有的只是子彈,思想是不怕子彈的」。士兵空有子彈而失去了發射子彈的思想的火藥。
面具的意義
而V的火藥是通向議會大廈的列車,但他沒有點燃火藥的權利。V將權利交給了艾薇,交給了所有被壓迫的人民去思考是否要打破這個舊世界,以及要創造一個怎樣的新世界。
當11月5日的鐘聲響起,滿載火藥的列車向議會大廈駛去,V「開滿」斯嘉麗·卡森玫瑰的軀體與議會大廈同歸於盡,一座上層建築的極權主義桎梏被打破,屬於人民的希望焰火在黑暗中綻放。
而V早在最開始死在了公眾的視野中,是人們的需要與不相信他的死亡而復活了他。也是從那時起V從一個個體變成了一種象徵與理念,是人們的需要賦予了他面具的意義。他並非正義也不屬於邪惡,V僅僅是把真相告訴了世人。
V之精神
V作為曾經病毒的實驗體、被迫害的其中一個人,人們用他的血液研製出了解藥,但解藥卻被邪惡的人用以炮製陰謀。他為人們帶來了希望但卻被邪惡所利用,他就像曾經的福克斯一樣提供了反抗的火種,但他與福克斯都沒有點燃火藥。V將精神傳達給世人並交給了人們使用的權利。
有人用這種精神團結民眾尋求真理,也有人為一己私慾將其用於燒殺搶掠。戴著什麼面具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所作所為賦予面具怎樣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