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婦紀錄片韓國的(迎著二十二的浪潮)
2023-07-13 08:42:05 1
撰稿:明澤黑
《二十二》電影海報。(本文圖片均來自視頻截圖)
由郭柯執導,反映日軍「慰安婦」倖存者生存狀態的電影《二十二》於8月14日在中國大陸公映,截至8月23日,票房已破億。
《二十二》是中國大陸公映的首部慰安婦題材的紀錄電影,如果不是實實在在的數據,大概誰也不會想到一部低投資,敏感題材的小眾電影會一躍成為票房黑馬。
有人說,它的成功源於明星的力推;有人說,這大概是蹭了慰安婦的熱點;還有人說,國人對待歷史的態度已然發生了改變,從聲嘶力竭變得冷靜理性,而這部電影恰恰迎合了觀眾現在的口味。
郭柯曾說,「我們就是記錄,只想把你們(觀眾)帶到她們身邊去,或近或遠地去看她們一眼,她們這些受害者,晚年過著怎樣的生活。」
《二十二》片尾。
也許,一個更加理性的審視歷史的時代已經來臨。這也意味著,更多慰安婦題材的電影會被撕掉時間的封印,再度回歸觀眾的視野。迎著《二十二》的浪潮,和捕輿者一起駛向慰安婦電影這片大海吧。
蓋山西和她的姐妹們(2005):在這熱片土地上,有很多像她一樣遭遇的受害姐妹
在山西北部的太行山腳下,有位叫侯冬娥的女性,生得漂亮,人人都叫她蓋山西。
1941年,日軍駐紮在此,對她垂涎已久,在日軍的「炮樓」裡,蓋山西無日無夜地遭受日軍的侮辱和折磨。
蓋山西居住的地方。
甚至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和她一起被抓來的年輕姐妹。
村裡人稱慰安婦為「進過炮樓的女人」。
在她長達60多年的等待中,沒有等來日本政府的任何賠償和一句道歉。
70多歲的時候,她結束了自己苦難而又屈辱的一生。
在她死後第二年,她的姐妹們終於鼓起勇氣公布了自己受日軍性暴力的經歷,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起訴訟。
訴訟一次次失敗,日本政府在慰安婦問題上的一意孤行招來各國慰安婦們的全力反擊。
韓國慰安婦
菲律賓慰安婦
荷蘭慰安婦
終於,在一支由亞洲女性組織的女性戰犯國際法庭上,在無法辯駁的證據和事實面前,法官判定天皇有罪,日本國有罪。
一個深入調查中日戰爭歷史近十年的民間調查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所了解的蓋山西,並不是山西省最漂亮的女人,而是在這熱片土地上,乃至更廣闊的範圍裡,有著很多像她一樣遭遇的受害姐妹們的事實。
鬼鄉(2016):悲劇就是將美好一點點撕裂給人看
影片開頭,一位正當豆蔻年華的少女貞敏站在原野中央,帶著滿滿的微笑。微風吹得小草搖曳,蒼山與翠林相得益彰。少女與微笑,單純與美好。
災難可能就發生在下一秒,貞敏被日本軍強行帶走了。
要受到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凌辱。
美好在戰爭中不堪一擊。
與記憶共生(2015 ):在日本公映「慰安婦」電影是一場戰鬥
這部由日本紀錄片導演土井敏邦拍攝於1994年的電影,時隔20年,才得以在日本公映。
生活在「共享之家」的韓國慰安婦。
上映之初,遭到很多右翼分子的反對。他說,「在歷史逐漸被忘卻的日本,是時候公開歷史真相了」
。
時隔20年,許多老人們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留下的只有她們的「記憶」。
蘆葦之歌(2014):比報復更重要的是生活
慰安婦的經歷是六位臺灣阿嬤難以磨滅的傷痛。
飽受摧殘的青春讓她們的心中充滿仇恨。
可是比抱怨更重要的是生活。
阿嬤們在跳舞。
阿嬤穿著婚紗。
這是一段治癒的旅程。
黎明之眼(2014):戰爭的傷害,對於女人,比男人更深
慰安婦,本是受害者,在和平年代,還要面對別人的偏見和不理解。這個時候,是該為了保存顏面保持沉默還是鼓起勇氣,揭露戰爭醜惡的真相,是一個難題。
影片中,黃子謙問劉和美:「你一個人這樣做(將慰安婦的真相公之於眾),會成功嗎?」
劉和美回答:「如果沒有人這樣做,就一定不會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