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葉採摘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15 19:43:41
專利名稱:桑葉採摘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農業器械。
我國養蠶業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歷史,時至今日,其養蠶技術雖有較大發展,但人/季單位飼養量卻只有一張蠶種左右。這是因為蠶五齡期是食桑高峰期,尤其是五齡期的第四、五、六天,每天的張蠶食桑量高達100公斤左右,導致了桑葉採摘量的高度集中。目前,我國農村仍延習著傳統的手工採摘法,勞動強度高,人/天採桑量非常有限。因此,製造一種簡單的器械以減輕桑葉採摘高峰期的勞動強度,大幅度提高人/天桑葉採摘量,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鑑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大幅度提高人/天採桑量的桑葉採摘器。
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部裝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主體俯視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主體部分A-A剖視圖。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N向視圖。
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卸葉板5的俯視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
附圖中標註序號分別表示如下1、小凸塊,2、彈簧,3、卸葉杆,4、螺母,5、卸葉板,6、集葉針,7、刀片,8、殼體,9、耳柄,10、套管,11、底盤,12、13、17、21、23、孔,14、集葉盤,15、板,16、槽,18、連體活葉扣,19、銷,20、活動輪,22、分葉杆。
本實用新型主要由主體部分,集葉系統,卸葉系統,刀片7等組成。主體部份由殼體8、集葉盤14、耳柄9、套管10、活動輪20、底盤11組成。殼體8為一段圓柱形管,從中間分為左、右兩對稱部分,通過銷19插入殼體8上的連體活頁扣18中,連結成整體,殼體8可以銷19為軸任意開、合。在兩部分殼體8的頂部分別有對稱的板15,板15上開相互垂直的二條與板15表面呈一定角度的槽16,當殼體8合上時,兩板15中心有一孔17,四條槽16組成正方形。殼體8的外部從上到下為一對集葉板14、一對耳柄9、兩對套管10、一對底盤11,分別固連在左、右兩部分殼體8上。集葉盤14呈扇形,上開兩組孔12和13,一組孔13用於插集葉系統,另一組孔12用於插卸葉系統,底盤11上孔21與集葉盤14上的孔12相對應,孔12與孔21之間固連有套管10,用於插卸葉系統。殼體8兩側中部設置耳柄9,為了便於抓握,可將與耳柄9相鄰的殼體8削去一部分或將殼體8中部制細。活動輪20帶有曲臂彈簧裝置,共兩組,裝在殼體8內壁,上部一組,下部一組。集葉系統由一組集葉針6和一根分葉杆22組成,分葉杆22為「n」形狀,比集葉針6略長。卸葉系統由卸葉板5、卸葉杆3和彈簧2組成,卸葉板5與卸葉杆3固連,卸葉杆3上有小凸塊1,卸葉板5上有一組與集葉板14上孔13相對應的孔23。組裝時,將集葉針6、分葉杆22插於集葉板14上的孔13中,用螺母4固定,其中分葉杆22插於正對殼體8開口的集葉板14邊緣處,卸葉板5插於集葉針6上,卸葉杆3從集葉板14上的孔12和套管10及底板11上的孔21中穿過,彈簧2安裝在套管10內卸葉杆3上的小凸塊1以上,刀片7插於槽16中。
使用時,可按以下程序進行操作。左手或右手拇指與另外四指分開,插入耳柄9內,滿手握住殼體8,在手的張力作用下,打開殼體8,使本實用新型以銷19為軸心展開,將本實用新型卡在待採摘的桑樹枝條根部,然後在手的作用下閉合本實用新型。此時,四周的活動輪20在曲臂彈簧裝置的作用下,將枝條壓向主體中心,加上上、下兩組活動輪20同時作用,可將枝條穩定在主體的軸心位置。工作時,這些活動輪20可隨枝條直徑大小和形態變化而相應改變自己的張曲角度,保持枝條基本沿主體軸心運行。這樣就能有效地保護枝條和葉柄基部內側的腋芽。
