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心城市群(多中心城市群是未來)
2023-07-18 21:06:18 2
現在全球發展的主導力量和特徵大致有幾個:經濟全球化、城市集群化、技術智能化、生態低碳化以及網絡化,這些都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全球城市區域形態和結構,產生了巨大影響。
全球的經濟空間,或者城市體系正在發生新的洗牌和重組,這個影響從總體上來說,就是讓世界變得更加「兇險而平坦」。一方面,全球的資源、要素、商品、服務越來越便捷地在全球流動;另一方面,全球的資源要素和人力活動越來越向優勢區域集中。
這個落實在空間、區域和城市層面,就是世界的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調整,新興國家在迅速崛起,新興國家的城市大都市區也在迅速崛起,全球城市區域之間的差距在迅速擴大。
世界格局發生變化的同時,在空間上有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城市的大型化、集群化和大都市化,科技創新對全球一體化帶來了一些變化。
從物的流動、人的流動,到信息知識的流動,社交網絡便是支撐信息流動的基礎設施。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社會活動的變化都在向優秀的大都市化地區集中。
中國的大都市區正在全球經濟社會格局重組中迅速崛起,如之前所言,世界各地迅速調整,使新興工業化國家崛起,在新型工業化國家向世界國家邁進的過程中,其中心城市,或者是大都市也必將邁向世界城市,甚至全球城市。
在全球動力的特徵下,中國的特徵是什麼呢?其實和全球是一樣的,正在發生和全球一樣的變化,也是表現在空間、區域和城市體系上,也是在集群化的發展。在最近一年的中國城市體系研究中,未來中國二三十年,將是什麼樣的體系?該研究得出如下四個體系:啞鈴型、小型化、多中心、網群化。
從中國從組織體系上來看,將會出現「一網五帶三十群」的城市體系,中國未來的城市形態,和其他一些國家不同,我國的城市體系中間環節有一個城市群體系,城市群體系從現在來看,會發展成三四十個這樣的體系,它又會組成一個網,五個帶,這一個網是東部和中部,由於快速的高速鐵路網編制而成。東北、西北、正西、西南、沿海,有五個城市帶,這就是「一網五帶三十群」的城市體系。
需要多中心多結構城市群
由於中國是一個大國,又有很多大城市,以及大城市群,所以中國的必然是一個多尺度多中心的城市結構體系。首先,一個大都市區裡面應該是多中心的,不像現在單中心的,現在為什麼城市病這麼嚴重?因為它是單中心的,中心城區的人口超過了最優城市人口。
一個區域的城市要多中心,一個國家的城市群也要多中心,現在至少有七大城市群,是全國的中心,現在我們構建網絡化的城市體系,在金融、文化、服務、科技、製造這些方面,不同的城市群功能可能不一樣,側重點也不同,他們之間存在著一個相互分工又互補的關係。
誰有可能成為第四增長極
成渝經濟圈的基本地位是「一帶一路」的關鍵樞紐,歐亞一體化的重要支點,長江經濟帶建設的上遊中心,也是國家中心城市、國際樞紐和全球門戶,其實這裡面都是有含義的,那它能否成為新的增長極呢?我說它有可能。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它的勢頭發展的非常好,無論是成都、重慶還是貴州,目前在全國發展的績效評價都是最好的,都是處在第一方陣的。
成都有可能成為競爭力強大的新型世界城市,第一是當地要素,特別是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雖然成都是內陸城市,但文化是包容開放的,這是最核心的價值所在。
國家在崛起中,會帶動城市區域的發展。中國的發展中、歐亞一體化依然是成都、重慶這些內陸地區成為新型世界城市的重要戰略平臺。
我們之前做過全球500個城市可持續競爭力的指數,成都排名全國第五,香港、北京、上海、臺北,然後就是成都,超過了深圳。另外它的增長速度在全球也是排在比較靠前的位置,所以我們對成都充滿期待。 來源:邦地產 鎂刻地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