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設備操控方法、裝置及用戶設備與流程
2023-07-27 01:22:31 1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戶設備操控方法、裝置及用戶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智能設備和可穿戴設備的普及,對用戶設備進行輸入的方式也有多種的方式,例如:觸控螢幕、語音輸入等。
本發明的發明人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由於可攜式用戶設備的電池容量低,可攜式用戶設備的續航能力短;觸控螢幕作為可攜式用戶設備中耗電量最大的部件,頻繁使用觸控螢幕操控用戶設備,將導致觸控螢幕的功耗進一步增加。
針對相關技術中通過觸控螢幕操控用戶設備功耗大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戶設備操控方法、裝置及用戶設備,以至少解決相關技術中通過觸控螢幕操控用戶設備功耗大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戶設備操控方法,包括:獲取由光感傳感器陣列對光線強度的變化產生的電信號組合;查詢與所述電信號組合對應的操控指令;執行所述操控指令。
可選地,所述電信號組合由按照時間順序先後生成的一組光感傳感器編號構成,其中,所述一組光感傳感器編號中的每一個光感傳感器編號分別表示所述光感傳感器陣列中相應光感傳感器編號的一個光感傳感器檢測到的光線強度由高變低的動作,其中,光線強度由高變低是指由光線強度高於預定閾值變為光線強度低於預定閾值。
可選地,查詢與所述電信號組合對應的所述操控指令包括:在預設動作庫中查詢與所述一組光感傳感器編號對應的所述操控指令。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了一種用戶設備操控裝置,包括:獲取模塊,用於獲取由光感傳感器陣列對光線強度的變化產生的電信號組合;查詢模塊,用於查詢與所述電信號組合對應的操控指令;執行模塊,用於執行所述操控指令。
可選地,所述電信號組合由按照時間順序先後生成的一組光感傳感器編號構成,其中,所述一組光感傳感器編號中的每一個光感傳感器編號分別表示所述光感傳感器陣列 中相應光感傳感器編號的一個光感傳感器檢測到的光線強度由高變低的動作,其中,光線強度由高變低是指由光線強度高於預定閾值變為光線強度低於預定閾值。
可選地,所述查詢模塊用於,在預設動作庫中查詢與所述一組光感傳感器編號對應的所述操控指令。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了一種用戶設備,包括:光感傳感器陣列、存儲器和處理器,其中,所述光感傳感器陣列與所述處理器連接,所述光感傳感器陣列包括多個具有光感傳感器編號的光感傳感器,所述光感傳感器用於檢測光線強度的變化並產生電信號;所述存儲器與所述處理器連接,所述存儲器用於存儲由所述光感傳感器陣列對光線強度的變化產生的電信號組合對應的操控指令;所述處理器,用於在所述存儲器中查詢與所述光感傳感器陣列對光線強度的變化產生的電信號組合對應的操控指令。
可選地,所述電信號組合由按照時間順序先後生成的一組光感傳感器編號構成,其中,所述一組光感傳感器編號中的每一個光感傳感器編號分別表示所述光感傳感器陣列中相應光感傳感器編號的一個光感傳感器檢測到的光線強度由高變低的動作,其中,光線強度由高變低是指由光線強度高於預定閾值變為光線強度低於預定閾值。
可選地,所述用戶設備還包括:光感傳感器陣列使能開關,其中,所述光感傳感器陣列使能開關與所述光感傳感器陣列連接,用於使能所述光感傳感器陣列。
可選地,所述用戶設備還包括:觸控顯示屏,其中,所述觸控顯示屏與所述處理器連接,所述處理器還用於在所述光感傳感器陣列使能的情況下,關閉所述觸控顯示屏的觸摸控制功能。
通過本發明,採用獲取由光感傳感器陣列對光線強度的變化產生的電信號組合;查詢與電信號組合對應的操控指令;執行操控指令的方式,解決了通過觸控螢幕操控用戶設備功耗大的問題,降低了用戶設備的功耗。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戶設備操控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光感傳感器陣列排列示意圖一;
圖3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光感傳感器陣列排列示意圖二;
圖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戶設備操控方法的可選流程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戶設備操控裝置的結構框圖;
圖6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戶設備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文中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用戶設備操控方法,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戶設備操控方法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該流程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02,獲取由光感傳感器陣列對光線強度的變化產生的電信號組合;
步驟S104,查詢與電信號組合對應的操控指令;
