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座城市曾被稱為什麼城市(山西有座城市曾被稱為)
2023-07-13 09:21:19 1
大家好!這裡是「雲曲三晉」,主要為大家「雲」關於山西的人文歷史和地理風情。
清代乾隆年間,有一位名叫李燧的人,寫了一本《晉遊日記》,記述了他在山西各地遊覽時 的見聞。日記中有這麼一段話:「絳州城臨河,舟楫可達黃,市廖輻輳,商賈雲集。州人華靡,士女競曳綺羅,山右以小蘇州呼之。登浮圖俯視囿闔,煙火萬家,歷歷在目。」李燧生活的年代還沒有相機之類的器材,要不他一定會以另外一種形式記錄下絳州城內外的壯觀畫面。
清末絳州城外的商販與民工
絳州城就是今天的新絳縣城。地方還是那個地方,但如今的新絳城早已沒有了當年的無限風光。李燧的日記中明確記載「山右以小蘇州呼之」,意思是當時的山西人都把絳州城叫做「小蘇州」,當然也有史料說當時的絳州城被稱為「小北京」,也不知出自何處,不過,直到今天,當地人談論起絳州城時,仍以「小北京」相稱。「小蘇州」「小北京」,都說明了這個地方曾經商業繁榮的實際情況。
汾河晚渡
史料記載,絳州城是汾河岸邊最早發展起來的水運碼頭,在清代更加繁榮。陝西盛產的糧食、菜籽油、木材等以及甘肅的皮毛等貨物經渭河、黃河到達絳州,再行銷晉南晉東南各地;晉東南潞澤地區的生鐵以及各種鐵貨,經絳州水運銷往陝甘地區。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一路西逃,到達西安,京、津之巨賈富商也擁資遷往陝西,日用百貨西銷,繼達陝甘。此時的絳州,即成為京津百貨的中轉站,車裝船載,沿汾、黃、渭聯運之航線到達西安、鹹陽等地。因為這裡常年貨物往來、車水馬龍、貨棧櫛比,自然形成了秦晉京津商品集散中心,故而民間又有「填不滿的絳州城」之說。
絳州鼓樓和龍興塔
正應了「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句話,一首山西民歌《走絳州》應運而生。這首流行於山西和陝西的民歌又名《一根扁擔》。歌曲以輕鬆的詞句和活潑的曲調,描寫了一群或挑擔或推車或趕驢的貨物運輸者,去絳州城時的歡快心情。這首民歌產生於何時沒有明確記載,但估計不晚於清朝中葉。在傳唱過程中,人們又對其詞曲做了加工,因而產生了不少版本,目前主要有絳州本地版、襄汾版、陝西版等等。由於這首歌曲歡樂明快、氣氛濃烈,因而成為經典被相關音樂教材收錄,有興趣的朋友可從網上搜索欣賞。這裡且將絳州本地版的歌詞抄錄如下。
一根扁擔軟溜溜得溜/擔上了扁擔我走絳州/筐兒繩兒刺啦刺啦繃/路旁樹兒柳葉子兒青;
一輛小車吱扭扭地扭/推上了小車我走絳州/軲轆轆兒咕嚕嚕嚕轉/樹上鳥兒喳喳喳喳唱;
小小毛驢踢踏踢踏踢/趕上了毛驢我走絳州/驢兒驢兒踏踏踏踏跑/棒槌兒鼓兒咚咚咚敲。
這裡是「雲曲三晉」,感謝您的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