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鞠躬作文500字
2023-07-26 19:32:34 1
篇一:向球鞋鞠躬
當年拍攝《黃土地》時,張藝謀還只是個攝影師,衣著極其簡單,拍戲兩個月,就穿一雙軍用膠鞋。這雙膠鞋為他跑前跑後,忙前忙後,為拍出好片子立下了汗馬功勞。當拍完最後一組鏡頭後,張藝謀和陳凱歌等人急欲回北京衝洗,他們從早上7時出發,天黑了才走入山西地界,當時山西全境修公路,他們的車走走停停,午夜時分,天降大雨,走不通了,他們只有調頭直取太原。調頭後,前面公路好走多了。在眼看大功告成之際,張藝謀急令停車,見他下車脫下那雙陪著他拍片的膠鞋,恭恭敬敬地擺在公路中央,口中念念有詞:「兄弟,你跟我不易呀,現在戲拍完了,我要感謝你,我把你留在這裡了。」
這可不是偶然的作秀,曾擔任《十面埋伏》武打替身演員的成都英雄特技隊隊長丁濤也看到過這一幕。在拍《十面埋伏》時,張藝謀在片場總穿球鞋,丁濤說:「拍張藝謀的戲最大特點就是累,張藝謀累,他身邊的人也累。每次在片場我都看見他忙忙碌碌,緊鎖眉頭和工作人員不斷地交流。那時他好像身體不太好,隨身帶了一堆藥。但每次有人勸他休息,他總是搖頭。」當片子好不容易拍完後,張藝謀也舉行了一個向自己鞋子的道別儀式:向那雙舊球鞋鞠躬告別!
一雙鞋,包含著各種艱辛磨難,見證了腳下的路,承載了張藝謀走過的風風雨雨。張藝謀對鞋鞠躬,既是對自己努力的尊重,也是對生活的感恩。
篇二:鞠躬盡瘁的諸葛亮
三國中的歷史人物,我佩服的是 學富五車、機智過人又細心謹慎的諸葛亮。
據史載,諸葛亮27歲出山扶佐劉備,力促孫劉聯盟,規劃了三足鼎立的宏偉藍圖,公元231年任蜀漢丞相,公元237年--234年六次北伐以圖一統神州,只可惜造化弄人、蒼天不佑,終未能使這位曠世奇才得遂心願。
作為傑出的政治家,諸葛亮治下的蜀國以政治清明,民風淳正,田野開闢,倉廩充實聞世,《三國志》中有「路不閉戶、夜不拾遺」的記載,那是這位蜀漢丞相法治嚴明、賞罰公正的體現,以致於234年傳來諸葛亮殫精竭慮累死於北伐途中的噩耗後,蜀漢上下舉國至哀,無論是被它罷免的李嚴,還是許多連面都沒見過的平民百姓,皆是悲聲載於道,哀氣動於天,這位忠心又能幹的賢相,生前死後,被人敬重如此,確屬不易。
光陰苒苒,時光流逝,歷史的車輪行駛到今天,諸葛亮能被我們深深地敬仰,還是因為文學形象中過人的膽氣、超人的智謀:隻身過江、舌辯江東群英的智氣;孤身城樓、手撫瑤琴巧施空城計的膽氣;鎮定自若, 巧使連環借東風的謀略,都使我們深深地仰慕,只可惜人無完人,玉有微暇,過于謹慎的特點也成了他千古悲劇的誘因,假若他肯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或許歷史又有一種新寫法了。
此刻,凝視著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不禁又是長長的一聲嘆息。
篇三:媽媽的三鞠躬禮
今天吃過晚飯,我準備和妹妹出去玩,媽媽把我叫到屋子裡。
我發現媽媽的襪子破了幾個洞。我對媽媽說:「媽媽您的襪子破了幾個洞,我來幫您補一補吧。 」媽媽說:「你不是說要和妹妹出去玩嗎?」
「媽媽,世界上有兩件事不能等,第一孝順,二行善。」我對媽媽說。媽媽笑了笑答應了。我拿好針,慢慢地把針在襪子上穿過來穿過去。突然,我的手被針扎了一下,可是沒有流血,過一會就不疼了。就這樣一針一線的,我把媽媽的襪子縫好了。
當我把縫好的襪子遞給了媽媽後,她很高興。之後我和妹妹出去打羽毛球,正好碰到了春宇弟弟,我就和他打了起。我讓著春宇弟弟,把球發得低低的,而他把卻球一拍子拍到了馬路上。我心裡想:我給你發的這麼好,而你卻給我扔到了馬路邊上,真是的!
