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國民大革命博物館(探訪廣州革命史旅遊線路)
2023-07-05 14:54:35 3
廣州先烈路是全國著名且獨一無二的英烈路,全長共3.6公裡,南接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興中會墳場、鄧蔭南墓園,北有張民墓、華僑五烈士墓、朱執信墓園及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等20多處近100年烈士墓園,可以說是廣州乃至中國近代革命的印記。在先烈路每走一步,似乎都能感受到革命先輩的浩氣長存,不由得肅然起敬。
以先烈南路為起點,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鄧蔭南將軍墓」。該墓高約20釐米,以水泥構築,墓上平置9米高墓碑,刻有「陸軍上將鄧蔭南先生之墓」字樣。方柱形墓碑上小下大,頂端四面呈鈍三角形。鄧蔭南早年到檀香山謀生並成為當地的富商,1894年加入興中會後變賣家財充實革命經費,曾參與、籌劃1895年乙未廣州起義,1917年任大元帥府參議,逝後被追增為陸軍上將。
興中會墳場緊鄰鄧蔭南墓,墳場黃色牌坊上書「興中會墳場」,場內蔥蔥鬱鬱,綠樹成蔭。興中會是孫中山於1894年創立的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其成立後組織了數次反清武裝起義。1923年,興中會會員鍾榮光等27人發起興建興中會墳場提議。同年10月,孫中山以大元帥名義在東郊大寶崗拔地建立,安葬多名早期的興中會會員和辛亥革命先烈。
執信中學位於鄧蔭南將軍墓對面,創建於1921年,是孫中山先生為紀念犧牲的民主革命家朱執信先生親手創辦的一所紀念性學校。孫中山親自參加了執信學校的開學典禮並致辭,稱朱執信是「革命實行家,又為文學家」。執信中學現是廣州名校,校園內建築古色古香,充滿了濃鬱民國風。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是先烈路上面積最大的墓園,同時也是最為出名的墓園。黃花崗烈士墓是為紀念1911年4月27日同盟會在廣州「三二九」起義戰役中犧牲的烈士而建。墓園正門牌坊高13米,上刻孫中山的手書「浩氣長存」四字,墓園內整體建築融合了中國傳統陵園風格及西方建築特色,是中國近代史上人文歷史沉澱最為深厚的烈士陵園之一。
建於1926年的張民達先生墓道位於在先烈中路廣州動物園西側。墓前兩柱花崗石牌坊上書「張民達先生墓道」,為葉劍英元帥題詞。園內樹木鬱鬱蔥蔥,莊嚴肅穆。1983年8月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張民達早年參加中國同盟會,任粵軍第二師師長,1925年率部參加東徵,不幸在潮州覆舟殉難。
十九路軍陣亡紀念碑位於沙河頂先烈路段中央。紀念碑附近建有十九路軍烈士陵園,是為紀念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在淞滬會戰中英勇犧牲的先烈。陵園始建於 1932 年, 佔地 4 萬多平方米,安葬著 1983位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
由十九路軍陣亡牌坊沿先烈路往北走,便可看到朱執信墓道。朱執信是同盟會早期骨幹成員,於1920年赴虎門調停桂軍與東莞民軍衝突中犧牲。朱執信墓園佔地6000多平方米,園內有墓道門樓、墓表、墓亭及陳列室等,建築風格較為歐式,以黃色為主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