步驟S106,執行操控指令。
通過上述步驟,採用對光感傳感器陣列產生的電信號組合實現對用戶設備的操控,由於光感傳感器陣列的數目可以較少,且光感傳感器的功耗小於觸控屏,因此,若使用光感傳感器陣列代替觸控屏對用戶設備進行操控,可以解決通過觸控螢幕操控用戶設備功耗大的問題,降低了用戶設備的功耗。同時,本發明實施例通過上述步驟也提供了一種操控用戶設備的新的方法。
上述用戶設備可以應用的用戶設備包括:固定式設備和可攜式設備,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並不作限制。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將以用戶設備為例對本實施例進行描述說明。
光感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對光線強度作出反應,進而產生相應的電信號;本發明實施例中所指的光線強度包括:直接照射到光感傳感器上的光線的光線強度,也可以包括由光感傳感器發射並由操控物(例如手指)反射回光感傳感器的光線的光線強度。
可選地,電信號組合由按照時間順序先後生成的一組光感傳感器編號構成,其中,一組光感傳感器編號中的每一個光感傳感器編號分別表示光感傳感器陣列中相應光感傳感器編號的一個光感傳感器檢測到的光線強度由高變低的動作,其中,光線強度由高變低是指由光線強度高於預定閾值變為光線強度低於預定閾值。
例如,可以預先設置特定頻率光線的光線強度的預定閾值。當檢測到的該特定頻率的光線超過該預定閾值的光線強度時,則該光感傳感器按照一定頻率生成一個表示光線強度高的電信號;當檢測到該特定頻率的光線低於該預定閾值的光線強度時,則該光感傳感器按照一定頻率生成一個表示光線強度低的電信號。
光感傳感器陣列中的光感傳感器是編號的(或者採用特定標識用於區別每一個光感傳感器),這樣,對應生成的電信號也是編號的。電信號組合即由一串具有編號的電信號按照一定順序組成。
可選地,在步驟S104中,在預設動作庫中查詢與一組光感傳感器編號對應的操控 指令。
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光感傳感器陣列排列示意圖一,如圖2所示,假設,光感傳感器採用1表示光線強度高,0表示光線強度低,光感傳感器陣列採用編號由0~4的5枚光感傳感器按照某種圖形排列。需要說明的是,光感傳感器排列的樣式和圖形並不作限制,可以排列成一排,也可以如圖2所示的1~4號4枚光感傳感器圍繞0號光感傳感器排列的方式,例外,光感傳感器的數量並不限制為5個,也可以是其他數量,例如圖3中示出的9個光感傳感器的一種排列方式。
若預先定義一組電信號組合對應的操作,並預先設置在預設動作庫中,例如:電信號組合為:「00→10」,其中,「00」表示0號光感傳感器光線強度低(末位的0表示光線強度),「→」表示在不超過預定間隔(該間隔一般很短,毫秒級的間隔)的連續動作,「10」表示1號光感傳感器光纖強度低。查詢到「00→10」在預設動作庫中設置的動作為向上滾動屏幕,則此時根據該電信號組合,用戶設備執行向上滾動屏幕的操作。上述的「00→10」相當於用戶手指從光感傳感器陣列的0號光感傳感器「滑動」到1號光感傳感器;其中的「滑動」並不一定要緊貼光感傳感器表面,而可以是懸空的一個滑動操作。
其中,上述的「00→10」也可以簡化為「0→1」的電信號,即僅僅以光感傳感器的編號表示,而默認所表示的對應光感傳感器檢測到的光線強度低。
然而,光感傳感器可以只對光線強度低產生電信號,但也可以設置為對光線強度高也產生電信號。例如,「00→01→00」,對應於用戶的手指動作相當於用戶在0號傳感器上執行了一個雙擊動作,假設在預設動作庫中設置該電信號組合對應的動作也是雙擊操作,則用戶設備將根據該電信號組合在當前光標位置執行雙擊操作。
需要說明的是,在光感傳感器陣列中所有光感傳感器均檢測到光線強度高時將作為電信號組合的起始位置,同時,假設光感傳感器檢測到兩個光線強度的變化時間未超過預定間隔,則將這兩個光感傳感器產生的電信號作為同一個電信號組合中的電信號。例如,上述實施例中執行雙擊操作的電信號組合中,「00→01→00」雖然「01」表示0號光感傳感器以及其他的光感傳感器檢測到的光線強度都為高,但是由於前後檢測到光線強度的變化時間在預定間隔內,因此仍然將該「01」信號與前後的兩個「00」信號進行組合,形成「00→01→00」的電信號組合。預定間隔的設置使得對光感傳感器陣列的操作更加多樣化。
上述的光感傳感器陣列在一些場景下,能夠部分或者全部代替觸控顯示屏的觸控功能,例如,操控音樂播放的暫停、中止、快進、快退,閱讀文本時的向上滾屏、向下滾屏等。因此,在光感傳感器能夠滿足操控需求的場景下,則可以關閉觸控顯示屏的觸控功能,從而減少功耗。此外,在觸控顯示屏的觸控功能開啟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將光感傳感器陣列關閉。
圖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戶設備操控方法的可選流程圖,如圖4所示,該流程包括如下步驟:
光感傳感器編號:智能設備對其上的光感傳感器陣列編號如圖2和圖3;
智能設備懸空操作開關:可以在智能設備的「設置」選擇懸空操作的開啟與關閉;
光感傳感器對動作的檢測:一定時間內(如500毫秒或200毫秒)檢測到光強變化的光感傳感器陣列的編號及順序(如圖2中,0→1對應向上滑動;0→2對應向右滑動等等),陣列中光感傳感器數目越多則可以定義越多的操控動作;
查表判斷操作動作:根據編號的順序查找動作庫,判定用戶的操作動作並上報系統執行相應操作。
整個流程下,觸控螢幕的顯示功能正常工作,而會將觸控螢幕down(即關閉)提高續航。
