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的凸輪軸正時帶輪的製作方法
2023-07-11 10:31:56 2
專利名稱:一種改進的凸輪軸正時帶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改進的凸輪軸正時帶輪,包括由粉末冶金工藝一體製成的輪體,所述輪體中心設有與凸輪軸配合的軸孔,所述輪體的一端面設有與軸孔同軸的第一環形凹槽,輪體的另一端面設有與軸孔同軸的第二環形凹槽,所述第一環形凹槽與第二環形凹槽之間的輪體上設有四個沿軸中心對稱分布的軸向貫穿輪體的減重孔,相鄰的減重孔之間的距離為20mm。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通過粉末冶金工藝大大減輕了凸輪軸正時帶輪的重量,同時提高了凸輪軸正時帶輪的使用穩定性,延長了凸輪軸正時帶輪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
一種改進的凸輪軸正時帶輪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改進的凸輪軸正時帶輪。
【背景技術】
[0002]發動機在運行過程中,是通過正時系統來完成曲軸與凸輪軸之間的連接驅動,發動機中的凸輪軸正時帶輪在正時輪系精確的動力傳遞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凸輪軸正時帶輪和曲軸正時帶輪主要用於微型汽車發動機的凸輪軸和曲軸上,其主要作用是為發動機啟動時點火,並作為傳動件,並帶動空調工作。傳統的凸輪軸正時帶輪是通過一個螺栓將帶輪固定在凸輪軸上,但是它存在運轉過程中螺栓容易滑動,再加上帶輪本身的自重,容易導致氣門撞上活塞的風險,造成了帶輪的使用壽命短的問題出現。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決現有技術問題的不足,提供一種改進的凸輪軸正時帶輪。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術方案實施的:
[0005]—種改進的凸輪軸正時帶輪,包括由粉末冶金工藝一體製成的輪體,所述輪體中心設有與凸輪軸配合的軸孔,所述輪體的一端面設有與軸孔同軸的第一環形凹槽,輪體的另一端面設有與軸孔同軸的第二環形凹槽,所述第一環形凹槽與第二環形凹槽之間的輪體上設有四個沿軸中心對稱分布的軸向貫穿輪體的減重孔,所述第二環形凹槽內設有與輪體連接的加強筋條,所述加強筋條的厚度為1.08mm。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選方案,所述輪體設有銷孔,所述銷孔與軸孔連通。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選方案,所述第二環形凹槽的深度小於第一環形凹槽的深度。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通過粉末冶金工藝大大減輕了凸輪軸正時帶輪的重量,同時加強筋條的加入使輪體的強度更大,提高了凸輪軸正時帶輪的使用穩定性,延長了凸輪軸正時帶輪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在此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但並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12]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改進的凸輪軸正時帶輪,包括由粉末冶金工藝一體製成的輪體I,所述輪體I中心設有與凸輪軸配合的軸孔2,所述輪體I的一端面設有與軸孔同軸的第一環形凹槽5,輪體I的另一端面設有與軸孔同軸的第二環形凹槽6,所述第一環形凹槽5與第二環形凹槽6之間的輪體I上設有四個沿軸中心對稱分布的軸向貫穿輪體I的減重孔4,所述第二環形凹槽6內設有與輪體I連接的加強筋條7,所述加強筋條7的厚度為1.08mm,所述第二環形凹槽6的深度小於第一環形凹槽5的深度,能夠在保持輪體I的整體強度的同時儘量減輕重量。
[0013]為了防止輪體I安裝到凸輪軸上後滑動,所述輪體I設有銷孔3,所述銷孔3與軸孔2連通,提高了凸輪軸正時帶輪的使用穩定性。
[001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不限於上述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技術變形,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改進的凸輪軸正時帶輪,包括由粉末冶金工藝一體製成的輪體(I),所述輪體(I)中心設有與凸輪軸配合的軸孔(2),其特徵在於:所述輪體(I)的一端面設有與軸孔同軸的第一環形凹槽(5),輪體(I)的另一端面設有與軸孔同軸的第二環形凹槽(6),所述第一環形凹槽(5)與第二環形凹槽(6)之間的輪體(I)上設有四個沿軸中心對稱分布的軸向貫穿輪體(I)的減重孔(4),所述第二環形凹槽(6)內設有與輪體(I)連接的加強筋條(7),所述加強筋條(7)的厚度為1.08mm。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凸輪軸正時帶輪,其特徵在於:所述輪體(I)設有銷孔(3),所述銷孔(3)與軸孔(2)連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凸輪軸正時帶輪,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環形凹槽(6)的深度小於第一環形凹槽(5)的深度。
【文檔編號】F16H55/36GK205715561SQ201620285083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8日
【發明人】雷榮
【申請人】重慶市萬盛區順達粉末冶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