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懸掛的底燃式固(煮)鹼爐及其吊裝工具的製作方法
2023-07-18 09:23:01 1
專利名稱:鍋懸掛的底燃式固(煮)鹼爐及其吊裝工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固(煮)鹼用的熱工設備。
NaOH、KOH等鹼性物質,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用於工農業生產中。1991年我國年產量為350萬噸,其中固鹼約佔10%。現國內製備固鹼所使用的固鹼爐形式如
圖1所示,多是一爐一鍋(少數燃油、燃氣爐也有一爐多鍋,參見《氯鹼工業》雜誌1992,1,P17),它由砌體、固鹼鍋、煙道、燃燒裝置組成。其固鹼鍋擱置在爐底砌體上,鍋口全部嵌進爐口砌體,燃燒室與鍋體並排布置。這種固鹼爐的缺點是排煙溫度高、能源利用率較低;固鹼鍋鍋底受熱差,燃煤爐還會在固鹼鍋底周圍造成難以清理的嚴重積灰,致使固鹼鍋受熱惡化;加熱時固鹼鍋僅一側的中、下部局部受熱,因而易造成固鹼鍋局部過熱、過燒,影響鍋體壽命。為延長固鹼鍋壽命,有的在生產中不時用吊具將鍋吊起,轉動固鹼鍋,以改變其受熱部位,改善固鹼鍋局部過熱、過燒狀況。而每次吊鍋作業時,須先將爐口砌體扒開,用吊具勾掛固鹼鍋外部將鍋吊起來,旋轉固鹼鍋一個角度後又將鍋放下去,再將爐口砌體砌好。這樣的吊鍋作業費時、費力又費材料。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鍋懸掛的底燃式固(煮)鹼爐及其吊鍋工具,以克服前述缺點。並且是一爐兩鍋,後鍋利用前鍋煙氣餘熱預熱鹼液。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它的結構如圖2和圖3所示。固鹼鍋2的鍋沿直接掛在爐口砌體1的表面,並在爐中懸空。它的燃燒(煤)裝置4設置在前固鹼鍋下方,前後固鹼鍋爐膛由煙道3連通。後鍋無燃燒裝置。燃燒(煤)裝置的爐排頂面離前固鹼鍋底面最低點垂直距離為300~820mm。燃料在前固鹼鍋底下燃燒、供熱。固鹼鍋的吊裝工具包括一根長度大於鍋壁內凸臺口徑和略小於鍋壁內徑的金屬直橫梁,截面形狀不限,可任意選定。如圖3所示。
本實用新型與傳統的固(煮)鹼爐相比,它具有以下優點和特點1、由於採用燃料在前固鹼鍋底下燃燒、供熱,能使整個鍋體與燃燒產物接觸良好,鍋體受熱均勻、合理。既可延長鍋體壽命,又可使高溫區出現在鍋底。鍋內鹼液的溫度呈下高上低的狀況,從而使鍋內鹼液的對流加劇,使鍋底鹼液不斷向上翻騰,可較大地縮短加熱時間和提高熱效率。
2、由於採取固鹼鍋懸掛,底部供熱,鍋體底部不致於嚴重積灰,清理不困難,也無需頻繁吊起和改變固鹼鍋受熱部位(一般在生產中不要吊起鍋體了),這樣極大地減少了該固鹼爐的輔助生產時間,使固鹼爐的作業率和生產率較大幅度地得到提高。
3、由於固鹼鍋懸掛在爐口砌體表面和使用本實用新型的吊裝工具,在吊裝固鹼鍋時,不需要拆去爐口砌體而只需將吊具從固鹼鍋口伸入鍋中,即可很容易地將鍋吊起。這樣既簡化了吊鍋作業,縮短了每次吊鍋時間,節省了砌爐的材料和時間,而且吊裝工具簡單和工作可靠。
4、由於採取一爐兩鍋結構,後鍋利用前鍋的煙氣餘熱預熱稀鹼液,不僅使固鹼爐的能源利用率得到較大的提高,而且也使爐子的生產率大幅度增長。另外,對於燃煤爐來說,後鍋的設置,還可起到除塵(煙塵)的作用。
5、本實用新型可以採用機械化燃煤裝置和以粘土結合澆注作為爐襯材料,從而可以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爐子壽命,而且其排放煙氣的煙色煙塵均能達到環保要求。
本實用新型附
圖1為傳統固鹼爐結構示意圖,圖2為鍋懸掛的底燃式固(煮)鹼爐結構示意圖,圖3為固鹼鍋吊裝工具結構圖。圖中1、砌體,2、固鹼鍋,3、煙道,4、燃燒裝置,5、反火口,6、金屬繩,7、金屬直橫梁。
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結構如圖2、圖3所示。固(煮)鹼爐爐襯材料為粘土結合澆注料。機械化燃煤裝置的爐排頂面離固鹼鍋底面最低點垂直距離為600mm左右。該實施例完全具備前述優點。該實施例的熱效率或能源利用率比傳統固鹼爐提高10%~15%,鍋齡可達100鍋以上,爐子壽命可達3~5年,每鍋鹼生產時間(以一鍋17t產品鹼為例)可縮短到40~50h,每臺爐的年產鹼量約為傳統固鹼爐產量的1.5~2倍,噸鹼能耗可降低50~80Kg標煤。排放的煙氣、煙色和含塵量均能達到環保要求。圖3中吊鍋工具的金屬直橫梁截面形狀為矩形。因此,本實用新型深受用戶歡迎。
權利要求1.一種鍋懸掛的底燃式固(煮)鹼爐,山砌體、固鹼鍋、煙道、燃燒裝置組成,其特徵是固鹼鍋鍋沿直接掛在爐口砌體表面上,並在爐中懸空;燃燒裝置設在固鹼鍋底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鹼鍋,其特徵是它的燃燒裝置的爐排頂面離固鹼鍋底面最低點垂直距離為300~82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鹼爐,其特徵是它的固鹼鍋的吊裝工具包括一根長度大於鍋內凸臺口徑和略小於鍋壁內徑的金屬直橫梁。
專利摘要一種屬於製備NaOH、KOH等鹼性物質的固(煮)鹼的熱工設備。其固鹼鍋鍋沿掛在爐口砌體表面上,並在爐中懸空,燃燒裝置設置在前固鹼鍋底下,一爐兩鍋,後固鹼鍋是利用前鍋煙氣餘熱預熱稀鹼液。具有排煙溫度低、能源利用率高,鍋齡可達100鍋以上,爐壽命可達3~5年,產17噸鹼的鍋生產時間可縮短到40~50小時,每臺爐的年產量可提高到1.5~2倍,噸鹼能耗大大降低,且煙氣煙塵較少。
文檔編號B01B1/00GK2132554SQ92224159
公開日1993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1992年6月4日 優先權日1992年6月4日
發明者劉方銀 申請人:機械電子工業部第三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