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的描述,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據上述實施例的方法可藉助軟體加必需的通用硬體平臺的方式來實現,當然也可以通過硬體,但很多情況下前者是更佳的實施方式。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體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如ROM/RAM、磁碟、光碟)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終端設備(可以是手機,計算機,伺服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實施例中還提供了一種用戶設備操控裝置,該裝置用於實現上述實施例及優選實施方式,已經進行過說明的不再贅述。如以下所使用的,術語「模塊」可以實現預定功能的軟體和/或硬體的組合。儘管以下實施例所描述的裝置較佳地以軟體來實現,但是硬體,或者軟體和硬體的組合的實現也是可能並被構想的。
圖5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戶設備操控裝置的結構框圖,如圖5所示,該裝置包括:獲取模塊52、查詢模塊54和執行模塊56,其中,獲取模塊52,用於獲取由光感傳感器陣列對光線強度的變化產生的電信號組合;查詢模塊54,耦合至獲取模塊52,用於查詢與電信號組合對應的操控指令;執行模塊56,耦合至查詢模塊54,用於執行操控指令。
可選地,電信號組合由按照時間順序先後生成的一組光感傳感器編號構成,其中,一組光感傳感器編號中的每一個光感傳感器編號分別表示光感傳感器陣列中相應光感傳感器編號的一個光感傳感器檢測到的光線強度由高變低的動作,其中,光線強度由高變低是指由光線強度高於預定閾值變為光線強度低於預定閾值。
可選地,查詢模塊54用於,在預設動作庫中查詢與一組光感傳感器編號對應的操控指令。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各個模塊是可以通過軟體或硬體來實現的,對於後者,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但不限於此:上述模塊均位於同一處理器中;或者,上述模塊分別位於多個處理器中。
本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用戶設備。圖6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戶設備的結構框圖,如圖5所示,該用戶設備包括:光感傳感器陣列62、存儲器64和處理器66,其中,光感傳感器陣列62與處理器66連接,光感傳感器陣列62包括多個具有光感傳感器編號的光感傳感器,光感傳感器用於檢測光線強度的變化並產生電信號;存儲器64與處理器66連接,存儲器64用於存儲由光感傳感器陣列62對光線強度的變化產生的電信號組合對應的操控指令;處理器66,用於在存儲器64中查詢與光感傳感器陣列62對光線強度的變化產生的電信號組合對應的操控指令。
可選地,電信號組合由按照時間順序先後生成的一組光感傳感器編號構成,其中,一組光感傳感器編號中的每一個光感傳感器編號分別表示光感傳感器陣列中相應光感傳感器編號的一個光感傳感器檢測到的光線強度由高變低的動作,其中,光線強度由高變低是指由光線強度高於預定閾值變為光線強度低於預定閾值。
可選地,用戶設備還包括:光感傳感器陣列使能開關68,其中,光感傳感器陣列使能開關68與光感傳感器陣列62連接,用於使能光感傳感器陣列62。
可選地,用戶設備還包括:觸控顯示屏70,其中,觸控顯示屏70與處理器66連接,處理器66還用於在光感傳感器陣列62能的情況下,關閉觸控顯示屏70的觸摸控制功能。
上述的光感傳感器可以設置在用戶設備的正面或者側面。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軟體,該軟體用於執行上述實施例及優選實施方式中描述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存儲介質。在本實施例中,上述存儲介質可以被設置為存儲用於執行以下步驟的程序代碼:
步驟S102,獲取由光感傳感器陣列對光線強度的變化產生的電信號組合;
步驟S104,查詢與電信號組合對應的操控指令;
步驟S106,執行操控指令。
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上述存儲介質可以包括但不限於:U盤、只讀存儲器(Read-Only Memory,簡稱為ROM)、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簡稱為RAM)、移動硬碟、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可選地,本實施例中的具體示例可以參考上述實施例及可選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上述的本發明的各模塊或各步驟可以用通用的計算裝置來實現,它們可以集中在單個的計算裝置上,或者分布在多個計算裝置所組成的網絡上,可選地,它們可以用計算裝置可執行的程序代碼來實現,從而,可以將它們存儲在存儲裝置中由計算裝置來執行,並且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以不同於此處的順序執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驟,或者將它們分別製作成各個集成電路模塊,或者將它們中的多個模塊或步驟製作成單個集成電路模塊來實現。這樣,本發明不限制於任何特定的硬體和軟體結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