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自然流產b超能查出來嗎(於萍講孕育好不容易懷孕)
2023-07-26 08:04:55 1
發生2次或2次以上的流產,我們就定義為「復發性流產」。復發性流產目前是比較常見的,發病率也有升高的趨勢。在生殖醫學科,經常見到經歷多次的妊娠和多次流產的患者,甚至有的患者發生流產次數甚至高達7-8次。
遇到復發性流產該如何備孕呢?又該做哪些檢查呢?今天我就結合一個病例給大家講講。
上面講到了復發性流產的定義,就是發生2次或2次以上。如果發生一次自然流產,最好休養半年以上的時間,做好孕前檢查,放鬆心態備孕即可。但如果連續發生2次或2次以上自然流產,就屬於復發性流產,就不要再盲目地備孕了,一定要查清楚原因,對症治療後再備孕。
二、復發性流產的原因?引起復發性流產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病因複雜,主要包括:遺傳因素、解剖因素、內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功能異常、血栓前狀態、孕婦全身性疾病及環境因素等有關。
1、病史:醫生會詳細詢問夫婦雙方的年齡、患者的月經史、婚育史、家族史、手術史、有無內科合併症、有無傳染病史以及其他既往史、生活習慣(吸菸、飲酒等)、不良環境暴露、體質指數(BMI)等。
婚育史主要包括妊娠次數及每次妊娠結局,包括生化妊娠、異位妊娠、葡萄胎、人工流產、自然流產、胎兒生長受限、羊水過少、胎兒畸形、引產、早產、足月產等,如為復發性流產,則應記錄每次流產孕周、有無誘因及特殊伴隨症狀、胎兒有無畸形及是否進行過流產物染色體核型分析、每次流產的治療經過和用藥情況。
家族史主要包括家族成員有無不良妊娠史、自身免疫病、血栓史及近親婚配史等。對初次就診的復發性流產患者應仔細採集病史及家族史,有助於初步評估患者可能的流產原因和預後,以便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病因學篩查。
2、子宮檢查:子宮內膜異位或子宮形狀異常可導致復發性流產。這方面檢查包括子宮輸卵管造影、B超等。
3、內分泌檢查:包括月經第 3 天檢測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雌二醇、孕酮、睪酮、泌乳素,排卵後第7~12天檢測孕激素指標的水平。此外,還應檢測甲狀腺功能。
4、其它血液檢查:
a:凝血功能檢測:建議推薦對復發性流產患者進行易栓症篩查。
b:基因突變:該基因突變可損害身體吸收葉酸的能力,並可能與流產風險增加有關。
c:免疫性檢查:包括狼瘡抗凝抗體、抗心磷脂抗體等。
綜上所述,遇到復發性流產不要慌,也不要再盲目地試孕,流產對女性有百害而無一利,一定要做好相關檢查,找到反覆流產的原因,對症治療後再備孕。
我曾經的一位患者,備孕2年3次胎停流產,後來到醫院檢查治療後,才順利生下寶寶。
患者來診時30歲,已經結婚2年多,這兩年懷孕過3次,前2次懷孕都是在2個多月的時候胚胎停育,第三次懷孕在4個月的時候自然流產了,在家休養了大半年後不敢再試孕了,這次才決定前先查查到底有什麼問題。
兩口子來診後我先給她丈夫做了小蝌蚪檢查,女方做了輸卵管檢查和內分泌檢查。檢查結果顯示:丈夫正常;女方輸卵管雙側通而不暢彌散欠佳,粘連成團。並且存在多囊卵巢症候群的情況,患者並不胖,睪酮(T)不高,但促卵泡激素(FSH)與促黃體生成素(LH)比值不好,雖然月經不好,但排卵還可以,應該說她的多囊情況不太嚴重。
以上這些問題都不是造成她多次胎停流產的主要原因,我又給患者重點做了易栓症基因無創檢測,患者存風險3級,風險指數0.56,屬於中度風險,必須採取抗凝治療,這才是她反覆胎停流產的主要原因。
在治療方面就要多管齊下了,在中醫治療輸卵管的同時,中西醫結合調理患者內分泌,調理患者多囊卵巢症候群的情況。並且把治療輸卵管的口服中藥方劑進行了調整,除了治療輸卵管,還對患者的抗凝血有一定作用,同時配合西藥解決患者的易栓症問題。
在複查各方面指標達到試孕條件後,開始試孕,患者當時比較焦慮,連續試孕了2個月沒有成功,由於擔心輸卵管問題,又用了1個月中藥鞏固輸卵管,用完中藥再次試孕,在2019年6月26日成功懷孕。對於這位復發性流產的患者,懷孕後是必須要保胎治療的,在保胎的同時,繼續給予抗凝治療,母體以及胎兒各方面指標都很正常,2020年3月份成功生下男寶寶。
這個病例就屬於有易栓症導致的反覆流產,也是比較典型的。通過這個病例大家一定要重視復發性流產的檢查,最後再強調一遍,如果發上2次或兩次以上自然流產,包括胎停、生化妊娠,都要及時到醫院檢查原因,對症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