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哈爾濱真人原型(1984年夜幕下的哈爾濱火遍全國)
2023-07-18 08:02:08 2
歷史何其多,而他存在只為了一個目的,就是警示我們不忘國恥,銘記歷史。稍微有一點年紀的人,大概都會記得這樣一句歌詞:"黎明在前方燃燒,用熱血給天空破曉。"
這首歌就是1984年根據作家陳嶼筆下的《夜幕下的哈爾濱》,根據該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在1984年播出,一時之間萬人空巷。多數人認為劇中男主角王一民只是作者虛構出來的角色,沒有想到這樣傳奇的事跡會發生在現實生活中,而他的歷史原型究竟是誰呢?
《夜幕下的哈爾濱》劇中的抗戰英雄王一民,其原型就是我黨吉林市委創立者李維民,1984年《夜幕下的哈爾濱》的選角,和真實的李維民有很多的相似點。
1926年,李維民在校期間閱讀了大量書籍和進步書刊,參加了反帝大同盟,畢業後在家任教,不久就被辭去,失業在家。在同學、我黨秘密黨員紀儒林的幫助下,閱讀了中央編印的雜誌和書刊。
李維民初步懂得了我黨領導工農鬧革命,目的是為了推翻舊中國,建立新社會的革命道理,他的思想覺悟也有所提高。這一時期李維民所經歷的事,更加堅定了要為祖國革命事業努力的信念,也為後來李維民的革命行為埋下鋪墊。
二、畢生奉獻給中國革命李維民最初在吉林展開工作,1933年5月份,吉林特支高層領導出現了叛徒,李維民迅速安排相關人員撤離、損毀文件轉移到哈爾濱,跟著鐵路黨小組人員才躲過敵人的盤查,不久後被任命為滿洲省委交通局負責人,領導整個東北地下黨情報工作。
但是滿洲省委高層出現叛徒,滿洲省委遭到嚴重破壞,幾個重要的據點被敵軍破壞。敵軍還對李維民的家進行了偷襲,當時李維民年僅六歲的兒子也被敵軍殘忍殺害。雖然,經歷了喪子之痛,李維民還是繼續進行抗戰鬥爭。
當時東北抗戰聯軍急需火藥,但東北已經被日本人控制了,李維民卻想盡辦法將製作炸藥的原料源源不斷的運送到抗聯地方去。李維民總是能夠把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即使環境再艱難,也能化不利為有利。
在生死存亡的時刻,李維民為了為了組織、為了人民、為了革命、舍小義為大義,放棄了自己的個人利益和私人感情,無私奉獻。
三、不是故事的故事1、千裡護送劉
滿洲省委特支部被敵軍破壞以後,李維民離開哈爾濱,幾經輾轉來到西安在八路軍西安辦事處任收發科長,在這裡,李維民再次見到了劉。
1939年李維民離開西安,隨著劉到河南省委工作,河南省委交給了李維民一項特別的任務——擔任劉的警衛副官。當時劉要去延安,而去延安的必經之路上有一段路程十分兇險,沒有汽車,能用的交通工具只有馬。
李維民根據這個情況迅速做出計劃,安全的護衛劉1000多公裡,最終劉成功抵達延安。即使自己只是一個護送劉的警衛副官,但也任勞任怨,為護送劉做好周密的計劃。
2、身披雙重身份
在護送劉任務結束後,1941年底李維民回到吉林市,還加入青天幫理會,結交了很多官員和商人,利用這層保護網,李維民漸漸恢復了吉林特支,利用各用手段,掌握了509部隊的分布、裝備等情報,將情報源源不斷的送到延安。
但李維民的行動還是引起了日本人的懷疑,日本特務到李維民家中窺探,幸好有一些高官和商人的出面,李維民才能化險為夷。李維民生活的時期,正好是中國近代以來民族最混亂的時期。
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國內部民族矛盾尖銳,各方勢力明爭暗鬥互不退讓,吉林城也陷入了混亂之中,甚至當時的地痞流氓都如幽靈般在城市裡打家劫舍。
在這個危難關頭,李維民為人民挺身而出,成立我黨吉林特別支部,他團結可團結的人,通過艱難險阻,在混亂的時局下為我黨打開了局面。
李維民用自己中學教師的身份做掩護,發展了許多抗戰分子,激發了同學們的民族熱情,帶動大家為"趕走敵寇",共同努力。
黎明即將到來,勝利的曙光也將照亮整個祖國山河。1984年《夜幕下的哈爾濱》在播出之後就火遍全國,而王一民就是李維民,他的經歷成就了哈爾濱,造就了現在哈爾濱旅遊業蓬勃發展。事實上,李維民的傳奇人生,遠遠比電視劇還精彩。
李維民一生忠君愛國,在十年動蕩時期期間,這位長期堅持地下鬥爭、為黨為人民做出重要貢獻的老同志,遭到了"四人幫"的殘酷迫害,積憤成疾,最終在1976年3月25日不幸逝世。
李維民在生命最後的時光裡,即使遭受殘酷迫害,也對黨沒有任何怨言,正因李維民和大批的革命烈士在前方的奮勇前進,才有了我們現在這個欣欣向榮的世界。
李維民等民族英雄用生命換來現在新世界的繁榮,但很少能夠在這些人們身上能有捨身取義的精神了,我們現在更應該學習前輩的精神,記住曾經的屈辱,實現民族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