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項目操作流程圖(什麼是表圖建庫)
2023-07-18 23:04:35 2
文:月巴斌
「標圖建庫」和「標圖入庫」的「庫」都是同一個庫,叫「三舊」改造地塊資料庫,只有納入這個庫且標註能進行改造的地塊才能進行改造,我司有一位專家曾說「只要你想改這塊地,無論這塊地的性質是什麼,我們都能改,只是看你能不能等。」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總概述,要傳達的就是這些,以下為修飾過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往下看)
「三舊」改造第一步:標圖建庫
標圖建庫,是判斷一個地塊是否納入「三舊」改造範圍的標誌,
在廣東的三舊改造中,第一步就是標圖建庫,只有納入了「三舊」改造地塊資料庫的地塊才可以進行改造。
在頒布(粵府〔2009〕78號)文之後,政府在2010年建立了一個庫,這個庫就是「三舊」改造地塊資料庫。這個庫是實時變更的,更新「三舊」改造地塊資料庫的這個操作就叫做「標圖入庫」。
「三舊」改造項目第一步:「標圖入庫」
根據(粵國土資試點發【2011】175號)文要求,根據「實事求是、定期調整、可增可減、動態監管」的原則,定期將符合「三舊」改造要求的未入庫地塊入庫;對已入庫但有數據錯誤的進行修正;對已入庫但無法實施的進行刪減。
「三舊」改造地塊調整由各市組織實地核查並匯總後統一上報省廳審核納入「三舊」改造地塊資料庫。入庫的時間是每半年一次,是每年的1月和7月。
「標圖建庫」/「標圖入庫」的標準
其實標圖建庫和標圖入庫,入的都是同一個庫,就是「三舊」改造地塊資料庫,所以它們的標準是一樣的。
只不過建庫只有一次,就是在頒布(粵府〔2009〕78號)文之後,政府在2010年建立的,而入庫是每年兩次。
入庫標準
特殊情形處理
不得入庫的情形
動態調整技術要求
注1:前6位為行政區劃代碼,後5位為地塊圖斑順序編號,同一縣級行政單位內地塊圖斑編號不能重複。
注2:細化分類填寫內容包括:綜合整治類、功能改變類、拆除重建類、生態修復類、局部加建類、歷史文化保護類、基本完成改造類、非建設用地類共8種;其中生態修復類和非建設用地類需同時填寫「備註」信息。
注3:文化保護二級類填寫內容包括:歷史文化街區、歷史風貌區、歷史建築、文化建築共4種。
注4:權屬單位名稱、座落單位名稱為圖斑的權屬及座落,如有多個權屬或座落單位的,在每個名稱中間用英文逗號隔開。
注5:指圖斑多邊形邊界內部的平面面積(如圖斑含島、孔,則扣除島、孔的面積),單位平方米。
注6: 參照土地利用地類圖斑的地類名稱填寫。如有多種地類的,在每個地類名稱中間用英文逗號隔開。
注7: 參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用途填寫。如有多種用途的,在每個地類名稱中間用英文逗號隔開。
注8: 參照《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 21010-2007二級分類中文名稱填寫。如有多種地類的,在每個地類名稱中間用英文逗號隔開。
注9:利用「三舊」改造規劃確定的地塊範圍進行標繪的,填「是」;利用「三舊」改造項目地塊調查摸底範圍進行標繪的填「否」。注10:填寫格式如「2014-06」,月份只能填「06」或「12」。
注11:各地根據欲刪減情況,對刪減部分填寫刪減原因。
注12:若細化分類為「生態修復類」,備註中需填寫具體的生態修復類類型,包括「泥磚房改造」、「兩不具備村莊搬遷」、「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拆舊區」、「生態控制線內建設用地退出」、「江河湖泊退縮線內的現狀建築物拆除」、「建成區範圍內改造為公園、開放綠地等」;若細化分類為「非建設用地類」,備註中需註明為何種類型:現狀為非建設用地,但實地在2009年12月31日之前已建設使用並有上蓋物;現狀為非建設用地,實地在2009年12月31日之前未動工建設。
注13:情況說明填寫內容包括「已完成、正在實施、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符合城鄉規劃、同時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十三五期間難以實施改造」共6種,沒有對應情況的可不填。
注14:若情況說明填寫內容為「十三五期間難以實施改造」的,需填寫「難以改造原因」,包括「主觀意願、市場原因、權屬糾紛、其他」4種。
動態調整技術流程
以上便是「標圖建庫/標圖入庫」的要求標準和入庫流程,標圖建庫還有很多細則,這裡就不一一描述,下一期我們說說舊村改造的流程。
免責聲明:
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僅作參考。我們尊重原創作者的成果,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非常感謝,支持原創,歡迎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