玩了一會兒,我就和妹妹回了家。
回到家後,我倒糙米茶時,發現鍋裡沒有了,我就問
媽媽 :「媽媽,我還沒有喝糙米茶呢!怎麼沒了?」媽媽說:「 我也沒有喝夠,你是不是放水少了?」我想想了想,回答
道:「是我放水少了,對不起。」我解釋道,「我剛剛打文章的時候忘了時間,所以熬少了。」我慚愧地說。
媽媽說:「那你下次要注意,做什麼事情應認認真真地做。」我認為自己記住了。
當我再熬一遍時,水開的時候,我用電腦打文章又忘記了。媽媽把我叫了過去,深深地給我鞠了三個躬,而我還了她一個鞠躬禮。我在想:媽媽為什麼會如此給我鞠躬,行大會禮呢?
篇四:讀《鞠躬》有感
今天,我讀了一篇名字叫《鞠躬》的文章,文章的內容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內容的大概是這樣的:1941年的北京,一位48歲的學者被殘暴的侵華日軍抓進監獄,並且押到了審訊室裡,翻譯是個韓國人,學者被押進來以後,翻譯對他說:「請向太君鞠躬。」面對暴力,文弱的學者不能不照做。但是,他卻對翻譯官說:「我對武力鞠躬。」日本軍官問他是不是抗日分子,他說是,他又對日本軍官說:「如果你們想問我為什麼抗日,那你就要給我二十分鐘,不要打岔。」在這二十分鐘裡,學者對日軍軍官說:「你們宣傳說日本的目的是為了亞洲繁榮,其實這是騙人的,你們是要把中國變成第二個韓國。當第二次
審訊的時候,學者依舊說向武力鞠躬,但是日軍軍官卻向文弱的學者深深地鞠了一躬……
其實,向文弱的學者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比如:董存瑞、劉胡蘭、王二小、小英雄雨來……他們為我們拋頭顱、灑熱血。在長徵二萬五千米的時候,解放軍叔叔被敵人逼得沒能和喝上一口水,他們只能吃草根、樹皮,喝露水……有的時候為了防止敵人的突然襲擊,有的解放軍叔叔沒白天和黑夜地與敵人抗爭到底。我們可想而知,他們都是為了保衛我們的家園要付出多麼艱辛的勞動啊!
同學們你們不知道有多少抗日英雄的鮮血才換來我們的國家的繁榮啊!可是,偏偏有些人不珍惜我們現在的生活啊!有些大官貪汙受賄,損人利己,這就是敗壞社會的風氣現象。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時時刻刻的都不能忘記這些抗日英雄,讓我們銘記在心,一起來保衛我們的家園。
篇五:向學生鞠躬
腦海裡常常出現一幕畫面——李老師向著同學們鞠了一個標準的九十度躬。
那是去年冬天的一個下午,我路過我們班,剛好趕上上歷史課。早就想知道我們班上歷史課是如何狀況的我在窗外停下來。隨著班長的一聲「起立!」同學們齊刷刷站起來向老師問好。我看到,年輕的李老師站得筆直筆直,神態嚴肅,面向學生,等學生問好後,他回了一句「同學們好!」後,衝學生深深地鞠躬,那是一個標準的九十度的鞠躬。這一幕,讓我動容;這一幕,讓我陷入深深的思索裡。
中國乃禮儀之邦,從古至今,尊師重道是我們傳統的美德。古人拜師有嚴格的拜師禮,拜完師後要嚴格遵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古訓。因此,我們常常能夠在書本裡、影視裡看到很多對老師畢恭畢敬的場面。但是,老師向學生還禮的現象卻渺茫。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德高為師」這兩句擺在一起,使我不禁又要聯繫李老師的那一還禮:雖然那是一個鞠躬,卻給學生做出了榜樣,讓學生學會了禮儀;雖然那是一個鞠躬,卻反映了李老師的品德高尚,說明他是一位真正的能夠稱得上「老師」的人。
我們常常在說現在的孩子品行太差,說現在的孩子不懂得禮儀,當我們可曾想過,作為教師的我們,我們的品行可好,我們可懂得禮儀?當學生用雙手向我們遞過自己的作業時,我們可曾給予他讚許的眼神;當孩子們向我們問好時,我們可曾微笑著問候學生;當學生主動為我們讓路時,我們可曾讓路給學生?古人云:「上梁不正下梁歪」,師者,上梁也。因此,我們在責難學生如何如何不好的時候,有必要反省一下自己,看自己做的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