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城洛杉磯英文怎麼讀(天使之城洛杉磯)
2023-07-06 04:29:15 2
通常,當我們談論世界各地的著名城市時,我們會用別名來稱呼它們,似乎就像他們的專有名稱一樣為人所知。比如巴黎的「光之城」,芝加哥的「風之城」,波士頓的「豆城」。有些名稱很明顯,比如芝加哥的「風之城」,齋浦爾和土魯斯的「粉色之城」,因為它們都以粉色建築聞名,或者阿根廷烏斯懷亞的「世界的盡頭」。然而,有些標籤並不是很明顯,比如為什麼紐約叫「大蘋果」?法蘭克福為什麼叫「美因哈頓」?有時候,需要稍微挖掘一下,才能知道某些城市是如何以它們不同尋常的別稱而聞名的。
法國巴黎:光之城 La Ville Lumière
巴黎有很多綽號,從浪漫之城到花都,但最持久最有名的還是「光之城」。在夜晚俯瞰這座閃閃發光的城市,你會覺得自己知道它為什麼叫這個名字了。但這並不是它獲得這個別稱的原因,1667年,這座城市被認為是不安全的,為了減少犯罪,更多的路燈被引入,市民被要求在晚上在窗戶上放燈和蠟燭,以防止小偷和搶劫犯,於是光之城誕生了。18世紀,這座城市成為了一個學習和研究中心,一個名副其實的啟蒙中心,隨後出現了電燈,巴黎是最早廣泛採用電燈的城市之一,這個稱號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美國洛杉磯:天使之城 The City of Angels
是的,這個名字的最初原因很明顯,洛杉磯在西班牙語中是「天使」的意思,但為什麼首先要以天使的名字命名呢?根據歷史記載,現在洛杉磯所在的地區最初是通瓦人居住的,但和許多美洲原住民一樣,他們的土地被殖民者和隨行傳教士偷走了。西班牙人在18世紀殖民了這一地區,將他們的定居點命名為El Pueblo de la Reina de los Angeles——「天使之城」,意指聖母瑪利亞。多年來,這個名字被縮短為「Los Angeles」,或者更短的「L.A.」
義大利威尼斯:至靜之所 La Serenissima
La Serenissima翻譯過來就是「最寧靜的一個」,你可能會認為這個綽號僅僅來源於這座城市無可否認的美麗和寧靜。但這個名字可以追溯到公元697年,當時該地區成為「最寧靜的威尼斯共和國 Serenissima Repubblica di Venezia」,這一地位一直持續到1797年。在總督的統治下,這個共和國在整個中世紀都是一個非常成功和富有的貿易站,擁有連接東西方貿易路線的理想位置。「最寧靜的威尼斯共和國」的縮寫為La Serenissima,今天仍然非常適用。
英國倫敦:霧都 The Big Smoke
我們中文把倫敦「The Big Smoke」的別稱美好的翻譯成了霧都,但其實叫霧霾之都更確切。對於汙染問題比較嚴重的大城市來說,「大煙霧」是一個相當普遍的名字,但最著名的「大煙霧」是倫敦。雖然許多人認為在電影中把倫敦描繪成霧霾和憂鬱是一件壞事,但其中也有很多事實,因為它不僅僅有霧,還有很多煙霧,1952年倫敦大煙霧事件就是造成12000人死亡的空氣汙染悲劇。「大煙霧 Big Smoke」這個名字早在1874年就出現在俚語詞典中。現在汙染已經不那麼嚴重了,「大煙霧」仍然是一個常用的稱呼,特別是外地人,當從周圍的農村來到大城市時。
德國法蘭克福:美因哈頓 Mainhattan
法蘭克福通常不會出現在任何人去德國旅行的清單上,儘管它有一個相當古老的市中心和大量的博物館。相反,它是德國的銀行中心,並與法蘭克福國際機場一道,對全球商務旅行者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大多數國際銀行都在這裡佔有一席之地,在過去幾十年裡,這座城市湧現出了一批不錯的摩天大樓,人們稱這裡為歐洲的曼哈頓(Manhattan),而法蘭克福位於美因河(Main River)畔,因此法蘭克福得了這麼一個綽號:美茵哈頓(Mainhattan)——曼哈頓 美因河。
美國紐約:大蘋果城 Big Apple
這座不夜城以「大蘋果」聞名於世,對於一座視野中沒有果園的城市來說,這真是一個奇怪的名字。這個別稱來源於體育記者菲茨·傑拉德在20世紀20年代為《晨報》撰寫的專欄,名字叫「在大蘋果周圍 Around the Big Apple」。而「大蘋果」是賽馬師們的口頭語,指的是賽馬比賽中獎金豐厚,而最大的獎品他們稱之為「大蘋果」。很快,哈萊姆爵士音樂家也使用了這個名字,並在歌曲中演唱道 「成功樹上蘋果何其多,但如果你挑中紐約市,你就挑到了最大的蘋果!」。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當犯罪率上升,遊客開始避開這座城市時,這個名字才被寫在燈光下,以吸引遊客回來。後來,菲茨·傑拉德居住的西54街和百老匯的街角也被命名為大蘋果角。
義大利羅馬:永恆之城 The Eternal City
羅馬之所以被稱為「永恆之城」,有兩種說法,兩者都聲稱是羅馬被稱為「永恆之城」的起源,它們的古老程度都足以讓其他城市的名字相形見絀。
一種理論認為,這一切都始於維吉爾寫於公元前29年至19年的詩歌《埃涅阿斯紀》,他在詩中提到了永恆的(羅馬)帝國。另一種說法是蒂布洛斯在他寫於公元前一世紀的輓歌中,把羅馬城稱為「永恆的羅馬」(Romulus aeternae)。
羅馬也幾乎做到了:它從公元前31年開始持續到公元1450年代中期,令人印象深刻的1500年。
捷克布拉格:百塔之城 The City of 100 Spires
如果你研究一下布拉格,你會發現這座城市有很很多尖塔——教堂尖頂、炮塔、角樓、塔樓,以及任何其他類似尖頂的建築。今天報告的計數在500到1000之間。stověžatá,捷克語中布拉格的當地暱稱,實際上翻譯為「百塔」。這在多年前可是正確的數字,所以我們就這麼稱呼吧。
新加坡:獅城 The Lion City
新加坡最初被稱為淡馬錫(Temasek),在14世紀被命名為新加坡(Singapura),這個名字來源於梵語中的simha(獅子)和pura(城市)。據傳說,來自佩蘭邦的蘇門答臘王子桑·尼拉·烏塔馬(Sang Nila Utama)外出打獵時在海岸上看到了一隻動物,他認為那是一頭獅子,他認為這是好運的象徵,於是在那裡建立了一座城市。如今,神話般的魚尾獅不僅是新加坡最引人注目的景點,而且無處不在的獅子形象,代表著這個國家的三種價值觀:勇氣、力量和卓越。
印度孟買:夢想之城 The City of Dreams
孟買(Mumbai),原名Bombay,也被稱為Mayanagri,夢想之城。由於各種原因,這個名字多年來不斷發展,部分原因是由於城市的經濟財富,每天有成千上萬的工人從農村來到城市謀生,並試圖追隨他們對更好生活的夢想。但同樣,孟買是寶萊塢的所在地,一個名副其實的夢幻工廠。印度寶萊塢電影吸引了大批觀眾,講述的生活故事對大多數電影觀眾來說是難以實現的輝煌,充滿了浮華和財富,愛情和冒險。簡而言之,這是一個幾乎無法實現的夢想,但它卻為孟買的想像力和財富提供了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