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典故之晏子使楚
2023-07-18 13:09:23 3
想必大家對「晏子使楚」並不陌生吧?沒錯,它就是我們初中教材裡的故事。講的是春秋末期齊國大夫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讚揚了晏子機智勇敢、靈活善辯的外交才能與不懼大國、不畏強暴的鬥爭精神。一起來看看這個民間故事吧!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zī)三百閭(lǘ),張袂(mèi)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yàn)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fù)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yì)王。王曰:「縛者曷(hé)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邪?」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翻譯:
晏子被派遣到楚國。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小洞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洞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可派嗎?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嚴肅地回答說:「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七千五百戶人家,人們一起張開袖子,天就陰暗下來;一起揮灑汗水,就會匯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著肩膀,腳尖碰腳後跟,怎麼能說沒有人才呢?」
楚王說:「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會打發你來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要根據不同的對象,賢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賢能的國王那裡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國王那裡去。我晏嬰是最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國來了。」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侍臣說:「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現在他正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侍臣回答說:「當他來的時候,請讓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
大王(就)問:『(他)是幹什麼的?』(我就)回答說:『(他)是齊國人。』大王(再)問:『犯了什麼罪?』(我)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名公差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幹什麼的?』(公差)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
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東西的嗎?」晏子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只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
現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喜歡偷東西嗎?」楚王笑著說:「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單獨翻譯是自討沒趣,整體才可以說是自取其辱)
你可能也喜歡:
日本茶文化的起源,與中國茶文化的關係
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傳統文化:傳統漢族服飾文化
文明禮儀的標杆:紳士風度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