在手臂力的作用下,順著桑條長勢迅速將本實用新型向上推進。此時,首先集葉針6戳穿第一張葉片,爾後,刀片7將葉柄割斷,同時,第二張葉片又被戳穿,並壓下第一張葉片,繼而向上運行,刀片7又割斷第二張葉柄,這樣依次採摘下去,併集於集葉盤14和集葉針6上,在採摘過程中,由於分葉杆22設在主體開口前的集葉盤14上,其高度超過集葉針6,因此,阻止了同一葉片同時被主體開口兩側的集葉針6戳穿,使採葉後的主體能順利展開,脫離枝條。
將採滿葉片的本實用新型對準事先備好的儲葉工具,用另一隻手推動卸葉杆3,使與之連接的卸葉板5沿集葉針6向上運動,以卸掉集葉針6上的全部葉片,卸完後,撤除手的推力,在彈簧2彈力作用下,卸葉杆3帶動卸葉板5回到原位。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能大大降低採桑勞動強度,大幅度提高人/天桑葉採摘量,解決了導至蠶繭單位產量不高的一個關鍵性問題,操作方便,農民一看就會,且製造簡單,成本低,便於大面積推廣使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權利要求1.桑葉採摘器,由主體部分、集葉系統、卸葉系統、刀片組成,其特徵在於集葉系統的集葉針(6)、分葉杆(22)插於主體部分的集葉板(14)上的孔(13)中,卸葉系統的卸葉板(5)插於集葉系統的集葉針(6)上,卸葉系統的卸葉杆(3)從主體部分的集葉板(14)上的孔(12)和套管(10)及底板(11)上的孔(21)中穿過,卸葉系統的彈簧(2)安裝在套管(10)內卸葉杆(3)上的小凸塊(1)以上,刀片(7)插於主體部分的槽(16)中。
2.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桑葉採摘器,其特徵在於主體部分由殼體(8)、活動輪(20)、集葉板(14)、耳柄(9)、套管(10)、底盤(11)組成,殼體(8)為一段圓柱形管,從中間分為左、右兩對稱部分,通過銷(19)插入殼體(8)上的連體活葉扣(18)中,連結成整體,殼體(8)可以銷(19)為軸任意開合,在兩部分殼體(8)的頂部分別有對稱的板(15),板(15)上開相互垂直的兩條與板(15)表面呈一定角度的槽(16),當殼體(8)合上時,兩板(15)中心有一孔(17),四條槽(16)組成正方形,殼體(8)的外部從上到下為一對集葉板(14)、一對耳柄(9)、兩對套管(10)、一對底盤(11),分別固連在左、右兩部分殼體(8)上,活動輪(20)帶有曲臂彈簧裝置,共兩組,裝在殼體(8)內壁,上部一組,下部一組。
3.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桑葉採摘器,其特徵在於卸葉系統由卸葉板(5)、卸葉杆(3)和彈簧(2)組成,卸葉板(5)與卸葉杆(3)固連,卸葉杆(3)上有小凸塊(1),卸葉板(5)上有一組與集葉板(14)上孔(13)相對應的孔(23),集葉系統有一組集葉針(6)和一根分葉杆(22)組成,分葉杆(22)為「n」形,比集葉針(6)略長。
4.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桑葉採摘器,其特徵在於集葉板(14)呈扇形,上開兩組孔(12)和(13),底盤(11)上孔(21)與集葉板(14)上孔(12)相對應,孔(12)與孔(21)之間固連有套管(10),殼體(8)中部設耳柄(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桑葉採摘器,由主體部分、集葉系統、卸葉系統、刀片等組成。將本實用新型沿桑樹枝條長勢從根部推到梢頭,則桑葉即被刺在集葉針上,葉柄被刀片割斷,推動卸葉杆時,卸葉系統即將桑葉卸下,本實用新型操作簡單,製造方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文檔編號A01K67/04GK2174029SQ922377
公開日1994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1992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1992年10月29日
發明者李成順 申請人:李成順