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機繡與手繡相結合的刺繡品的製作方法
2023-07-18 08:41:51 3
專利名稱:一種機繡與手繡相結合的刺繡品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刺繡品,具體地說是一種將機繡與手繡進行有機結合的刺繡品。
背景技術:
刺繡是我國的一項傳統工藝。傳統的刺繡都是單純手工操作的,是由繡娘一針一線將圖案繡到織物上的,製作過程時間長,繡品的價格昂貴,很難進入普通百姓家庭。比如一幅50cm寬×100cm高的人物景色相配合的繡品,繡娘的繡作時間一般都需要3至4個月,交貨價格要4000元左右。為適應商業市場的需要,現在已有廠商在採用電腦刺繡工藝,這種工藝方法套用了以前服裝上的商標、卡通畫等電腦刺繡方法,它先經專業美工設計出繡品圖案,將其交由打版師用專業繡花軟體製版,然後將製成的花版錄入電腦繡花機進行試版。打版師再根據試繡出來的繡品,在顏色、針法上進行反覆推敲修改,最終定版並由繡花機進行批量生產。採用這種利用電腦繡花機進行刺繡的方法,繡品能工業化批量生產,製作時間短,價格也比較低廉,適應了市場化需要。如,同樣一幅50cm寬×100cm高的人物景色相配合的繡品,機繡的繡作時間一般只要2天即可,交貨價格只有200元左右。但是,這種刺繡工藝也存在著明顯缺點,它對於簡單風景圖案的刺繡效果可能還可以,但對於人體、肖像、動物、光影等需要局部細膩處理的繡品,則往往很難表達,尤其是對於人物或動物的臉部、手部、腿部等皮膚、肌肉等部位顯得太過粗糙,機器創作的痕跡明顯,真實感差,與手工繡品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根本不能達到手工繡品的效果。為此,申請人曾提出了一種將機繡與手繡相結合的刺繡工藝,對人物或動物的臉部、手部、腿部等裸露在外的肌膚部分由手工繡制,對圖像的其它部分則由機繡完成。它比之純機繡品,表現細膩,藝術感強,而比之手繡品,則大大縮短了繡品的製作時間,降低了製作成本。但在實際操作中發現,由於手繡的繡線比機繡的繡線細很多,因此整幅圖的手繡部分比其它部分要低,向內凹陷,整幅圖的各個部分就不在同一個外表面上,繡品的整體視覺效果不是很理想。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出一種外表面平整、整體視覺效果好的機繡與手繡相結合的刺繡品。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一種機繡與手繡相結合的刺繡品包括大繡布、圖案機繡部分和圖案手繡部分,所述圖案機繡部分直接整體繡制在所述大繡布上,所述圖案手繡部分繡制在另一小繡布上,該小繡布固定連接在所述大繡布上所留出的相應部位。
上述一種機繡與手繡相結合的刺繡品,所述小繡布粘合固定在所述大繡布上,其邊沿通過繡線縫合在所述大繡布的相應部位。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在繡制繡品時,先將機繡能較好表達的圖案部分,如背景、風景、人物的衣物等部分進行電腦製版並在大繡布上用機器整體繡制,而對於機繡不能較好表達的人物或動物的臉部、手部、腿部等裸露在外的肌膚部分則不進行機器繡制,大繡布上先留空在那。然後由繡娘在小繡布上將相應部分圖案進行手工繡制,完成後裁剪下來,將其粘接固定在大繡布的相應部位,從而完成整幅繡品。因而,本實用新型在充分利用機繡和手繡的不同優點增強繡品藝術感的同時,採用上述拼接結構,增加了手繡部分的厚度(該部分有兩層繡布),這樣就使圖案手繡部分和機繡部分能在一個外表面上,平整度好,因而就不會影響到整幅圖案的整體視覺效果。將小繡布的邊沿用繡線縫合在大繡布上,可以使手繡部分和機繡部分很好地進行過渡,更好地增強視覺效果。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刺繡品的外部示意圖;圖2是相對於
圖1中的A-A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的是一幅將機繡與手繡相結合的刺繡品,包括大繡布1、圖案機繡部分2和圖案手繡部分3,刺繡品整幅圖的臉部為手繡部分3,其餘部分均為機繡部分2。機繡部分2直接整體繡制在大繡布1上,圖案手繡部分3由繡娘手工繡制在另一小繡布4上。小繡布4粘合固定在大繡布1上圖案的臉部位置,小繡布4的邊沿通過繡線縫合在大繡布1上。
權利要求1.一種機繡與手繡相結合的刺繡品,包括大繡布和圖案機繡部分,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圖案手繡部分,所述圖案機繡部分直接整體繡制在所述大繡布上,所述圖案手繡部分繡制在另一小繡布上,該小繡布固定在所述大繡布所留出的相應部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繡與手繡相結合的刺繡品,其特徵在於,所述小繡布的邊沿縫合固定在所述大繡布的相應部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機繡與手繡相結合的刺繡品,包括大繡布、圖案機繡部分和圖案手繡部分,圖案機繡部分直接整體繡制在大繡布上,圖案手繡部分繡制在另一小繡布上,該小繡布固定在大繡布所留出的相應部位。本實用新型在充分利用機繡和手繡的不同優點增強繡品藝術感的同時,增加了圖案手繡部分的厚度,使圖案手繡部分和機繡部分能在一個表面上,因而不會影響到整幅圖案的整體視覺效果。
文檔編號D05C17/00GK2898081SQ200620100208
公開日2007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9日
發明者陳燕鳳, 卜曉華 申請人:陳燕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