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群眾就覺得你是自家人)
2023-09-19 20:15:12 2
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新華社拉薩10月25日電 題:「將心交給群眾,群眾就覺得你是自家人」——記西藏阿里措勤縣磁石鄉黨委書記李志龍,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新華社拉薩10月25日電 題:「將心交給群眾,群眾就覺得你是自家人」——記西藏阿里措勤縣磁石鄉黨委書記李志龍
新華社記者 張京品 張宸
25日一大早,李志龍就來到了鄉裡的易地搬遷點,逐一走訪了35戶搬遷群眾,看一下房間裡的爐子有沒有裝好,家具有沒有配齊,並詳細詢問生活上還有沒有什麼困難。
西藏阿里地區措勤縣磁石鄉黨委書記李志龍堅守在平均海拔超過4700米的「生命禁區」,團結帶領班子成員苦幹實幹,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推動文明生活在牧區落地,提升群眾生活質量,成為群眾心中的「自家人」。
「條件艱苦更要積極作為」
記者一到磁石鄉,立刻就感受到了「生命禁區」的含義:爬二樓得歇好幾次,稍一大聲說話就覺得兩眼發黑,稍一快走就覺得心肺劇烈活動。因為條件艱苦,不少幹部來到這裡後幹事熱情不高,甚至有人剛來就想著怎麼調走。
「條件艱苦更應該積極作為,提升群眾生活水平!」李志龍2015年來到鄉裡擔任鄉黨委書記,稍稍適應了惡劣環境,他就逐個找班子成員談心,談鄉裡現狀和發展願景,很快將思想統一到發展經濟上來。為調動大家積極性,李志龍還將一些老同志納入鄉黨委擴大會中,請他們給鄉裡的發展出主意。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磁石鄉四個村都建起了符合本村實際的發展產業:刀青村離縣城較近,李志龍請來技術員現場指導群眾種菜和管理大棚,把菜銷售到鄉裡和縣裡,群眾收入翻了兩三番;尼龍村發展紫絨山羊規模養殖;格瑪村依託扎日南木措旅遊資源,發展集餐飲住宿為一體的旅遊副業;加饒村集中發展草原畜牧經濟。
三年來,在上級部門關心支持下,李志龍帶領幹部苦幹實幹,讓磁石鄉發生了大變樣:鄉裡通了電有了硬化路;128戶309名貧困群眾脫貧;鄉鎮綜合評比連續三年全縣第一,獎牌掛滿了一整面牆……刀青村大學生村官達娃卓瑪說:「很多群眾提到李書記就說『這個漢族書記真好』,鄉裡條件那麼苦,書記不但紮下來了,還做了很多事,真讓人佩服。」
「讓文明生活方式配得上藍天白雲」
磁石鄉是純牧業鄉,過去一些群眾的不良衛生習慣一度讓李志龍頭痛不已:不少人圖省事到處亂扔垃圾,牧區裡常見塑料瓶瓶罐罐。「有人在家裡養牲畜也不注意衛生。」格瑪村大學生村官松覺卓瑪說,「家裡不少地方都有牲畜的糞便。」
為此,李志龍寫了一封號召大家講衛生的信,翻譯成藏語直接發到放牧點,鼓勵各村把講衛生納入村規民約,同時安排鄉村兩級幹部,利用群眾集中割草、賽馬的機會,鼓勵群眾追求文明生活。每年世界環境日當天,鄉裡還拿出一部分錢表彰衛生狀況好的村。在上級單位支持下,磁石鄉各村都建起了垃圾填埋場。現在,群眾放牧轉場時,常能自覺用蛇皮袋裝上垃圾,集中扔到填埋場。
「群眾個人衛生和環保意識變化都很大。」松覺卓瑪說,「有群眾以前很少洗碗,用衣服擦幾下就直接倒茶。現在都知道要用水洗乾淨、擦乾淨才能用。今年藏曆新年期間,我去了一些群眾家裡,家具乾淨整潔,整個家都有煥然一新的感覺。」
乾淨整潔的環境也給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2017年,到訪磁石鄉的遊客有2萬多人次,深受鼓舞的鄉政府開始琢磨發展更多旅遊配套產業,磁石鄉也一躍成為阿里第一個西藏自治區級生態文明鄉。阿里地委書記朱中奎看到鄉裡的巨大變化,還特意給幹部群眾寫了一封信表示鼓勵。刀青村黨支部書記格桑說:「大家既享受到了好環境,又通過旅遊實現增收,發自心底地覺得書記能幹事。」
「將心交給群眾,群眾就覺得你是自家人」
從2001年進藏當兵、考學再到進入公務員隊伍,35歲的李志龍在西藏已經待了17年。到磁石鄉當書記前,他已經是縣文廣局的主管,任上建起了全縣第一個3D電影院,頗受幹部群眾認可。聽說他要到磁石當書記,家人擔心他身體受不了,朋友覺得他傻,還有人打電話勸他。「我是軍人出身,服從命令是天職。」李志龍說,「幹部是黨的幹部,如果都不去,誰來做好黨的事業呢?」李志龍說。
在鄉裡工作,李志龍的辦公室和家裡是村民常去的地方。一次,格瑪村群眾德措的女兒腳部受傷,當時已經下班,慌了神的德措趕忙跑到了李志龍家裡。正在吃飯的李志龍一聽,立即安排人將她女兒送到了拉薩。德措說:「雖然書記是漢族,有時語言也不通,但他在我們心裡就是一家人。」磁石鄉副鄉長肖隱生說:「李書記今年休假後回到鄉上不到兩個星期,到辦公室找他的群眾就有一二十個。」
因為海拔高,鄉裡以前常發生牲畜雪天餓死的事情。李志龍挨家挨戶了解情況,聯繫上級單位在天氣轉寒時發放飼草,小牲畜過冬死亡率大幅下降。「我家有一百多隻羊,以前下雪缺飼料小羊能死一二十隻。去年過冬我家一隻羊都沒死。」德措說,「大家都說,李書記是我們的恩人。」
「李志龍克服極其惡劣條件,敢擔當善作為,不愧是基層幹部的楷模。」措勤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普瓊說,「這值得每一名黨員幹部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